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手绘”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 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赵扬,中国新锐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很好毕业生。现扎根大理,致力于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和城镇的崭新可能性;并在云南和江南地区的一系列项目中探寻中国建筑学的人文自然传
非正式学习空间愈发成为当代学校规划与设计的重要领域,成为师生素养发展的关键场所。本书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与现存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阐述了空间中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富有深度地系统呈现了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策略,特别是首创提出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PDCA模式。书中既有基于比较研究方法展开的全球多国案例研究,更有90余个由研究者设计的在中国学校中真实应用的实例。全书理实相合,图文并茂,是一本指导各类教育机构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十分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指南。
《东南园墅》是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向世界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经典著作,也是其晚年于病榻上用英文书写的最后一部著作,初版于1997年;本次全新修订版由童寯之孙、同济大学教授童明执笔翻译,以简洁雅致的文笔,重新传达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赏园之趣:深刻解读中国园林的精神与内涵中国园林与山水绘画、文人情趣的联系紧密,童寯认为,“中国古典之园林,实为三维中国画卷”,“造园的情趣,远甚技巧与方法”。·造园之法:全面分析园林营造的细节与技法建筑与布局——凉亭、厅堂、游廊、石船、台地装修与家具——门洞漏窗、涂漆木构、铺地纹理、假山石屏、盆栽罐植叠石——取材、鉴赏、匠师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的地位、布局准则、种类介绍·园林之史:细述园林历史及东西方园林的区别融贯中西——“西方园林实则悦目,东方
《乌有园(辑:绘画与园林)》是由金秋野和王欣二人合编的系列出版物,关注“有关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内容以建筑为主,也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领域的进展。2014年出版的辑“绘画与园林”约请了八位作者(董豫赣、李兴钢、李凯生、宋曙华、郑文康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关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工的造型、传统空间视觉构造法、有限度的建造等具体问题。此外也包含了两组与园林相关的学生习作,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建筑史》是di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 的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从上古到清末民初分期阐明中国建筑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解说每个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涵盖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等。对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各民族与中国情况之异同,都有述及。这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当时却没有出版条件。五十年代初作为讲义,出版了若干油印本,限于条件,没有印插图。本次出版即以油印本为底本,参考后续出版的各本修订了部分笔误,并增补了书中提及的相关图片,以期 限度呈现梁先生本意。
作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全书的关键性问题:何谓“日本庭园”,日本庭园的特点是什么?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他从庭园建造的时间、类型、规模、美学评价等角度出发,选取十所代表性的日本庭园进行解读,这十座庭园代表了日本庭园从池泉庭园,到枯山水庭园,再到大名庭园的发展脉络。作者以造园家的视角,提炼出每所庭园的看点,告诉读者看什么,以及怎样看。这些看点便是日本庭园独特的构成要素。
桂离宫——这里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 是传统日本建筑与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 ,不仅对日本后世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 在本书中,曾参与桂离宫“昭和大修理”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 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中国园林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将自然风景之美以山水画的创作手法纳入园林,因画成景,是经过主观艺术再创作的一系列立体的“烟霞图画”集锦。本书作者周维权,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 是将其后半生的精力集中在了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本书即撷取周维权有关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些文章汇集成册。 书中以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静明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作为代表,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精美的手绘复原图、地形图、平面图、观景图等等,细致地介绍了皇家园林修建的渊源,园中主要的景观、建筑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联;还在此基础上以颐和园为案例,经过缜密的考察,解析欣赏园林时不同视角的选取和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三山五园”的 新 高的视角,也 突出了皇家园林所 的特点。 在作者看来,清代皇家大型天然山水园在建筑
《日式小庭院设计》精选了36个庭院设计实例,并辅以适当的文字介绍,供庭院设计主以及专业设计人员参考阅读。新家前面有块小空间,该如何规划设计?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处理的。以瓦砖侧立形成直线的新手法,构筑简洁而漂亮的屋顶小庭院。
从1964年到2020年,日本建筑界风云变幻的60年,也是作者隈研吾的60年。他从大仓山脚下的小屋一路蹒跚走来,经历了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憧憬到幻灭的过程,从纽约到东京、再到世界各地,一边工作一边寻求理想的建筑形态,直至今日,终于站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作者隈研吾截取了他人生中四个重要的节点,以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读者梳理了日本现代建筑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自我心态的转变以及对未来建筑的展望一一道明。 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改变?对人类而言,住所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与建筑的关系如何?而这种关系今后又将如何改变? 在这本书里,隈研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宋朝的绘画,是中国艺术 的高峰,无数天才人物横空出世,绽放万丈华彩,千载之下犹自独美,不可 。在文人的笔墨下,一丝一缕都是缱绻的心意,浓浓的情,意境之美,已经 了人们眼中的山水。本套丛书汇集了 多位艺术史论领域的 学者为作者,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维度对中国宋代绘画进行了 的解读,使读者对宋代绘画有生动、直观、立体的感知,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深入探讨了宋画中表现出来的宋代起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