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吴门具眼》选择了书画鉴藏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明代苏州地区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通过史料之钩沉、藏品之清理、藏家交游之爬梳,本书以沈周、文徵明、王世贞、张丑等人为主干,对明代三百年间苏州的鉴藏家、鉴藏活动、鉴藏形式、鉴藏著录、藏品流通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在突出吴门书画大家沈周和文徵明在鉴藏活动中的领袖地位的同时,着重强调明代苏州地区兴盛的鉴藏风气对吴门派书画家的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黄朋在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从事研究工作,十馀年间接触了大量古代书画原作,研究条件得天独厚。《吴门具眼》是她十馀年来研究书画鉴藏史的力作。该书专业知识完备,架构条理明晰,论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吴湖帆,作为传统文人士族家庭的子孙,家藏丰富,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继续传统文人的文化追求。他将自己视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作为画学正统派继承者中的代表人物,试图在苏州及整个江南地区的鉴藏家中发挥领军作用。吴湖帆对于传统画学的推崇以及自我身份的设定都贯彻于他的收藏策略、展览和出版活动以及他撰写的题跋中。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性的坚定信仰通过其的收藏和题跋彰显至今,可以说吴湖帆是二十世纪早期在艺术史从传统的鉴定学转向现代学科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本书为“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丛书之书画卷。精心挑选出179件馆藏书画作品。在时间跨度上, 从元代开始, 经明、清到现代, 作家包括“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 “明四家的”沈周、文征明, “清四僧”的朱耷、石涛、弘仁, “清四王”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扬州画派的八位领军人物, 直至近现代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等。此次入选的均为重量文物, 其中不乏国宝, 是建馆以来书画选录最多、最详尽一次。
《扬州八家书画收藏与辨伪》内容简介:清代是我国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书画艺术成就又具有其特殊的风貌。清代的书画艺术,在继承元、明传统基础上,文人画日益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山水画与水墨写意画盛行。画坛上流派纷呈,前所未有。清代画坛,早期以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由于受到皇室的扶植,成为画坛上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巨及元四家,讲究笔墨情趣,技巧功力精深,但内容空泛,缺乏生气。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但当艺术品产生了价值,并在市场开始流通时,就会有相同仿品出现,是人们为私欲驱使,追求利益,谋划生计的一种古老而隐秘的特殊行业。几千年来这一行业不断的漫延,手段越来越高明,技法越来越多样,真真假假,混迹于世,一直困惑着人们的眼球。本书由看画、读画、识画、赏画等章节组成,分别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如何看懂一幅中国画的过程。使读者能够在原有的赏画基础上有一个进阶的认识。
《蕉帕记》是明代万历年间产生的一部优秀的爱情传奇,但在这部爱情剧中,作者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念,而且将爱情描写和对社会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新刻五闹蕉帕记》原版框高二十一点一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半叶十一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眉栏镌音释,白口,无鱼尾,单界栏,四周单边。版心镌 全像五闹蕉帕记 、卷次、页码。书中有插图九幅,双面合页连式。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本书是由杨仁恺先生除八年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之外的全部看画笔记整理而成,以时间和地点为脉络,主要记载杨仁恺先生在其不同时期访问国内外各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看艺术品所记录的笔记。全书体例基本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相同,可作为鉴定研究的增补资料。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24卷收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全国巡回鉴定遴选的书画佳作,为大型的中国古代书画资料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十四》收录从广东(广东省博物馆除外)、福建、广西14个文物收藏机构遴选的古代书画作品,以原作照相制成单色版。所收作品以收藏单位为单元,每一单元内以历史朝代编排,然后以作者的生存年代为序,检索方便实用。有争议的作品,书中附有各专家的鉴定意见,供读者进一步探讨。
石涛是清初的一位天才艺术家,一生创造了大量激动人心的作品,其艺术影响三百年来中国绘画乃至艺术的发展。但传世石涛作品的伪作情况极为严重,在传统书画流传史上也堪称典型,当今世界公私收藏以及拍卖行经拍的石涛款作品半数以上为赝作。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石涛艺术的理解,也制约着石涛研究的水准。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传世石涛款作品的真伪进行考订,希望尽可能地呈现石涛生平创作的基本面貌,从而为石涛研究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除《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外,同时出版的还有经过大幅修改的《石涛研究》(第二版)以及《石涛诗文集》,这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了对石涛这位艺术家的综合研究。
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其历史悠久,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名派纷呈。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在艺术见解、审美情趣、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等方面相近的画家群,即绘画流派。通过对绘画流派的识别,对了解中国绘画史,欣赏绘画作品不无裨益。 本书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以简练、清晰的文字,着重于绘画史上十四个有重大影响且特色鲜明的绘画流派,对其形成背景、艺术风格、代表画家进行准确、精要的介绍,并对经典绘画进行艺术赏析,为广大中国画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鱼篮记》是明代传奇作品。全称《观世音鱼篮记》,又名《碧波潭》、《追鱼记》等,明文林阁刊本。《新刻全像观音鱼篮记》原版框高二十一厘米,宽十四点三厘米。半叶十一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眉栏镌音释,白口,无鱼尾,单界栏,四周单边。书中有插图五幅,双面合页连式。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这是一本有关名人信札收藏的书,又是“编著”,基本上拼拼凑凑粘糨糊而成的,本来并不值得一读。在此提及,聊供了解“尺牍”之用。 书末所附近年尺牍拍卖行情,本来也是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料却只有底价,而无成交价,不知为何。至于所附的魏源、严复等115位名人书札图录,质量太差,更无参考价值。近年北图所出书籍,大多粗制滥造,鲜有佳品。 盛世兴收藏。在当今民间收藏蓬勃发展的大潮中,收藏名人信札爱好者的队伍异军突起。名人信札已成为民间艺术品收藏的一个热点。本书主要针对收藏名人信札的意义,如何收藏、欣赏和鉴别名人信札的真伪,以及近几年名人信札的投资背景等问题作一些知识性的介绍。编入本书的一百一十五通中国近现代名人信札,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艺术性和珍罕性等诸因素的综合考虑,从千余通信札藏品中
本书是我社连续靠前8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很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书画卷。 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拍卖成交的中国书画,西画重要艺术品的拍卖记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两万余条书画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是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重要工具书。
《古玩指南:书画》选编了赵汝珍《古玩指南》系列中的书画、古画辨、法书真迹辨和油画部分的内容。书画爱好者、收藏鉴定人员、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及研究者均能从《古玩指南:书画》中得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