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一巷,深藏历史记忆;一笔一划,写意作者情怀。本套明信片是青年画家贺学宁背着画板走遍石岐老街而留下来的黑白手绘白描作品,让读者在古老的小街小巷中流连徘徊,寻找、重温中山深厚的历史文化。
闻名世界的福建圆土楼主要分布在闽南、闽西一带,它用古老的夯土墙建造规模庞大的四五层高楼,可谓世界奇观。尤其是特别的圆形平面形式,在世界民居中十分罕见。它奇异的形象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学者、专家前来考察研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烈称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本计一郎把它描绘成“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古风沉郁的东方明珠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土楼奏出的便是一曲气势恢宏、古风沉郁的旋律。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土楼,以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建筑的奇葩”。 今年“福建土楼”被国家文
垦丁有点魅,有种美! 垦丁的美,是有气度的美——这里位于台湾“烤蕃薯”的尾尖,三面环海,有着天造地设的地理条件,使它能背倚中央山脉,傲视四方海宇。 垦丁的美,是天然的、丰富的、另类的美——这里有着异彩纷呈的植物世界、灵动可爱的动物世界、缤纷绚烂的海底世界,一切都拜大自然所赐,独一无二,独享其荣。 垦丁的美,是有深度的美——十大文化相的遗迹,散落在这里的每个角落,刻在历史文化的书页上,沉淀出几分厚重。 垦丁的美,又是有活力的、现代的美——在静谧的西海岸,在热闹非凡的森林园区,在美丽的海水浴场,在风铃季的悦耳声响中,在音乐节的完美旋律中,在每一位驻足者的脸上,在每一位流连者的心中…… 垦丁的美,美得鲜活,美得全面。那么,来《台湾南部垦丁探奇》中吧,认识一下“十
厦门与金门普经同属同安府,那是公元935年的事情,算一算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那时候,厦门盛产稻谷,因而被称为“嘉禾”,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而金门则是一个放马的地方,牧马监陈渊带领十二姓氏到金门牧马并垦荒开田。 在清代以前,金门比夏门更有名。由唐至宋,因为水草丰美,金门一直是牧马的地方,南宋灭亡,小皇帝由南京一路溃逃,过福州,下海南,后跑海自尽,远离大陆的金门也成为乱世移民的避居地。 金门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边陲荒岛到戌卫的所城,从海盗盘旋进出的岛屿到设官驻守的要塞,始终伴随着烽火硝烟。 如今,硝烟散尽,金厦海域风平浪静,两门对开。我们出厦门,去金门, ……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补充和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越秀山》分册,全书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
生态旅游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时尚的旅游形式。 《广东生态旅游指南》正是给读者提供了有关广东生态旅游方面的详细指引。全书内容以地域划分为珠江三角洲、粤北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等几部分,每部分再以市为单位,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项目。不仅有景点介绍,也有自助游方面的信息。如交通、住宿、饮食、特产、景区联系电话等,并附有部分景区的导览地图和出入交通示意图,并附有部分景区的导览地图和出入交通示意图。全书共介绍生态旅游景区100多处,涵盖了老牌的和新开发的或正在开发的生态景区,力求提供给读者一本全面、翔实,有参考作用的旅游指南。一册在手,可自行安排出游路线,放飞心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本书作者蔡文居生于1966年,台湾云林人,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他喜欢旅行和自然观察,曾协助台南环保联盟会刊撰写旅游专栏,其作品观察敏锐入微,文笔流畅优美,尤其重要的是,作者提倡一种与环境友善的旅行方式——自然观察,这种方式更重视对环境的认识、了解和责任,也更能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这种认知也使作者的旅行别具人文精神,使他的作品开辟出一个生态旅游的崭新境界。 作为一位旅游爱好者,在有生之年走遍台湾是作者的*愿望,本书是他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旅行笔记,景点遍及台湾各地,作者在描绘宝岛台湾一年四季的绝美风景的同时,还穿插当地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的历史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生态旅游的认知。
一旦文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在自然之中,它便能够充实和强化自然美,并产生画龙点睛的妙趣,使其更生动,更具魅力。庐山便是这样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几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庐山于平地之间兀然拔立的块垒式山峰,造就了庐山叠障九层、崇岭万仞的赫赫气势,伴生出峰诡不穷、怪石不绝的刚阳之美。 大自然以它的神奇伟力,创造了神奇的庐山。同时,近代波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也给庐山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时间似水东流,现在,庐山也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它绝美的风采! 远看,庐山有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铜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耸云间。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由于高耸于江湖
