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 质量管理学 配套教材。在第2版基础上,仍然按照 基础理论 质量管理模式 质量控制(设计质量、事先检验、过程控制、事后检验) 质量经济性分析 可靠性检验 这一主线展开,详细介绍了质量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 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读者的反馈意见,第3版教材对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更新,使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增加了卓越绩效模式和质量问题的 双五归零 等内容,提升了教材与行业质量管理实践层面的对接;更新了教材的部分案例,提升案例的针对性和新颖性,使读者易于理解教材内容。 本书适用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本教材立足于食品类专业高职高专教学的实际,按照食品企业真实建立各种管理体系的规律组织编写。教材编写过程中以食品企业各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为主线,紧密结合各个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的要求,简明扼要而又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重点介绍了以上各种管理体系在食品企业建立的程序和思路,并以大量的实训项目来指导学生进行体系建立和认证审核的模拟训练。相信只要学生按照本教材的内容认真研读、努力实践,一定能为就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全书结构合理、内容充实、信息量大,与同类教材相比适应面广,实训方面突出了实训技能,可操作性强。全书涉及的内容,尤其是实训项目均来自于企业管理的一手资料,内容
《质量管理制度与表单精细化设计》一书以质量管理制度与表单的体系构建、执行与落实为主线,对企业质量活动管理、进料质量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质量仪器工具管理、制程质量控制、成品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产品仓储管理、质量体系管理、质量日常事务管理等事项进行了规范,并提供了配套的工具表单,为企业推进制度化管理、提升质量管理相关人员的执行力提供了“拿来即用”或“稍改即用”的指导性工具,是各类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工具书。
《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分为4篇15章。**篇为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质量、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并重点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管理进行研讨。第二篇为质量管理职能,主要介绍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质量策划、质量评价、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职能。第三篇为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帮助理解和掌握实用的几种质量管理工具、统计过程控制和QFD方法。第四篇为卓越质量管理,重点介绍卓越质量和质量管理奖,以及围绕追求卓越而开展的质量成本管理、六西格玛管理、顾客满意管理等内容。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应用》由李杨、吴丹、张志强编著,为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及应用系列丛书之一。是在《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简明教程》的基础上,参照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本书内容新颖:完全按新版的国际质量标准修改编写;理论联系实际,适用性强;联系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大量的实用案例。
本书围绕企业常用的43套质量管理流程,以“管理流程图 主体权责明细表 节点事项说明表 节点文件体系图”的表现形式,构建了一套全新、实用、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 本书涉及事项包括质量组织设置管理、质量先期策划管理、质量检验管理、质量过程控制管理、出货质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质检器具管理、质量体系管理、质量改进管理、质量绩效管理等,为企业推进流程管理、提升流程执行力提供了“拿来即用”或“稍改即用”的指导手册。
杨吉华主编的《品质管理简单讲(实战精华版)》内容简介:“精益管理简单讲”系列丛书采取模块化设置,首先导入精益管理的思想,打破其神秘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从问题的实质入手进行解析,后采用分块解读,文中通过管理实践等实操工具范本对问题进行有益的补充和说明,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精益管理实战精华读物。《品质管理简单讲(实战精华版)》是丛书之一。
这本《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概论(第2版)》由季任天和于俊嶙所著,介绍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学的基础理论、计量监督管理、标准化管理、认证认可监督管理、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监督、食品与特种设备等特殊产品安全监管、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国境卫生检疫、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等内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概论(第2版)》可作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质检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制革原料皮的种类及防腐、保存,制革湿加工的不同阶段,如准备工段、鞣制、加脂与防水、染色、干燥与整理、皮革的涂饰等内容分间编写,介绍了制革的基本方法、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和克服。专门介绍了制革生产的污染状况和清洁化生产技术。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有关毛革两用的基本知识及其生产中易出现的缺陷和防治。 本书可作为从事制革、毛皮和皮革制品等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的相关师生参考书。
这本《中国药品监管——基于自主性分析框架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由胡颖廉著,旨在构建机构自主性对中国药品监管政策绩效实现影响力的理论,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机构能力的显著提升没有带来政策绩效的好转;为什么有些政策相对成功,另一些政策遭遇失败;中国药监改革如何走出“方向正确,操作失误”的尴尬境地。
精益生产理念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机动车研究小组,用了5年的时间全面总结日本丰田公司等90余家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式,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1998年沃玛克和琼斯引入了“精益思想”的概念。 精益生产是相对于大批量粗放式生产而言的。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生产之前,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效益差的现象,终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低。汽车生产的早期,由于当时汽车产量不是太大,供不应求,因而是卖方的市场。汽车生产是大批量的粗放式生产,生产过程中的非增值性活动不太被注意。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市场的发展与汽车总产量扩大,顾客的需求,对汽车的个性化要求逐步显现出来,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那种大批量
