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目录略去了早于二零一八年发行的邮票,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 二零一八年一月一日到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底期间发行的全部邮票。本目录承续了此前各版本目录的体例,将所收录的邮票按照其性质分为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贺年专用邮票、贺卡专用邮票、普通邮票等不同种类,再按志号或顺序号排序。本目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片清晰,是广大集邮爱好者、集邮工作者、邮政工作者收藏、研究及工作的工具书。
《雕刻时光 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以中外 凹版雕刻 艺术为主线,多层面多视角展示了这一界域的来龙去脉与魅力。与凹版雕刻要有聚焦一样, 雕刻时光 叙说的聚焦点,正是人们熟悉的邮资凭证,即有着 国家名片 誉称的 博大 而 精微 的邮票。 这部书回顾了中国邮票凹版雕刻的发展历程、时代背景、名家名作,让还在躬耕于方寸艺术领域的邮票的雕刻家、设计家、集藏家、印制专家以及美术家等人物出面,以见证者、亲历者、评论者等多个视角,讲述了邮票以及在邮票中 尽精微 的艺术创作。就这样, 雕刻时光 引领着我们走进了邮票设计与雕刻的艺术世界。
黎戈宁,男,生于1955年。一生从事新闻工作,业余时间偶尔收集一些感兴趣的邮票。后来在民航系统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渐对民用航空邮票产生兴趣,当发现存世集子中介绍航空史和航空航天类的邮集颇多,而反映民用航空内容的邮集较少时,开始专门从事民用航空方面的邮票收集和整理,于是编辑了这本《邮票图说民用航空》。
在中国,收藏爱好者不下5000万人,真正出成就的不及千分之一,不是他们勤奋不够,或者财力不够,而是方法和理念落后。大多数人是看到别人收藏什么自己就收藏什么,还有很多人是见到什么就泛泛收藏什么,不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当然,泛泛收藏也是收藏的一个过程,是必须的,因为收藏经验对收藏也是收藏的一个过程,是必须的,因为收藏经验对收藏进步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而且泛泛收藏也是体验收藏之乐中的绚丽色彩。泛泛收藏是收藏中的和第二境界,如果说这一境界是绚丽的,那么收藏的第三境界就是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平淡的境界必须有绚丽作为铺垫。就和红花也有绿叶铺同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寸天地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本书收录了新中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50年1月至今发行的全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内容翔实,方便查阅,是集邮者和邮政从业人员的工具书。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为止世界上已有上万幅绘画艺术品搬上邮票。而本书所收录的大小名画邮票总计近6000枚,印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迄今,源自欧、亚、非、澳、美各国各族美术史,上下纵横,作品如此广泛,在国内无出其右!——本书作者用了几乎毕生的精力,坚持不懈,才获如此辉煌的搜集成果!本书以各个时代的绘画流派、风格为划分,详尽的展示了每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绘画邮票精品,如“世界早期单色名画邮票”、“世界原始岩画艺术”、“古希腊绘画艺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尼德兰绘画艺术”、“佛兰德斯绘画艺术”、“德国文艺复兴以后绘画”、“荷兰画派绘画艺术”、“西班牙绘画艺术”、“英国绘画艺术”、“印象主义及以后画派”、“野兽主义画派”、“立体主义画派”、“表现主义画派”、“抽象艺术流派绘画”等等
为了满足杨浦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强社区学校教材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根据《杨浦区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2007年,杨浦区社区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一套“杨浦区社区学校系列教材”。首期出版了8本基础教材,内容涉及科普知识、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等,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杨浦区社区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又选取各街道(镇)社区学校的特色教学课程,继续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一套“社区学校特色课程系列教材”,包括《奥妙声律》、《彩珠巧串》、《家宴菜看》、《剪纸入门》、《面塑制作》、《绒线编织》、《诗词楹联》、《书法基础》、《花鸟画法》、《集邮知识》、《艺术插花》、《营养保健》共12本,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学校教材的内容,促进了社区教育教材的系统和完善。
本目录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收录了香港和澳门自回归后至2014年12月底的全部邮票。本目录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图片清晰,是集藏者和邮政工作者的工具书。
今天,邮票早已跳脱“预付邮资”这种工具性的配角,而独立成为一门只有重要的人、事物才能翩舞其上的艺术伸展台。 邮票里的天地很广阔。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音乐家的人生和创作历程,鲜明的色彩背后,有不同的心情。在每张邮票独特的图案设计里,除了赫赫有名却与乐迷们少有机会谋面的音乐大师之外,音乐家鲜活灵动的创作姿态、鲜为人知的生活癖好,又重新因为一张小小的邮票而复活。 邮票这次不随邮戳与信封去流浪了,它留在这里,藉音乐家之口说一则则精采又经典的故事给你听。 八百多张与音乐家有关的邮票,将四百年的约烂音乐史在方寸间展现。音乐家鲜活灵动的创作姿态、鲜为人知的生活癖好,又重新因为一张小小的邮票而复活。邮票此时已不再随信封流浪,而是在这里,讲述一个又一个和乐符有关的故事。
本书是一位退休 老邮政 纵谈邮政与集邮的专著。从一个 邮 字说起,或赏邮论邮,邮话连篇;或读信品信,牍海流连;或耕耘方寸,乐此不疲;或钟情文献,尽情采撷;或志在邮史,拾贝共享;也曾游来游去,觅邮交友,其乐融融。作者从事邮政(电)工作三十余年,爱邮、敬邮,多少年来以 邮人 的角色专注于 邮 海泛舟,由于其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邮政经历,因而内容涉猎广泛,资料翔实;议论常纵横捭阖,叙述亦文采飞扬;既有理性的评析,又有鲜活的故事;语言朴实,行文流畅,是普及邮识和邮文化的有益读物。2001年,作者曾有《邮人说信》出版,此书乃其姊妹篇。
《耿守忠杨治梅说邮票的收藏与鉴赏》由耿守忠、杨治梅所著,一个集邮者,要想从集邮活动中真正获得“益智、怡情、交友、储财”的快乐,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集邮的知识,简称“邮识”。邮识犹如一位聪明而真诚的向导,它既可以引导你正确无误地收集邮资票品,不走或少走弯路,也能够帮助你对自己收集的邮资票品进行科学的鉴赏和研究,增长较多的知识。亲爱的读者,怎么样?咱们现在就开始跟随着邮识这位向导,毫不犹豫地走进广阔的集邮天地,去尽情享受集邮的无穷乐趣吧!
本书生动地讲解了邮票、封、片、戳等相关基本知识,分门别类地展示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邮品,讲述了世界邮坛的趣闻轶事,特别介绍了集邮的基本功和邮集的制作与评审。
这里收集了第2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纪念藏书票,一共十六张,图片内容新颖、鲜艳,具有历史收藏价值。有蝴蝶、鹰、*、寿带、恐龙形等图形邮票。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静和教授新作《邮票上的林业史》问世,对于广大集邮爱好者特别是林业系统的集邮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吴静和先生是我国林业经济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集邮爱好者。她先后筛选了1400多张涉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邮品,以6个专题众揽林业史,而且每枚邮品的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涉及人文、自然、地理、生态、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