江门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沿,地理位置优越,扼西江与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下辖台山、新会、开平、恩平、鹤山等五市,称为五邑,人口33万,面积175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侨乡。 江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水园林比比皆是。热门的旅游地是台山的上川岛,面积150平方公里,是广东沿海*的岛屿,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此外,下川岛、小鸟天堂、崖门古战场、大雁山风景区、圭峰山风景区等均是五邑著名的旅游点。 江门以其侨乡风情而闻名,五邑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有近300万人,遍布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
北纬23度,有一片海洋澄静蔚蓝;东经119度,有一串岛屿点缀,这是澎湖群岛,火山熔岩凝结成的近百座远古方山岛屿,就像是海洋里闪烁着光泽的美丽珍珠,浪漫、热情、辽阔、纯净又充满谜样。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全球华人耳熟能详,澎湖正如歌词形容.充满温暖阳光、湛蓝海浪、丰厚仙人掌,更有玄武岩浑厚诡变的节理构造,柔软明亮的金波沙滩,世界保育的绿螨龟和燕鸥生态,秀丽崎岖的海岸,镶着明漾珊瑚的海底景致,加上潮间带鱼捞及箱网养殖等,凸显海洋子民活力的渔业活动,以及7百年历史孕育出的人文内涵,让澎湖群岛宛如在台湾海峡设下丰盛的海宴,友善的人们,神采奕奕地召唤着宾客。 2002年的夏天,泉州与澎湖在妈祖娘的牵引下,以宗教为名,完成半世纪以来,两岸首次的直航。自此,福建与澎湖跨越台湾海峡,系上蓝色丝带
套为中国孩子打造的旅游童书——《中国我走走走》精选了中国有特色的城市,它们在祖国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为北京、西藏、港澳、台湾四册。全书通过聪明好学的小男孩布卡和他可爱的宠物狗闹闹的旅游经历,带小朋友们游览了一座又一座美丽的城市。内容详实的景观介绍,配上多幅彩色写实照片。让小朋友们在了解祖国历史的同时,将祖国的秀美山河尽收眼底。本书是系列之一,希望它能成为你学习地理知识、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老师,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无限色彩。
广东省简称粤,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全省陆地面积17.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8642万(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设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省会广州市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也是华南*的城市。 广东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皆有分布,主要有汉、壮、瑶、回、满、畲等民族,所使用语言主要是汉语方言:一是粤方言,又称广州话、白话,是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地域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南地区,是广东代表方言;二是客方言,以梅县话为标准,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北地区;三是闽方言,以汕头市为代表的潮汕方言和以雷州市为代表的雷话。 广东省北倚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面积较广,主要可分为四个区:粤东平行山地和粤东南沿海丘陵
对所有的年青人而言,拓展生命空间,增长见识,学习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存状态和价值观的关 爱和欣赏都是我们成长过程的真义所在。因此旅行就成为必然。 本书的眼光离开孳生的陆地,漂洋过海来到海南。海南的“天涯海角”是一处让人没来由地想起天荒地老的地方,虽然那里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海——纯粹的、 生生不息的海——而已。 于是在海南的旅行不外乎若即若离地沿着海岸行走,或俯或仰地收集些热带的风光与果实,直到太阳越来越 低,海浪声越来越弱,而心灵遨游的空间越来越辽阔。
这是一套怀念老广州的全手绘插画明信片,共计 24 张, 包括 12 张老广州明信片与 12 张新广州小卡片。 明信片中有广州老骑楼、珠江轮渡、老天河的田野, 充满的怀旧的味道,街道上的老巴士…… 每个场景都能令“老广”们回味无穷, 让人们认识到一个温暖的“我们小时候的广州”。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补充和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该书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介绍了岭南(这里主要指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乡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东莞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东是清溪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东江为邻;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海相望;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市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走廊中西间。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暖为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冷为1996年,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冷为1月份,热为7月份。年*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