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区域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及其内在运行机理,通过考察国际区域间各产业结构体相互关联、互相波及的互动传导机制,比较不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体系的演化模式及其特征,以及当代国际分工的变化,阐述在未来面临的多年格局中对中国产业结构作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思路及若干政策选择。
如果说,21世纪的全球竞争,在于综合国力的竞争,那么,决定我们综合国力的关键环节,在于农业。农业稳,则中国稳;农业强,则中国强。 因此,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强盛,就没有中国的强盛。 而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重要载体,在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壮大。 本书向你讲术一个县域的全面解决之道。
这次结集了21篇论文,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徵州宗族、徵州商人、徵州文化、徵州社会、徵州人物。其实将它们这样划分也是十分勉强的,徵州社会是一个整体,宗族、商人、文化、社会、人物都是你中有我不可分割的,只是每篇文章各有侧重罢了。关于文章的内容无须我再赘述,这里仅想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谈谈对徵州学的一点看法。徵州学是以徵州区域社会整体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本书以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和相关社团机构访谈资料为依据,以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拉斯维加斯三个城市经济体为比照,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分析等研究工具,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探索澳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过去与现在的变动规律与特征,预测其未来五年变动趋势,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在产业结构方面,外部压力以及保护性的产业政策是推动澳门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动力。澳门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是演进顺序的“非常规性”、“跳跃性”和“被动性”,即产业未获得生长,已向第二、第三产业跳跃,第三产业尚未成熟已逆向促进第二产业发展。产业因第二、第三产业兴旺而“被动地”消失。特殊行业——博彩业在转型中早熟地成为领先产业。产业发育不全,成长层次偏低,保护政策与市场机制并存,自由竞争与
我国出版界对全球化问题的介入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就开始了,目前已民用工业多套丛书面世,这些书目主要是学者的论文结集和译介国外相关著作。为了改变学术界主要以初步研究成果和译著为主的局面,化情绪晔的表达为深入的学理探究,更全面反映我国学术界在全球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解答人们面对全球化的疑虑和担忧,应对全球化所提出的挑战,在学界凸显中国学者的声音,我们决定就全球化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编写这套大型学术专著丛书。丛书设计了八方面的选题:全球化与现代性、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全球化与文化整合、全球化与经济安全、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我们认为这八方面几乎涵盖了当前全球化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全球化进程与理论的开放性,决定了我们在本丛书
本书是由美国学者、深圳荣誉市民马立安等9位来自世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中西方学者所写作的,一部全面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经验、成果及其评价的学术性调查报告。作品正面肯定了深圳的改革开放精神,分析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既赞赏改革开放政策的远见卓识和执行魄力,也看到了其落地实施过程中所触及的时代难题和领导者们寻求突破的大胆创新,同时指出了探索及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局限。 全书以时间为轴分为三个部分:一、试验(1980―1992);二、突破(1992―2004);三、发展(2004―2017)。从社会经济改革试验、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塑造、社会人文变迁、文化艺术发展、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记述、分析深圳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窗口到现代化模范都市的进程,向读者展现了世界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城市之一的成长足迹。 原著于2017年由芝加
《价值链构建中的产业升级机理研究》分析和解释了价值链构建,以及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如何嵌入价值链等问题,对于构建中国区域产业协调升级的微观基础,调整现有的分工格局,形成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进生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从多个角度论证国际间技术转移的机理及其利弊得失。按照所研究问题的层次与归类,对各章节做了以下的安排:章介绍有关技术转移与经济结构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假说,并分析了国际间技术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理论发展。第二章结合网络信息经济的新情况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转移的变化,强调国际间技术转移的制度性特征,以揭示后进国家或地区在新型国际技术转移模式中产业技术演进的趋势与差异。第三章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技术转移在这些地区的有效性和特殊性,其中突出了技术转移中的产业集聚与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历史,从作为技术转移来源的外两个方面分别介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引进、开发、吸收及创新的方式、方法,这构成了第四章的内
寿思华等著的《加快推进广西工业化战略新思路》是关于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研究成果,是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亲自批示、指导开展,由自治区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广西经济学会共同研究撰写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广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和提升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广西工业化战略新思路》通过进一步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估计和正确判断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地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战略新思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地评估了广西传统工业化的得失,对广西区情重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了主动适应国内外新变化,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促
房地产是如此的重要,而又如此的广受争议。它是财富的象征、经济周期之母、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同时它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实体经济竞争力。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房价、泡沫风险、人口流动、城市规划、大城市病、长效机制等存在广泛的争论、分歧乃至误解。 本书是作者过去十年研究的一个总结,对关于房地产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长期认真的研究、推敲和琢磨,以期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书中采用广泛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历史资料、扎实的数据逻辑,试图寻找那些争论和误解背后的真相以及事实,并建立分析房地产周期的逻辑框架,以期既能很好地解释过去,又能可靠地推演未来。
《协调区域发展:30年区域政策与发展回顾》是集体研究的成果。报告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各章节的结构,是在项目组成员多次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的。张军扩、侯永志、高世楫负责设计项目总体框架,确立研究的总体思路。各章作者按照项目研究的总体要求,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撰写课题报告,并对相关章节的质量负责。
《新产业革命与上海的转型发展》是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重大专项课题“新产业革命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三份分报告和十一份专题报告。主要就新产业革命特征、内涵及发展态势,新产业革命对我国及上海的多重影响,以及为迎接新产业革命的对策作了详细而系统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