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一二十年医学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医学在战胜躯体疾病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精神、心理障碍随之增多。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对于心理问题的承受能力有限,成为各种心理疾患的主要受害人群。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信息,我国18岁以下的3亿多未成年人中,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l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而且,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的增多为主。 当今,青少年心
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人人都知道身体会生病,病了就去医院求医。但人们对心理健康知之甚少,不知道心理也会出问题,出问题后也同样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完整地理解健康的内涵,如何把握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咨询的内容呢?
为了推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1995年5月至1996年8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室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研究员,组织了上海市十几位专家、科研人员和教师,编写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和系列教材《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包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这套系列教材出版后,先后在上海市和外省市近500年学校试用, 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欢迎。1997年,我们又将优秀的心理辅导执教老师的教案汇编成《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小学版和初中版)。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心理辅导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有教材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因此,从2000年9月起,我们组织力量对《不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的系统教材,分别为《小学生心理辅导批南》、《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
本书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围绕教育、生活、学习、纠错、交往及性6个方面介绍了心理保健的禁忌知识。内容丰富,知识新颖,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适合儿童家长及幼儿园、中小学老师阅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的来自自身,有的来自外界。他们时时刻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情绪。在哈珀利特·科尔著的《儿童生活智慧培养丛书》中,十位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同的成长问题,但是在朋友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们各自掌握了适当的行为技巧,提升了生活智慧,不仅解决了自己面临的难题,也在成长的旅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学会舒缓压力》是丛书之一,教会孩子学会如何舒缓自己的压力。
中学时代是黄金时代、是快乐时代、是绚丽多姿的时代,也是困惑和矛盾冲突的时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发育逐渐成熟,但心理成长还远远跟不上,形成“青黄不接”的尴尬的局面。所以有人把青春期形象地称为“青黄不接”期。 在这一“青黄不接”时期,一些心理问题就会在某些中学生的身上显露出来。当然,其中大部分仅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迷茫、一种困惑,但由于心理问题是动态的,具有积累效应,一旦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和诱因会突然爆发。因此,中学生面临困惑和矛盾冲突时,更需要引导,需要点拨,需要启迪。 那么怎么样才能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呢?我们确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是:帮助、互助、自助,而且帮助和互助终都要通过自助才能获得预期的心理辅导效果。 这套“中学生心理自助丛书”,就是立足于帮助中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即将迈向21世纪时,如何充分调动我们亿万家长的教育力量,使源远流长的家庭教育传统进一步现代化,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儿童家长的需要,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组织部分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儿童卫生保健、医疗、心理与教育系统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编写了《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系列丛书。该书涵盖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向广大家长宣传、普及保育、教育儿童的基本知识及正确的观念与科学的方法,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抚养、教育儿童的科学知识,改善抚养、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使儿童在不断优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为健康、智慧、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
为什么探索自我如此重要?首先,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无所不在,关系使我们和万物之间密不可分。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关系的问题。而在所有的关系中,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为重要,它是关系的总脐带。只有处理好了这个关系,才有精力处理其他关系,才能和社会和谐相处。建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正是对自我的探索过程,这不仅是青少年期的重要使命,也是贯串人一生的重要课题。其次,青少年期是一个突变的时期,生理、心理发生着重大改变,只有把握和了解了这些特点,才不至于因无知而犯错,才能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一时期,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但是,自我就好像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座美丽花园,神秘且纷杂。自我包罗万象,拥有丰富的内容,是一个繁杂的系统,身高、体重属于自我的范畴,性格、能力也是自我的重要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即将迈向21世纪时,如何充分调动我们亿万家长的教育力量,使源远流长的家庭教育传统进一步现代化,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儿童家长的需要,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组织部分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儿童卫生保健、医疗、心理与教育系统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编写了《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系列丛书。该书涵盖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向广大家长宣传、普及保育、教育儿童的基本知识及正确的观念与科学的方法,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抚养、教育儿童的科学知识,改善抚养、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使儿童在不断优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为健康、智慧、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特别是当你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老外教你做称职的父母》是一本能够促进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难得的书籍。本版是在版的基础上改编并扩展而成的。作者在这一版中,又增加了加下内容:当今青少年面临的新挑战,单亲家庭和再组合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为了帮助懒散的青少年形成强烈的自尊心,作者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每一位家长都能从这些建议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本书集智慧、知识、幽默于一身,深受广大父母喜爱,也可供教师参考。