本书共有5个部分。靠前部分对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作了概括性论述,并对如何理解IS0/TS l6949:200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详细讲解。第2部分讲述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策划、内部审核的准备、内部审核的实施几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全过程,同时对内审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技巧与力法作了详细说明。第3部分讲述过程审核,对过程审核的程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用案例演示了过程审核的全过程。第4部分讲述产品审核,详细地讲解了产品审核的过程,对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产品审核检查表的编制、产品审核报告的编制进行了细致的论述。第5部分讲述管理评审,从管理评审计划的制订、管理评审的实施、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写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管理评审的全过程。 靠前~4部分是内审员与管理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学科,它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质量管理案例与经验教训等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学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针对理工科学生甚至包括文科学生的重要课程。《质量管理学》是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基础上整理完成的。教材力求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由浅入深地阐述有关理论、原理和技术。每章内容以本章要点开始,以思考题结束,能够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崔利荣、赵先、刘芳宇等合作编写。
本书从质量管理的实际出发,系统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在结构上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以管理原理为主,全面反映了质量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对质量管理概论、质量认证与ISO9000族、全面质量管理、顾客需求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六西格玛管理和质量管理学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经济管理专业和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质量管理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大中型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金融、证券等公司的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书。
IS0 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颁布至今还不到两年时间,国内各领域对IS026000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ISO 26000研究系列:ISO 26000在中国》是国内部专门深入研究IS026000在中国传播的著作,是*、直观、前沿、权威的研究材料。无论是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形势,还是对IS026000的核心内容,或者是与其他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在中国应用的具体问题,《ISO 26000研究系列:ISO26000在中国》都一一给出了详尽的答案和解释。为国内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件指南,有利于推动国内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组织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
徐平国、张莉、张艳芬编著的《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实用教程(第3版)》从基本概念人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质量管理的理论以及2008版IS0 9000族标准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详细讲解了新版 IS019011:2011标准内容,并通过大量的案例给出了对标准的要求以及典型部门实施审核的思路和方法;还就内审员应该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如何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给予了详细指导。本书以突出标准和实用为原则,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实用教程(第3版)》为内审员培训教程,可作为各类组织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质量管理工作者、认证机构审核员、咨询公司咨询师的参考资料。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材。
风行欧美管理界20年的“戴明四日研讨会”课程精要。戴明博士,日本人尊他为“品质之神”,美国人奉之为管理大师,将毕生的管理经验精炼为“十四要点”和“七大绝症”。然而,看似简单的21条箴言,却因戴明本身学说的繁复庞杂,一般人依然难窥其堂奥。从1981年开始,为了推广他的管理思想,戴明每年在欧美举办20次为期4天的研讨会,引导数十万企业界精英改变观念,以全新视野来解决组织及企业的顽症,更为今天风靡全球的“6西格玛管理法”奠定了基础。本书即是此培训课程的现场记录版。再现了戴明博士授课内容之精华,让众多读者都能聆听到管理大师的声音。 这是一本谈论管理原则的好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教科书,也特别适合各种内部培训。只要稍做修改,本书即可作为企业各级主管及员工的学习教材。
本书注重内部审核的规范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规范性方面主要参照了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教程;实用性方面主要是根据作者15年来从事内外部审核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有效性方面主要是作者在对众多客户质量管理体系咨询、认证实践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原则及做法。 内部审核作为企业管理的检查工具不能仅停留在符合性方面,而应以有效性为重点;不能仅局限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围,而应扩大到其他需要检查的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企业通过每次内部审核应能导致改进行为并取得成果,使企业成为*的受益者。 但任何检查工具,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作为合格的内部审核员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正确理解并掌握选定的标准、文件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正确掌握使用审核的原则、方
企业领导当然应当关注质量,应当领导质量管理,为此也就应当掌握一些质量和质量管理知识。本书一改现有质量培训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紧紧结合企业领导实际工作的需要,阐述了企业领导应当树立的质量观念、应当知道的质量管理知识、应当做的质量工作以及应当了解的质量管理方法。作者将自己30年来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理论研究的心的和体会融入书中,站在企业领导的角度来她那轮质量和质量管理问题,内容新颖而适用,语言简洁而生动,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是企业老总,还是厂长经历,甚至是质量管理人员,都定都能够从中大获教育。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行政改革浪潮。当代行政改革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的方向性调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不论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内容多么广泛庞杂,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回答两个基本问题:是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第二是政府该管的事如何管。虽然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当代政府改革的一条主线或主要方向之一,但依然存在无法“放手”而属于政府份内职责的公共服务。因此,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发达国家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改革的侧重点在管理层次,而质量管理则是公共管理新机制、新原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质量管理反映了当代公共部门改革的理念和价值选择:以公民为中心、关注顾客、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