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目录略去了早于二零一八年发行的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 二零一八年一月一日到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底期间发行的全部邮票。本目录承续了此前各版本目录的体例,将所收录的邮票按照其性质分为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贺年专用邮票、贺卡专用邮票、普通邮票等不同种类,再按志号或顺序号排序。本目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片清晰,是广大集邮爱好者、集邮工作者、邮政工作者收藏、研究及工作的工具书。
《雕刻时光 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以中外 凹版雕刻 艺术为主线,多层面多视角展示了这一界域的来龙去脉与魅力。与凹版雕刻要有聚焦一样, 雕刻时光 叙说的聚焦点,正是人们熟悉的邮资凭证,即有着 国家名片 誉称的 博大 而 精微 的邮票。 这部书回顾了中国邮票凹版雕刻的发展历程、时代背景、名家名作,让还在躬耕于方寸艺术领域的邮票的雕刻家、设计家、集藏家、印制专家以及美术家等人物出面,以见证者、亲历者、评论者等多个视角,讲述了邮票以及在邮票中 尽精微 的艺术创作。就这样, 雕刻时光 引领着我们走进了邮票设计与雕刻的艺术世界。
早期邮坛(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集邮文献,其重要性和邮学价值,是构成中国集邮通史和专业史的核心。研究早期邮坛的上海集邮文献有助于考察、梳理中国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本著以甄别抢救清末民国时期上海集邮文献为主旨,将散见于清末民国时期各种报刊、文集、日记等文献中的有关集邮资料进行剔抉爬梳,置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集邮文献于中国集邮史、邮政史、邮票史的大视野中,从文献学视角系统记述从1872年至1949年上海集邮文献的编辑、出版、发行状况及其特点,客观评价这一时期上海集邮文献的历史地位。并且力图将集邮文献史这一课题扩展深化,挖掘华邮珍品、邮商行业、邮票拍卖、邮会、邮展以至新邮炒作、邮票造假等在当时集邮书刊披露的史实遗闻。 《上海集邮文献史(1879-1949年)》分为六编。*编 上海邮
是一本讲述集邮者淘金的书,这些邮海淘金者的秘密故事,一定会使你大开眼界。 邮票的诞生影响了全世界,目前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发行自己的邮票,由于邮票设计精美,浓缩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一枚枚小小的艺术品,因而广受欢迎,成为无数人收藏的对象。因此,世界上*的收藏队伍诞生了——这就是集邮者。 集邮和进行邮票投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只要你读点关于邮市的书,多了解一些邮市的行情,你就可以开始集邮了。刚集邮,不要太大的投资,以后可以慢慢增加投资。时间一长,你不仅会得到集邮带来的文化艺术的享受,也会获得邮票增值带来的惊喜。 邮票是大海,吸引下海弄潮人。 邮票是金矿,不会辜负淘金人。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3处,数量居世界*。本书借助于邮票这一 国家名片 ,从建筑遗产、古迹遗产、风光遗产这三个主要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神韵和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
本书收录了新中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50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资信封、邮资信卡、邮资邮简。丰富的内容,清晰的图片,翔实的资料,不仅便于集邮者和邮政从业者查阅,也有利于大众了解中国邮政所发行的这些邮资票品。
《中国集邮全集》收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国以来至二十世纪末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所有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和邮资邮简,其中邮票截止1998年共发行3000余种。这些邮政通信用品,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还展现了我国的锦绣河山、风土民俗。因其设计独特,印制精美而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各地邮政主管部门及集邮协会和集邮爱好者收集、鉴赏、研究邮票的*指南。 本书特色: ●全——资料全 该书是迄今为止的完整的新中国集邮巨著,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全部邮品。邮票、小型张1000多套,邮戳3000多枚,邮资封、邮资明信片、邮简近千套,后附邮品标准介绍文字。为了检索方便,编三种分类目录,全部说明文字中
为保证各级邮政部门业务工作需要,满足其他有关部门和广大集邮者的需求,从1999年度起,国家邮政局将其全年发行的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和邮资信卡等邮资票品的图案、技术资料和有关背景资料编辑成册,作为年度邮资票品目录公开出版发行。本目录汇集了1999年及2000年两个年度的邮资票品资料,2001年以后将每年出版一册。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根据《中华人民人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精神,香港和澳门邮政自行发行邮票。经香港、澳门邮政同意并提供资料,本目录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1999年及2000年发行的邮资票品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邮政1999年12月20日至2000年底发行的邮资票品资料。
本书收录了新中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50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风光邮资明信片、贺年邮资明信片。丰富的内容,清晰的图片,翔实的资料,不仅便于集邮者和邮政从业者查阅,也有利于大众了解中国邮政所发行的这些邮资票品。
本目录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7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12月20日至2008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本目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图片清晰,实为广大集邮爱好者、集邮工作者、邮政工作者之工具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寸天地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本《目录》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7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12月20日至2006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本目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图片清晰。实为广大集邮爱好者、集邮工作者、邮政工作者之工具书。
.
舟船载人承物,炮舰烟火争锋。胡国荣编著的《邮票图说从独木舟到航空母舰》中从独木舟到航空母舰,小小的邮票都有记录,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历史的脉络和战争的风云。
集邮是一项世界性的高雅群众文化活动,它对于人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集邮活动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许多大专院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为大学生开设集邮学公共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缺少一本具有现代集邮理念的教学用书,影响了集邮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自1993年起为本校大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基础集邮学》已有10次,深感教材的重要,因此萌生撰写《基础集邮学》的想法。本书即是根据笔者教授该课程的讲义整理而成。全书共分七章,系统地介绍了集邮的基础知识和集邮的学术研究知识。本书绪论介绍了邮政、邮票与集邮的关系,以及基础集邮学的研究内容。章邮票概论和第二章邮品的收集和保
《方寸美术六十年》是一部反映新中国邮票艺术发展史的专著,真实记录了邮票设计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方寸画面也是记载美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这部专著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甚至还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从邮票艺术的角度记录新中国发展步伐的史书。这部著作篇幅40万字,涉及吴作人、张仃、黄永玉等500位画家,300幅图稿,4000多枚邮品,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新中国邮票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书中有三个方面值得一提,一是作者发掘和考证了大量邮票选题、创作、设计乃至印制的背景资料,这些都是了解新中国邮票极为重要的史料。二是书中首次披露许多邮票设计艺术家的初稿、原稿、专用稿、未用稿,非常珍贵,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三是书中对每个设计者的介绍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机联系,符合当代读者尤其是年轻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每一天都发生过值得纪念的事情,其中有很多事情在邮票中有所体现。本书本着一天一事的原则,选取366组(枚)邮票及当天发生的历史事件,图文并茂,生动叙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故事。 邮票不仅享有“国家的名片”之誉,还被称为“百科全书”。邮票不仅仅是邮资凭证,负载邮政的使命,还具有宣传教育、传播知识的技能。小小邮票,魅力无穷。邮票作为一种载体,把时间与空间、人物与事件结合,将历史上有意义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通过方寸画面呈现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