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 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
亚洲在崛起。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这是著名作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亚洲大趋势》中提出的论点。作者通过对亚洲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亚洲的政治、经济形势。本书论述了亚洲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预测了它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独到、文笔新颖、引人入胜,对于我们分析、认识和预测亚洲及整个世界的形势,不失为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
县域特色产业是河北经济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河北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优势。《掘金燕赵——河北100个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整合》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实地调研和搜集整理工作,将全省主要县域特色产业基地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记述和分析,对每个基地按照从历史渊源到现时状况,从发展过程到地位和影响,从存在问题到整合举措这样的基本格式进行谋篇布局,共收集100个特色产业基地。 《掘金燕赵——河北100个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大整合》适合关心和致力于河北县域特色产业的读者阅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一书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为该书写序。该书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自治区有关厅局和职能部门以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政府共同编写。 该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分19章进行解读,全面系统、准确翔实、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录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
本书从产业组织和创新区位的分析出发,追溯了产业集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本源;从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的视角,论述了集群政策的目标、内涵和行动的要义。书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剖析了创新集群的经验以及非创新集群的困境和升级途径。全书文句精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部分组成。它既不同于已有的当代地方简史,也不同于城市问题的研究报告,更不是学者个人的学术专著,而是在城市领导机关的主持或支持下,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既是面向城市决策者、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的性的科研成果,又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科学性、普及性读物,是史论结合、篇幅适度、图文并茂、规格统一、装帧精美的系列图书。它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城市问题、查询城市信息的参考书、
张国云主编的《浙商新常态: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述了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0年一个县级的外商、台商投资区发展成为我国 等级的对外开放平台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5年演变历程;同时记录了25年来开发区的两代浙商从艰苦创业到开拓创新,从转型升级到科学发展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开发区落户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 、亚洲最强的经济奇迹。
建设“信用浙江”,是关系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件大事,是事关浙江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本书为“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丛书”之一。该书系统阐述了“信用浙江”建设的背景、历程、关键、重点、基础、成效、对策等,充分展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人民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信用浙江”的决心及作为。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超越后进发展:台湾的产业升级策略》是发展经济学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分析了最进步的后发经济体如台湾,在失去低工资的优势之后,如何在高科技产业中急起直追,在国际分工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些后起者能在高科技产品趋近于成熟之际,迅速介入扩充产能。这有赖于政府政策与厂商致力于提升技术、速度与规模,以及政府研发机构的密切配合。大陆正面临产业升级压力,推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成效并不显著,高科技产业发展持续滞后,台湾的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