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儿是流传在大西北的一种以爱情为主的山野民歌,已经被列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西北花儿主要的发源地和流传地,为了深入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本着精粹、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我们策划出版《青海传统花儿精选》。本书编选的原则是:一,体现独特性,尽量避免和以往相关读物雷同,兼顾发掘和发展,精选了各种风格的花儿唱词的代表作;二,体现文学性,花儿是民间的诗经,突出其特有的比兴和赋的表现手法,选取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其诗意美和意境美;三,体现本真性,突出其爱情主题,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四,体现历史性,忠实于原貌,尽量体现花儿民风民俗百科全书的特色,保留一些曾经的民间活动和人们易懂的方言词汇,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走进花儿;五,体现实用性,既是了解花儿的欣赏读物和学习、研究花儿的
古人对门户的看重,产生了门神崇拜。人们在门上画鸡画虎,悬苇索,挂桃符,贴神荼、郁垒,秦琼、敬德,钟馗等等,认为可以祟,纳祥福,于是产生了农历新年张贴门神画的民间习俗。自上古至今,这一习俗已流传了几千年。 宋代以降,门神画主要以木版雕刻印刷流传于世,它代表了民间木刻版画的成就。本书作者王树村先生,在民间美术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他走访了中国南北各地的年画之乡,收集了大批珍贵的门神画资料。 本书汇辑了各地代表性的门神画作品,作者以他对地域、历史、民俗、民间美术融会贯通的理解,对各地门神画的历史起源、题材内容,风格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评介和赏析。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各地的门神画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审美趣味。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门神画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和风俗、社会与生活
《创意折纸大本营——基础入门》由基础篇、演练篇和鉴赏篇三部分组成。基础篇主要介绍折纸要领、折纸器材、图形符号识别、常用技法和基本形折法等基础知识,是折纸初学者必需掌握的入门内容。演练篇是本书的重点部分,精选了88种传统和现代经典折纸作品,按饰盒类、花草类、动物类、图形类和其他类五个大类直观详实演示,每件作品都标注了等级标准和用材提示。鉴赏篇则为折纸爱好者展示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趣味折纸坊”师生原创作品。 《创意折纸大本营——基础入门》书中1300多幅图片由作者采用实景拍摄,图、符、文三者有机结合。将折纸过程予以形象化和直观性表达,简单明了,易学好懂。《创意折纸大本营——基础入门》适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折纸兴趣社团活动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折纸爱好者自学的初级读物。
基于加强中华传统艺术保护与推广的目的,《花灯》选取了花灯这个传统艺术形式,力求表现其艺术的精髓,展现其经过成百上千年选择与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将这些文化艺术的特质呈现给广大读者,更希望通过它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我们传统文化艺术走向另一个。本书由韩延汝编著。
该书从陶的红、白、黑起讲,先后为我们介绍了齐国的瓦当、山东的汉画艺术、佛陀世界、泥土之美、葫芦天地等民间造型艺术,基本上囊括了从远古至今所有的齐鲁民间造型艺术。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民间造型艺术类似一种“活化石”,至今还在出现的年画、荷包、刺绣等,似乎也是代表着一个逝去了的年代。习惯了都市的喧嚣、习惯了钢铁水泥的冰冷的当代人,偶尔触摸到这些物品,除了感受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外,也能感受到一份朴素单纯的情感,仔细体味,还不难感受到先人们“手的温度”。物质文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这不妨碍人们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于是剪画、风筝、荷包又成了一种时尚:孩子身上被大人拴上了精美的荷包,透明的塑钢窗上贴上了剪纸…… 《齐鲁民间造型艺术》一书由齐鲁文化学术文库推出,属山东师范大
《中华泥塑绝艺》以生动趣味的文字,与精美的作品图片相结合,讲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历史、传承与流派。 使读者在领略到中国民间艺术博大精深的同时,获得一些技术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