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维持情感联结是人类求生存的本能,而情绪则是对对方态度或反匮的自然反应。所以有生气、伤心、害怕或其他负面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对亲密关系有害的不是这些情绪反应,而是我们一直重复使用具强大破坏性的无效方法来表达与调节这些情绪的结果。 成人依恋理论也认为,亲密关系的关键在于伴侣之间建立安全的情绪联结,这种联结也是关系中的双方可以坚强的重要来源。 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珊·M.约翰逊博士创立了情绪取向治疗(EFT)理论,EFT着重强调情绪是伴侣或个人改变的主要动力,并且将治疗的重点由行为认知层面转换为情绪层面。 1995年,随着《情商》一书的畅销改变了大众对情绪的看法,EFT在心理治疗领域慢慢站稳了脚步。20世纪90年代末期,EFT实证的研究和案例的实效追踪结果证明了完成治疗的伴侣有75%维持显著的关系改善,效率高
《海蒂性学报告》写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性科学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一本详细而丰富的男性性学读本,在海蒂收到的7000 多份来自各年龄层男性的回函中,他们说出了对于男性气概、恋爱、同居、偷情、外遇、离婚等问题的看法,可以从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男性性爱观。更重要的是,这些叙述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一家之言,而是来自各个阶层的众多受访者的独立看法与真实感受。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今天的一个小举动,可能让我们和亲人在晚年少受几十年的苦。让人们恐惧的不是溘然长逝,而是无法自理、卧床不起的无尽折磨。心理学家丹尼尔·J.列维廷也逐步步入了老年生活,有一天早上他发现报纸上的字看不清了,他以为是报社改小了字号,甚至怀疑自己的胳膊一夜之间缩水了。衰老来得如此突然,令他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也促使他将所思所学与研究成果融汇成一部著作。本书从科普的角度为读者讲解晚年的生活是怎样的,老年人会面临哪些困难,让我们以更细致体贴的心态去理解自己老去的亲人;还会介绍与衰老相关的种种科学真相,并帮助我们为防范衰老提前做好准备;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世界范围内一些优秀的养老、临终关怀案例,以及一些将晚年过得有滋有味的老人的生活。全球老龄化已无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怒斥光阴的
更年期影响着每一位女性,然而,许多人仍带着羞耻、恐惧、误解或沉默去面对它。 什么是更年期?更年期有哪些症状和对症的治疗方法?我们怎样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 这本书将告诉你关于更年期的全部真相。 英国著名媒体人达维娜通过社交平台收集大量女性的更年期真实经历,联合妇科内分泌专家娜奥米医生,向公众科普更年期知识、治疗方案,澄清常见误解,希望借此帮助广大女性及其家人正确认识、科学应对更年期,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更年期影响着每一位女性,然而,许多人仍带着羞耻、恐惧、误解或沉默去面对它。 什么是更年期?更年期有哪些症状和对症的治疗方法?我们怎样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 这本书将告诉你关于更年期的全部真相。 英国著名媒体人达维娜通过社交平台收集大量女性的更年期真实经历,联合妇科内分泌专家娜奥米医生,向公众科普更年期知识、治疗方案,澄清常见误解,希望借此帮助广大女性及其家人正确认识、科学应对更年期,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我们看待更年期的方式都是错的吗?历史学家苏珊·马特恩认为的确如此,而《冰轮冉升》揭示了我们错在何处。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对更年期没有任何特定术语,也不把它看作一种疾病。在传统的觅食和农业社会中,更年期被视作向另一个重要生命阶段的过渡。马特恩带领我们从巴拉圭的雨林穿越到东京的街道,她利用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我们对更年期的看法如何从史前发展到了今天。她考察了“祖母假说”等演化理论,这些理论对更年期和育龄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惊人的见解;她探讨了更年期如何作为一种危险的疾病在18世纪的西方世界浮出水面,这种源自现代早期的更年期概念影响了如今世界各地对它的看法。《冰轮冉升》是一部全面研究更年期的著作,并赋予了其应得的正面评价:更年期不仅是重要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情绪的爱箱,只有当这个爱箱填满了的时候,人际关系才能发展。然南,不同人的爱箱需要用不同的语言来填满。查普曼博士发现人们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两性间许多误解、隔阂、争吵都是由于不了解或者忽略了对方的主要爱语造成的。当夫妻双方主动选择使用对方的主要爱语时,就能够很好地发展彼此的亲密关系,并积极地处理婚姻中的冲突和失败。本书将带领读者跨越两性沟通的迷思与阻隔,填满自己和伴侣的爱箱,进行一场婚姻的内在革命。本书自1992年出版问世以来,三年间突破300000册,十年间突破了1000000册,并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本书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书排行榜上,并于近期登上《纽约时报》书排行榜。要拥有一个不令你失望的婚姻吗?要一个真
