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到艺术到古物收藏,汉宝德凭着对美的敏锐,一砖一瓦,构筑了真情至上的收藏殿堂。 不需动人的釉色、无瑕的形体,在汉宝德的眼中,古朴重于一切。断了手臂的天王俑,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威严;残缺的石雕佛像,仍不掩“曹衣出水”的风姿;失去色彩的陶马、造型简单的宋砚,都有着静观可得的美感。 汉宝德娓娓道出古物收藏的深刻体验,在真与假之间,辨证美的真实,字字句句,散发出真与美的鉴赏情趣。他追求真实,追求美善,更收藏历史,收藏绵延的文化生命与情调。
不少读者认为,宙星的短文图片,所涉及的历史文献、民间艺术品内容丰富,把收藏这一神秘的话题变得十分明了,使人感到收藏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对他文中所提到的:剪纸、木版年画、雕版、木雕、民间刺绣、老商标等藏品,许多读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总会讲出一段收藏憾事。我以为,读宙星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图,读者至少有三点收获。其一是长了见识,对于初涉收藏领域者而言,有识是条件。由于古今藏品种类繁多,对其年代、材质、工艺、流派、真伪要有一个起码的了解、鉴赏和识别。其二是大了胆识,过去你也许面对藏品踟躇不前,举棋不定,缺乏一言为定的勇气。如今有文图为证,虽说不可以完全按图索骥,但有了可鉴的魄力。其三假如你不是一个收藏者,对大量流传在民间艺术品也是一种间接了解,在阅读此文中得到享受
本书记述了22位知名收藏家的寻宝、鉴宝故事。所涉的22位收藏家,无论是指点江山的大侠,还是独钓寒江的隐士,无论是饱经沧桑的前辈尊者,还是载歌载舞的后起之秀,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立场与价值确认,就是更看重器物的文化特征与历史信息,更看重收藏行为的审美功能。
收藏界犹如一个偌大的“围城”,里面有人想出去,外面有人想进来。想出去的人虽说不多,但每个人总有自己的理由,或失去方向,或遭受损失、或看破红尘……想进来的人虽说不少,但每个人也有一定的道理,或投资收藏、或附庸风雅、或寻求乐趣……因为世上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看法、做法,每个人的遭遇也各不相同,所以发生在收藏界的故事就多,收录在本书中的50篇故事,有颇具哲理的,有故意编造的,有光怪陆离的,有寓教于乐的,有啼笑皆非的…… 本书作者以现实生活为范本,以虚构编织为手法,以讽刺针砭和独特见解作剖析,创作了短小精炼、情节生动的50篇好似故事又似散文的小文章,但文章虽小,你在闲暇时随手翻翻,可能会受益非浅! 本书作者特别申明:本书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田原兄发书画负盛名于海内外,而以余事著书,每有清新文字问世,时人都以书画作家联体,尊之为书画印文四绝。然而不佞犹以为未能概括其全。人或临其书斋,举目四顾,则满壁字画以外,更有满架奇书异集古瓶洋罐,如登百宝楼台,眩然目不暇接,则田原兄又俨然收藏家也。 田原兄寓秦淮多年,不佞常有幸登门就教授,*赏其藏品:至尊则有名人塑像、佛身神面;至贱则有尿壶废器、断瓦残瓷;至雅则有文房笔砚、汉俑明碗;至俗则有泥女玩偶土鸡陶牛。都不是巨价*,全是些浊世闲 物。然而其艺术品位实难以估算, 可谓珍奇之级而又寻常之极。这些藏品是田原兄数十年来偶然相逢,随缘所得,自然一一都有故事所稽,若分条叙述,不仅是一串轶闻趣事,而且是他一部重点突出的艺术生活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