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太极拳比赛的实践表明,太极拳套路对健身、医疗确有十分良好的作用。但作为竞赛套路从时间、内容、结构、布局等方面看,有不能适应竞赛要求之处,迫切需要编制出各式太极拳的规范竞赛套路。中国武术研究院非常重视这一编制工作,并提出了在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制过程中的注意点,一要注意保留传统套路的风可知、特点及技术要领,不失其传统性;二要以人体生理特点为依据,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符合现代体育科学的要求;三要有一定难度,要符合竞赛规则要求,通过竞技比赛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落实这项工作,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了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编写小组,在套路编成这后,又组织了技术审核组,邀集太极拳名家,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后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公布。现分编成四本书。 这四种套路分别
太极拳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健身拳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太极拳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方法,大大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但由于在解放前,武术界门户之见很深,保守之风较重,这些拳论大部分散见于各种书中,大都言简意赅,初学者不易理解;有些甚至是代代抄传,没有著书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提倡,以及广大群众的热情参加,太极拳这一宝贵遗产得到了发扬和推广,并相继出书介绍各派太极拳,对增强人民体质起了良好的作用。为了能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继承已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以便进一步挖掘这一遗产,我从1961年夏起,受人民体育出版社之托,开始了《太极拳研究》的编写工作。 唐豪同志生前研究武术多年,因此把他的关于太极拳古拳谱的一部分考释遗著也纳入本书发表。 《太
太极柔力球是中国传统太极运动思想与现代球类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太极阴阳理论的结晶,是一种太极化了的球类运动。它突显了民族特色和东方神韵,有很好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器材简单,随处可练,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健身效果显著,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全国和世界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热潮。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使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更规范更科学地发展,太极柔力球创始人白榕教授将十多年来专注于此的心得体会郑重呈现给大家,并亲自示范讲解每一个技术动作,同时,我们还在书中配送了技术教学光盘,使教学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更加方便大家的理解和学习。相信在该书的指导下,大家一定能够享受到该运动所带来的自由快乐、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是作者继太极功夫扇之后创编的姐妹篇,目的是丰富老年朋友健身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多样性,增强健身效果。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同样以武术动作为基础,适当吸收京剧、舞蹈成分,结合中国功夫歌曲的内容、节奏、构成了载歌载舞,快慢相间,刚柔并举,活泼新颖的特色。 全套共56个动作,分做六段和两次过门。活动场地大约5m*2m。 段动作结合《中国功夫》歌曲每分钟66拍慢板,每动八拍,动作柔缓自然,轻灵沉稳。 第二、四段动作结合歌曲和每分钟104拍快板,采取了长拳类武术动作,每动四拍,节奏鲜明,动作干脆舒展。 第三、五段动作结合歌曲念板,采取了南拳,八极拳、形意拳,陈式太极卷的发力动作和刀、枪、剑、棍等器械的动作。每动也是四拍,动作刚健有力,旋转、纵跳穿插其间。 第六段重新回到每分钟66拍的慢板,以
杨式太极刀是以刀术的劈、撩、拦、扎、带、错、推、架、扫、挂、斩、格、抹等技法与太极拳运动的特点相结合而创编的。流传中的杨式太极刀始创于杨式太极拳前辈,但至今无明确分解的规范教材。本书作者在熟习杨式太极拳和刀术技法的基础上,在继承民间杨式太极刀的过程中,进行了整理和加工改编,使之更加符合扬式太极拳拳理和风格,更适合老年人学习演练。鉴于安徽科技版“武术分解教学丛书”的出版形式深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本书作者得心应手地将此书写成分解教学教材,并亲自担任照片中的演练者,以满足读者,希望场式太极刀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如何寻找到一种既能有效预防脊柱疾病,又能及时治疗脊柱早期病变所产生的症状的、具有针对性的、无创伤的、无医源性伤害的保健康复方法,成了众多脊柱疾病患者的期盼和渴望。为此,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工作和数十年的伤科、推拿功法教学工作中,通过反复的研究实践,创编了一套具有明显保护脊柱健康、防治脊柱疾病早期症状、促进脊柱疾病功能康复、针对性很强的体育疗法——健脊八段锦。这套体育疗法具有效果明显,立竿见影;简单易行,老少皆宜;防治结合,动静兼修;不讲条件,随处可练等特点。实践证明,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健脊八段锦功法具有无病预防、有病治疗、病后康复的确切效果,很多脊柱疾病患者通过这套功法的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得到了早日康复,摆脱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之类的疾病的
本书从基本的动作入手,对身、步、手、眼等方面进行分解并将作者多年来研练太极拳(剑)的体会融入“学练要点”,比较贴近读者,书中主要介绍了“三段”太极拳、太极拳基本技术、“三段”太极拳简介、“三段”太极拳各式名序、“三段”太极拳动作图解说明及学练要点、“三段”太极剑等详细内容。
为了满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根据多年实践及练拳体会,着手编排了一套不受场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有受年龄限制、好学易懂、锻炼效果好、具有四大特点的“十八势圆形行功术极拳”。十八势拳套路编妥后,编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练习,感到效果良好。数百名学员通过练习此拳后,也反映相当不错,一致认为,此拳练后身体非常舒服。 十八势拳对强身健康体有独到的功效,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拳种之一,因其蕴含丰富的哲理和具有良好的健身、养生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系列以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为蓝本,结合正反面演练图示,力图使太极拳初学者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太极拳套路,感受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 本丛书之杨式太极拳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安舒,动作和顺,轻灵沉着,浑厚庄重,速度均匀,绵绵不断。同时,该套路在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方面均符合竟赛规则要求,既适于健身锻炼,又适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赛。
《杨式简化13势太极拳》详细简介了简化后的13势太极拳中的各势动作及要领,内容包括势预备势、第二势起势、第三势揽雀尾、第四势单鞭、第五势势步、第六势上步七星、第七势退步跨虎、第八势转身摆莲、第九势弯弓射虎、第十势进步搬拦捶、第十一势如封似闭、第十二势十字手、第十三势收势。
近年来,国内外武术运动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规范化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组织了国内著名的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编制了长拳、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刀术、剑术、棍术、枪术等竞赛套路。 竞赛套路保留了有关拳术、器械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当今武术的技术水平。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它们是国内外武术比赛也是1990年亚运会武术比赛的内容。
本书是《看图学太极丛书》之一,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锻炼的需要,丰富太极拳的内容,提高技术水平,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79年组织有关专家在“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而编订的。 全书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怎样看图学练太极拳、48式太极拳简介、48式太极拳动作名称、48式太极拳学练图示、48式太极拳动作路线示意图和48式太极拳提高要诀。本书动作的路线是以虚线表示身体左侧的上下肢动作,以实线表示身体右侧的上下肢动作。每一幅动作图所示上下肢路线的终止点,即是下一幅动作图上下肢的起始点。这套太极拳在动作数量及难度上均有所增加,整套动作结构紧凑,流畅自然,并注重了左右匀称练习完整,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