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清廷统治的后几年,日渐衰退的中国显现出一片风雨飘摇的末日景象。 然而就是在这片惨淡之中,中华民族的奥运种子在天津悄悄发芽了。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这初发表于天津校园墙壁上的“奥运三问”,既成为中华奥运梦的开端,也成为贯穿中华百年奥运史的线索。 “百年中华奥运梦——从1908到2008”以活泼生动的绘本和漫画,配以详细的历史资料,对中国的百年奥运之路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 在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霜洗礼之后,我们回望过去,探寻中华百年奥运路上留下的深浅脚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曲折与跌宕背后,正是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中华不败精神。
本书是奥运会项目大全中的乒乓球分册。书中内容包括乒乓球的回顾与展望、技、战术与训练、竞赛与成绩三大部分。力求全面地反映:该项目在奥运会上的演变和发展;世界和我国该项体育组织及重要赛事;竞赛规则的变化和场地器材的革新;历届奥运会比赛成绩;世界纪录等。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图文并茂,融科学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观赏指南,又可成为体育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李颖川历时三年辛勤耕耘,通过大量外资料的收集整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建模推算而完成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我国奥运会志愿者的专著,它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解答了上述问题,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志愿者组织工作有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体育赛事管理领域的理论。
本书是基于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实施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内容分为三篇。上篇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与体系,内容包括古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发展趋势,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体系,悉尼与雅典奥运会。中篇为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社会,内容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政治、经济和现代高科技四个部分。下篇为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内容包括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史以及北京奥运会的申办与筹办。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在对奥林匹克运动基本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北京奥运会关注者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的大众读本。
本系列丛书包括《孙膑》、《司马穰苴》、《孙武》、《廉颇》四册。是以历史为主轴,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久远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容易为现在的孩子所接受。这些“大人物们”无一例外的有着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是小读者们学习的好榜样! 简洁凝练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本书定下了舒缓而富有节奏的阅读基调。细细品读,韵味深远,文化的精髓和榜样的光辉时时折射出友善和执着的力量。小读者也在读图中学会自主思考,感悟并体会着成长的真谛!
奥林匹克小丛书。 大约6000年前,在中亚广阔的大平原上就能看到骑手的身影了,他们当时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骑马运动向南传播到中国,向西流传到波斯、希腊和埃及。2400年前,希腊人色诺芬就撰写了世界上本有关马术训练的书籍。他在书中就如何驾驭马匹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这些建议至今仍在盛装舞步项目中使用。从17世纪开始,人们专门为打猎和运动培育特殊马匹。*秀的赛马品种称为纯种马,是由阿拉伯种马和英*马杂交而来的。现在,全世界有超过200种的正式赛马品种。
本丛书旨在更有力地促动青少年做好参与北京奥运会的思想、心理和知识准备,终成长为先进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心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坚力量。本书分为《现代奥运纵览》和《古代奥运追溯》两部分。《现代奥运纵览》包括的内容有:奥运复兴、地球村、奥运传统、奥运项目、体育之爱、冰雪奥运等;《古代奥运追溯》包括的内容有:初的比赛项目、令人毛骨悚然的自由搏击、策马狂奔、体育让女性走开、罗马人来了、奥林匹克的重生等。
这是一本具有深度、较有特色的奥林匹克读物。它记载了古今奥运漫长岁月的风风雨雨,彰显了前人创业的艰辛,揭示了奥林匹克主义人生哲学的真谛及其无穷的魅力。 书中用激情的语言,赞颂了从许海峰首金到张怡宁百金中国在奥运赛场的辉煌战绩,回顾了北京两次征战申办并最终赢得2008年奥运承办权的曲折历程,并简洁地阐述了北京奥运筹组进展顺利的情况,等等。
特奥运动是一项年轻的运动,通过近40年的发展,她向世人有力地证明了:任何人,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她告诉遭遇困难的人们,只要有信心,你就能勇敢地达到你的目的。特奥运动使我们真实地感觉到:真善美就在人们的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它充分展现出来,这世界将是多么美好。总之,特奥震动是爱心的事业,她把人间的友爱和帮助奉献给了最需要的人。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读本》是我国本全面介绍特奥运动的工具书,它将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特奥事业,关注智力残疾人群理解和接纳他们。它的出版是我国特奥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1200万智力残疾人和他们家庭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