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近百年来,中国由盛而衰,一度成为世界上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把中国从饥饿、贫困、被欺侮、被奴役的境地中解放出来。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上了通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绝非易事,我们不仅需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教训,也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市场经济虽然对我们这个共和国来说是全新的,但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的理论亦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许多经济学名著出自西方学者之手,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他们归纳出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全面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论思想及其巨大影响。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采用“总量分析”即“宏观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收入、需求、投资、储蓄、消费、货币、价格水平的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使经济学从微观分析进入了宏观分析,从而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他本人也被喻为“宏观经济学之父”。针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凯恩斯主张国家进行干预,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就业,刺激有效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各国政府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凯恩斯主义在当代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本书把高深的理论进行通俗的解释,使读者能轻松领略经济学大师的思想理论,同时学会用大师的智慧来
本书是晋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使读者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方式、运行规律以及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全书分为五篇共十三章,分别阐释了国民收入核算、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等相关理论。书中内容覆盖宏观经济的各主要方面,分析深入浅出,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实践,既有助于读者较好地掌握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读者对现实宏观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或其他各相关专业作为教学用书,同时对实际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或对宏观经济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是一本有益的参考用书。
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属于实证分析范畴,主要对某一经济系统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进行总量和(或)结构分析,结合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约束,依据数理逻辑与事物逻辑相结合的实证逻辑,揭示经济运行“是什么”。至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则属于数量分析后的研究工作。 本书应用经济数量学的研究方法,采集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定量分析。作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乘数效应的总量和结构、需求变动的层次转换、区域经济收敛性分析和产业经济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收入分配、储蓄转化为投资、市场组织与有效需求,中国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投入产出的乘数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值分析等。读者对象: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师生和有志从事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研究的人士。
本教材共分为十章: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生产总量核算分析;第三章为投入产出核算分析;第四章为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分析;第五章为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分析;第六章为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分析;第七章为对外经济核算分析;第八章为宏观经济综合核算分析;第九章为宏观经济指数核算分析;第十章为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分析。每章内容的编排是先讲核算、后讲分析,并且重点讲核算。在讲核算时,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核算的现状,采取平衡表和账户平行排列同时讲授的方法。平衡表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数据,因为2007年是国家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年份;账户数据由于国家尚未公布,则采用案例数据。在讲分析时,首先讲平衡表和账户的分析,再穿插数学模型的分析。 我国现有教材,宏观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概念是混用的,一般讲核算时习惯讲国民经
本书以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二章-第七章),对微观经济进行研究,介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范畴、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机制与市场结构、需求、供给及价格对经济的调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下篇(第八章-第十章),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有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本书是一本适用于成人教育本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入门教材。同时也适用于经济理论爱好者和实际经济工作者、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士阅读,它能为你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些的经济学知识提供帮助。
本套教科书的适用对象是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自学者。实事求是精神是本套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中国正在摸索一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市场经济之路,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套教科书对有争议问题的取舍标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三个有利于 的原则: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套教科书有如下的特点:*,涵盖了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主要领域和许多前沿专题,力图准确、全面、系统地阐述每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努力做到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学研究的主流框架与我国经济改革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些很小的内部或外部变动时常会造成现实经济的“过度反应”,宏观经济学互补性研究领域专门考察这种“过度反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库珀教授是该领域的*权威。本书研究宏观经济互补性对总体行为的影响,内容涵盖了互补性的基本框架,并对协调博弈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运用,包括生产互补性、搜寻模型、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时间与推迟模型,以及政府在解决协调问题中的角色等问题,并以此模型来联结相关的领域。本书是经济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了解宏观经济学*前沿进展的书之一。
本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阐述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手段的运用。全书的研究内容围绕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分别对社会总供求平衡、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运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投资、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收入分配调控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本书的研究内容力求能符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状况。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与实践仍处于不断地探索中,因此,本书的编写只能根据现有的实践经济,借鉴并参考了相关的科研成果,构建本书的内容体系。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发展,对宏观调控理论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化,并逐步完善。
《宏观经济学》,本书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阐述了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流派等内容。
不同于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和真实商业周期学派对商业周期的解释,E. S.费尔普斯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一个极为不同的理论,以解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困扰着美国和欧洲经济的长期失业问题,作者通过构建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下的雇员更替—培训模型、客户市场模型和两部门固定投资模型,在一个跨时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探讨了真实需求和供给冲击——资本存量、石油、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进步率、税收结构和关税、海外真实利率和真实汇率等——对均衡就业路径的影响。用战后各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研究,发现数据倾向于支持本书中自然失业率决定的结构主义理论。 本书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提出了一个与新古典主(New neoclassical)和主流凯恩斯主义(mainstream Keynesian)范式完全不同的思路,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适合于研究宏观经济前沿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二版)》是与蔡继明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提高对这些原理的应用能力。本习题集的分章与前述《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相同,各章均采用判断、选择、计算和分析四种题型。这些题型既与本教科书后的复习思考题型相对应,又与大多数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学期考试的题型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题型相吻合。为了帮助本科生应试研究生,本习题集还收录了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本习题集同样可作为学习宏观经济学原理的一般参考书。
本书对2008--2009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状况、财政收支环境和财政政策体系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总结和提炼。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步衍化成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骤升骤降,在率先度过经济增长的 拐点 后,接踵而至的资产泡沫扩大、通胀预期压力增大,投资产能过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又对后危机时期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潜在的威胁和影响。与经济形势相对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框架也适时地进行了调整,从 双稳健 转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书中深入分析了转变过程中政策的组合变动、方向调整,力度变化,提出了以财政政策为主体的危机控制框架,并初步形成了战略性财政政策的思想和模式。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经济类-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6版)的学习辅导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经济类-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基本遵循第6版的章目编排,共分14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5版和第6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宏观经济学(第2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编著者胡放之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也是必要的。本书根据*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纲编写。本书共九章,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它可作为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专业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贯彻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调结构、扩内需、建设现代科技下的农业、服务型政府、财政和金融、社会管理、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建设。随着世界经济格局朝着货币化、证券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汪祖杰、杨凤祥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的一般均衡;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与供给学派;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本书分三部分共十八章,系统介绍了当代宏观经济学中的两大理论体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此同时,在充分地借鉴两大学派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阐释,并提出作者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走向的思考和建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MBA和MPA硕士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一般经济工作者的参考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第6版的章目编排,共分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书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