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纳里认为艺术不应该是“无用而高贵的东西”,如今的艺术家必须“摆脱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破布”,让形式服从功能,才能让物品更适合生活又更具有美感。本书极富启发性和高度娱乐性地阐述了穆纳里对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想法,以及设计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灯具、路标、印刷字体、海报、儿童书籍、广告、汽车和椅子……如此多的有趣主题。
本书以实战视角为创意工作者绘制生存地图。作者结合元宇宙、nft浪潮中的行业剧变,将十年经验凝练为10大设计思维工具。全书三部分层层递进:首章通过pest模型解析后疫情时代设计行业巨变,揭示从线下场景到虚拟空间的转型逻辑;第er章深度剖析设计师的核xin基yin,拆解创意策展、协作管理到项目落地的底层思维;第三章,“设计求生工具箱”,涵盖用户洞察、空间叙事、绿色设计等经dian方fa论,更融入AIGC时代硬核技能——教读者用Chatgpt激发创意关键词,以Midjourney重构视觉工作流,在ai绘画冲击下构建“人机共生”新范式。书中既呈现ai取代危机下的行业预警,更提供“以人性化思维驾驭技术”的破ju之道:当算法能生成大shi级概念图时,唯有整合策划、手绘与落地执行的全链思维,才能让设计师在虚拟浪潮中守住不可ti代的决策权。这是一部写给在数字洪流
本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山水画中的云、水及云水法概况进行介绍,梳理其技法与理论的发展源流及时代变迁。第二章是对云水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介绍,按照其在画面中直观的表现形态,将其分为“有形”与“无形”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按其表现方法进行区分,按照分类逐一介绍。第三章是对山水画中云水法的空间意识进行研究,按照审美意识层次的高低,将其分为客观现实空间、心理空间及理念空间三个部分,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阐述。第四章是对云水法观念的研究,分为哲学化的审美内涵与诗思式的画面境界两部分,分析云水法的审美内涵及文化价值。最后是文章结语,通过对云水法在山水画图式建构中的具体意义与代表画家创作探索实践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全书内容总结。本书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当下山水画的创作研究有借鉴及
本书主要基于同济大学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动态媒体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 内容分三个部分, 共十一个章节, 涵盖了这一教学实践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课程讲义、课程组织、历年课题、课程总结、学生作品等的基本资料和成果, 同时记录和整理了作者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自1950起,历经两个重要时期——“战后四十年(1950-1989)”与“鼎盛十年(1990-2000)”,直至今日,在日本平面设计之父龟仓雄策的下,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平面设计师如何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相融合,打造出日本平面设计独有的美学概念并将其推向全世界的壮阔历史。 其中开辟了日本设计新局面的设计师,如战后、二、三代大师,乃至鼎盛十年的五大家,本书都对其进行了介绍,带领读者全方位全视野认识日本当代设计谱系。书中邀请了六位活跃于当下的日本平面设计名师,深入探讨“日式美学的起源”、“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设计教育的核心理念”、“日本设计师如何奋起与扩大组织影响力”等一系列对日本平面设计影响至今的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探究日本平面设计的本质,掌握日式极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