《看不见的女性》 女性不被看见的残酷事实和代价,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趟公交、每一间厕所、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中的每一处隐秘角落。 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 女厕经常排长队,男厕却基本畅通无阻——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所需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女厕普遍被设计成相同大小,且男厕因有小便池而能容纳更多人; 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年测试采用女性假人,也未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与骨密度等生理差异; 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后效果可能远不如男性——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90%的药
是什么阻止了真爱向前一步的勇气?是什么让爱总在徘徊犹豫中消失在风中?是什么让两个相爱的人始终逃避彼此?是什么妨碍了我们为爱前行的脚步?明明是一个如此清晰明朗的人,为什么就成了“恋爱脑”呢?单身的模式有很多种,本书选择了其中最常见的九种与大家共同面对,并且围绕每一种单身模式介绍了一个以该种单身模式者为主人公的故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学习在亲密关系中各个单身模式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和感受;他们幻想与之共同进入亲密关系的对象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和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他们应该如何迈出第一步。本书期待每个希望进入亲密关系的人可以为爱找到出路。此外,针对每一种单身模式,作者都精选了一部影视剧作品,为读者深入理解该单身模式提供了参考资源。本书适合所有憧憬进入亲密关系而不知如何迈出第一
本书以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封张婚姻纠纷案”为切入点,讨论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改革和司法建设。作者讨论了从司法案件的原型到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全景式的视角,探讨了此案在司法实践、乡村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新话语、新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作者认为,新的话语和新的文化符号凝聚了20世纪社会运动与革命的实践与经验,同时也连接了传统与当代,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念化表达。
《看不见的女性》 女性不被看见的残酷事实和代价,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趟公交、每一间厕所、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中的每一处隐秘角落。 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 女厕经常排长队,男厕却基本畅通无阻——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所需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女厕普遍被设计成相同大小,且男厕因有小便池而能容纳更多人; 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年测试采用女性假人,也未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与骨密度等生理差异; 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后效果可能远不如男性——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90%的药
一本对晚清民国纳妾法律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妇女史、法律史著作,立足于司法机构会议记录,不同地区出版的期刊,以及581起涉及妾的法庭案件记录,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呈现了妾在社会、家庭中的百态,展演了妾这一群体在法庭上捍卫自身权益的戏剧性故事,对20世纪中国法律对妇女及其家庭的实际意义进行了生动描述。同时,作者以性别、家庭、法制、社会文化等视野切入,联通法律史与妇女史,探索了法律制度的变化是如果作用于妾及其家庭的,以及其带来了怎样的婚姻乃至家庭关系变革,反映了一夫一妻制和性别平等观念在中国的变化与普及。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次生日聚会。聚会的主角是作者海克·法勒刚认识几个月的朋友。这位朋友将两人的相识称为一见钟情的友谊:一种瞬间萌发、无法解释的好感。 “我和这位新朋友为何如此投缘?这段友谊会在中途结束,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怀着对友谊的疑问和感慨,海克·法勒决定再次邀请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探寻友谊的真谛。为了更好地了解友谊,她建立了一条友谊链:请一位朋友讲述他一个朋友的故事,再去请那个人讲述另一位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些朋友发展成家人,有些失去了联络,有些升华为恋人,有些却沦为陌生人。 她将这些故事融合在这本书里,描绘了友谊的诞生、离散以及再度相遇的感动。 书中并不定义友情,只单纯勾勒出形形色色的情感旅程。你将随着一幅图、一句话,经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