学生的困惑、家长的烦恼,促使编者开始认真考虑采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广大的青少年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能够让他们轻松面对学习,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成长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家长们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和孩子平等沟通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编者认真地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走访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及家长,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知识,将庞杂的内容进行一遍又一遍的精简和提炼,终以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将该书呈现给大家!本书共分三篇,分别对低成就学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对青少年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剖析指导,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成为真正的“学习明星”。
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心”。如何实现这个愿望,讲究教育的艺术是关键。 中国历来就有重视子女、重视儿童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三字经》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前人强调教育要面对全体,因人而异;重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注意教育的方法,要言传身教。其出发点与动机和我们不尽相同,但希望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对社会有贡献,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当今时代对儿童教育赋予新的内涵与新的方法,还有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作为父母和教师,无疑是需要全面了解和把握的。 黎帼华女士先后在美国、香港、广州作过有关儿童教育的专题讲座,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教你做个好爸妈》丛书是在
《神奇的情绪力量——青少年情绪的控制与管理》是专门谈情绪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提出情商的概念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情绪的理解和控制,而更多的研究也证明了情绪对智力发展、身体健康所具有的巨大影响。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发挥情绪对人的积极作用,怎样做个快乐的人。
本书选取两个视角谈家庭品德教育:一个是更新观念,一个是问题研究。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决不能把品德教育理解为不断挑孩子的毛病加以纠正,那就成“挑错教育”了。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发现孩子的优点,予以肯定。只是因为本书从问题出发,带有“诊疗”性质,所以采取了这样的写法。 本书原名《家庭德育实用读本》,被定为全国“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用书。现新版书更名为《不可忽视——孩子的20个问题》。 本书所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并非虚构,只有隐去了真名,提供案例的多数是教师,也有我的朋友,还有杂志编辑等。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挫折、遭遇不公平的待遇、都会有茫然无助的时刻,都会有人生中特别黑暗的日子……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有的人选择给“知心姐姐”打电话,选择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就像书中的爸爸妈妈、男孩、女孩们,他们已经走出了步。“知心姐姐”所做的,更多的是倾听,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是感同身受地理解和支持。从初的焦虑和痛苦中渐渐平静下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更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量和资源,于是,在困难面前,他(她)们就有了勇气!本书精选了发生在女孩中间的经典故事,为你解开青春期疑惑。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这是来自心灵深处迫切的声音。这是“知心姐姐”46年工作中的一个瞬间。知心热线——倾听心灵深处真实的声音! 在知心姐姐工作部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总是此起彼
本书从学习、情绪、适应、品行和青春期等方面分析了在青少年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当然,其中很多的所谓问题未必真正是问题,而只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坎坷,是心理上泛起的一丝波澜。看看心理学对此的研究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在这套丛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尽量做到把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对于重要的心理学概念,都配以小贴士予以说明。在体例上,除正文外,还综合运用了事例、名言、插图、表格、专栏、心理学实验等形式,阅读起来非常轻松。 虽然本套丛书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但对父母或学校老师而言,同样也有阅读的价值,因为了解心理学对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认识青少年心理的特点,掌握分析心理问题的方法,对父母及老师来讲同样是重要的。
儿童并不是“小大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发展,身体不断发育,有着特殊的发育和卫生保健的需要。面对灾难和危机,与成人相比,他们的应对方式很不同,面临的危险也更大。 为了保护好儿童,成人需要了解在危机和灾难时进行心理救援的核心信息。 在2007年,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精神卫生专家组成了一个特殊小组,他们密切合作,制定出一套在灾后帮助社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简单原则。 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名为“保护受灾儿童”,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国际援助项目(AusAID)的经费支持。给予了中澳专家组持续不断的鼓励和指导,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该项目显示出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将国际上先进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成功地编制出适合中国文化的信息。 该项目请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