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
卢浮宫,一座闻名世界的博物馆,每年游客接待量达850 万人,收藏并展出人类有史以来著名和重要的画作。本书展示了其绘画馆的3022 件永久藏品。 全书遵循博物馆绘画收藏的四个区域性主题,即意大利绘画、欧洲北方地区绘画、西班牙绘画和法国绘画来划分章节,每一章中涉及的艺术家按照其出生年代排序。书中呈现数百位艺术家的珍贵作品,包括乔托、安吉利科、基兰达约、波提切利、曼特尼亚、达 芬奇、拉斐尔、提香、委罗内塞、卡拉瓦乔、凡 艾克、勃鲁盖尔、梅姆林、荷尔拜因、凡 戴克、伦勃朗、维米尔、丢勒、康斯特布尔、夏尔丹、克卢埃、大卫、德拉克洛瓦、拉图尔、弗拉戈纳尔、席里柯、安格尔、普桑、华托、埃尔 格列柯、戈雅、牟利罗、委拉斯开兹等。 书中为每幅画作标出名称、日期、尺寸、材质、展位和库存编号。艺术史专家安雅 格里比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中国年画在农耕文明下诞生与成长,包含着大量历史、信仰、戏曲、民俗的内容,又常用象征符号、谐音纹样来表现,被誉为 古代的百科全书 。承载中国民众精神天地的一幅幅画卷,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用年画的过程中完成对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年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自古至今的内心理想、祈愿憧憬、追逐期盼与审美情趣。年画的美既可以是端庄、娴静、童真、丰腴的,也可以是阳刚、庄严、神秘、缥缈的,还可以是恩慈、朴拙、诗意、浪漫的。 在《最美中国年画》一书中,编者精心挑选了遍布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代表性作品,共计445张,以门神门画、神像纸马、节俗生活、美人娃娃、戏文故事、博古胜景六个大类分别展示,从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多重角度再现年画的独特审美系统。 正如著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耶夫(阿理克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记录52位伟大画家,解析130余幅传世名画。通过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解释清楚作为鉴赏窍门,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名画,甚至能准确判断一幅古画的大致时代。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国画的脉络沿革理论书, 是一本中国国画的入门级阅图指南。
本书收录之作品,多为明清以来书法家之创作,是云南书法史最重要之组成部分。寓滇名家,明代杨慎,清代阮元、林则徐、宋湘、郭尚先、徐弘勋,民国蔡锷、徐悲鸿、张大千、闻一多等,均有书作墨迹留存云南,成为云南最为宝贵之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滇云书法家为汇入中国书法艺术长河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探索,给子孙后代以无限的启迪。前辈们的智慧照亮后人艺术追求的大道,他们留在人世间的书法艺术作品,是滇云文化无比珍贵的宝藏。
古罗马帝国建立于前27年,之后用近四个世纪的时间由兴盛逐渐走向了衰落。在这期间,帝国及其管辖的殖民地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建筑、雕塑、壁画等形式的艺术珍品,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保存至今。本书将众多精美的图片与翔实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灿烂辉煌时代的艺术成就分布、风格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孙以煜著的《苏联老版画(原拓收藏笔记偶拾拈花)(精)》收录苏联老版画近千幅,作者对每幅入辑版画都加以鉴赏,很多作品后还附有收藏轶事,收藏随笔,让一幅幅画面生动起来,赋予了老版画新的生命。书中收录的100位苏联画家近千幅苏联老版画原拓或手稿均为作者私人收藏,其中不乏珍贵的孤品。藏品版种包括木刻、铜版、麻胶版、石版等,十分丰富,极具专业价值和文献价值。书中很多版画作品是抢先发售在中国出版,对美术专业人员来说尤为珍贵。画面中熟悉的白桦林、里姆林宫、列宁和托尔斯泰像……相信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共鸣。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为张珩1960年至1963年去世前未竟的历代书画著录,是其鉴定思想与方法的结晶,共著录了两晋隋唐以来直至近现代的书画作品2192件,其中绘画1380件,书法812件,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 代表性的 书画作品。每件作品详载其名称、质地、尺寸、内容、题跋、印鉴、收藏单位、历代著录等。所收作品大多收藏于 外各大博物馆,也有少数作品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些庋藏海外的书画作品,至今难得一见。尤为珍贵的是,著录中多有张珩补前人不足、纠前人谬误、发前人未发之笃论高言,在历代书画著录中独树一帜,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上海书画出版社《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标点整理本以2000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張珩先生手稿本为底本。张珩先生之著录主旨为尽量体现书画原迹之鉴定元素信息,达木雁传真之目的,成一书画鉴定之征信基础文献,
《芥子园画传》分为《初集·山水树石卷》《二集·梅兰竹菊卷》《三集·花卉翎毛草虫卷》三集。本集为“山水树石卷”,浅析了传统中国绘画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晕染、设色等,带读者入绘画之门。其后有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等内容,图文并举,利于初学者仿照进行绘画技法的实际演练。再后之历代绘画名家珍品图录,读者可从历代名画中复演所学的传统绘画之技法,亦能开阔眼界,领略中国绘画之美学价值。
《国之色中国传统色彩搭配图鉴》是一本为喜欢中国传统颜色的人士准备的配色速查手册,无论是从色系出发,或是节气节日主题相关,都能找到各种古风配色方案。本书一共介绍58个中国传统色,174个相关色,并搭配有颜色的特征、出处、用途和色彩搭配,还介绍了2?4节气的节气知识、色彩意象和色彩搭配和8个朝代较有代表性的服装式样和用色偏好。
寶賢堂集古法帖刻石原藏太原傅公祠,一九八零年移至太原雙塔寺(永祚寺》文物保管所保存。新建碑廊刊藏全套刻石共計一百五十六塊(其中有二十七塊為雙面刻 石)。 寶賢堂集古法帖是明晉靖王朱奇源為世子時,匯晉藩府所藏各帖中之精品,又增選宋、元、明書家真迹,於弘治二年(公元一四八九年)鎊刻而成。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一书一九七八年初版后未曾再版,如今已难找到。鉴于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满足读者的需求,今又时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决定再版此书。鉴于原作者中有的已经去世,有的也已退休和调出,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再版时,除对个别错误的标点、文字作了修改,对报告的内容和文字未作删节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