无论一种艺术的地域范围如何广阔、发展时间多么悠久,其本身毕竟是人类的艺术形式,有着人性中的共同点,雕塑也不例外。本书从宗教雕塑、古典主义雕塑、纪念性雕塑、现代艺术抽象雕塑这四个方面来赏析常见的雕塑作品。
本书根据梁思成1929年 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 中国雕塑史 期间的讲课提纲整理而成,从上古到元明清,搭配图片,结合名家收藏、历代典籍和当时东西方艺术理论,对包括青铜器、玉器、建筑、佛造像等在内的中国历代雕塑艺术进行简明扼要、精准得当的梳理、介绍和评价,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古代雕塑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 本书1998年在百花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并与2006年再版。本次出版结合之前版本《中国雕塑史》的读者反馈,对原文的文字、章节、插图等进行优化,增加新版本的专业性、严谨性,以适应当前雕塑艺术和古建筑领域专业研究者、爱好者及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
即便放眼全球,山西现存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也堪称*艺术精品,但散落在三晋大地上乡野深山里的它们并不被国人了解。抱着将艺术归还艺术的态度,三晋出版社推出《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精选50余处山西国保单位的雕塑与壁画作品,组织专业的文物摄影师队伍进行实地拍摄,选取出表现这些作品的*好角度,来呈现各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作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为喜欢中国传统雕塑和壁画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一套可读可鉴可藏的精致读本。为了保证*好的呈现效果,本系列丛书选择国内知名的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进行印制。 此次先期出版三组彩塑作品,分别是晋祠圣母殿宋塑、法兴寺宋塑十二菩萨和崇庆寺宋塑十八罗汉,各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收入《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中 《和光静影》系列采用36开明信片,装订成册
本书以 36开小开本 形式呈现,收录了南禅寺大佛殿唐塑。书中每一页正面为 雕塑局部图 、背面为雕塑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 能180 展开 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 全书共70面。
本书所涉的木雕艺术,是指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品种。其木雕艺术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宽广。尤以浙江的东阳木雕、黄杨木雕与浙江根雕;福建的莆田木雕、仙游木雕;广东的潮州木雕负盛名。无论是实用型木雕还是观赏型木雕,都以其巧妙的创意和精湛的雕琢,传承着永恒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为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增就了光彩。 徐华铛先生近年来孜孜不倦地耕耘,在传统艺术的天地里,编著了数十部有关书稿。单就木雕艺术而言,就出版了《中国竹刻竹雕艺术》、《中国古民居木雕》、《中国根雕艺术》、《中国木雕精品集》等专集。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应地反响。这次他在中国林业出版社的协力下,又负起了编著“中国传统木雕精品鉴赏”系列丛书的大任。全套计弥勒百态、达摩百态、罗汉百态、仕女百态、文人雅士百态、神仙百态、武
该本套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本册为雕塑卷。作者希利尔不是简单介绍那些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唤起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尽可能保留艺术的天赋,并在艺术的探寻中发展自身的灵性。这本书也是针对一般读者的艺术史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艺术获得一种整体认知。
本书作者对中国陶瓷雕塑的历史及其现状、陶瓷雕塑创作的一般过程、成型方法、装饰技法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书上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而不泛深刻的形式,为陶瓷雕塑的教学提供了一部系统的教材,同时也为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的人士提供鉴和参考。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随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雕刻美色——广东玉雕》一书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广东玉雕这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 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广东玉雕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我们仿佛听到南粤
《形的仪式 —— 论雕塑本体》是一部深入阐述雕塑形式语言系统的论著,这类著述国内外目前尚属少见。全书由八个部分组成,主要阐述雕塑本体、雕塑艺术与生命、审美与意义,以及雕塑形式中的形体、空间、时间、材料等诸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反思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整体,它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回归。 本书围绕立体造型展开,既可以作为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建筑、景观人士的深化读本。
山西古代雕塑有上万尊,是不折不扣的雕塑大省。当前,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重视对古代雕塑的保护和修缮。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古代雕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书就是对山西古代雕塑的一个概览。同时,精选山西古代雕塑中的精品,如晋祠的宋代侍女像、长治观音堂彩塑等进行介绍。宏观和微观兼顾,普及与深刻兼有,既有利于向大众展示山西古代雕塑、展现山西文化、塑造山西形象,也有利于普及古代雕塑知识,推动古代雕塑的保护和修缮。
现代设计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在不断发展、创新。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个性的完美追求,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繁荣的时代,设计包含了许多新的观念与文化,阐述了当今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简单重复与消费,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也不放弃对深层文化内涵的渴求。 说到设计,人们往往误以为这只是设计师们独有的特权,其实不然,设计应是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活中的每一件物质产品都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来进行设计和生产的。当然它也融合了人们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人们都有参与设计的权利与开赋,每一件成功的产品设计,都表达的是设计师与大众相共有的创意与默契。在现实社会里,设计师们参与的设计实践不胜枚举,如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有时他们也会介入到各类
“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梁思成先生却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于是,便有了这部一代大家研究“雕虫小技”的《中国雕塑史》。上起上古、夏商周三代,下至元明清,跨越数千年,探寻雕塑之术;殷墟、始皇陵、霍去病墓、郭巨石祠、满城汉墓、云冈石窟、云门山造像、香积寺塔、乐山大佛、太原晋祠、隆庆寺雕像、居庸关砖刻……纵横捭阖,讲述雕塑名迹之精。
雕塑艺术是以空间体量和物质载体,通过视觉及触觉的感观体验来实现的审美活动,而用文字对其进行转换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失语”。同样,用“体量”一词形容,具体到汉代、唐代雕塑的“体量”,其实际内涵和视觉呈现的效果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何况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基于人们的感观经验、心理活动、情感与精神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一方面使艺术创作本身充满变数,一方面使艺术作品的终结果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终反响也不同,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中国雕塑艺术也无例外。
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高等美术院校,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由丹麦皇家美术学院、丹麦国立美术馆捐赠的欧洲古代经典石膏像开幕仪式以及此次研讨会都是校庆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央美术学院等编著的《欧洲古典石膏素描的教与学——欧洲古典石膏雕塑与中国美术》分三编,内容包括欧洲石膏雕塑的由来与变迁,石膏雕塑引入中国的历史与实践,当前石膏素描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