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目标,充分调研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和相互关联,比较研究世界湾区能源转型演进历程,对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坐标进行定位,从城市和部门两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能源转型情景进行研究,提出分阶段能源转型的目标、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研究发现,煤炭减量化和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是实现用能方式优化的核心;交通和建筑部门是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重要的政策着力点;在能源结构调整、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撑下,在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能源指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28)项目成果。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本书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多视角分析,着重分析江苏省区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差异之间的关系。
《基于共生理论的集群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安徽实证》章导论首先给出选题背景,即我国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面临挑战,提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其次对与本选题相关理论(集群理论、共生理论和竞争力评价)行了文献综述,暗示集群的内共生本质是研究的逻辑起点;设计本书的技术路线,确定研究方法,并指出本书的创新所在。第2章从集群的本质分析开始,指出集群就是一个包括共生企业(内共生)与共生环境(外共生)的复合共生体,其共生进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共生体的内共生动力和环境的外共生诱导力,前者是集群发展的原动力。第3章研究集群竞争力的测度方法。第4章从创新角度研究集群发展路径。第5章从效率提升角度研究集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 世界屋脊”之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 西藏经济的历史之流缓缓流过,农牧业,民族手工业及生产生活方式,迄今仍可看到西藏经济遥远的传统。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0.8亿公顷草地。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在西藏经济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初,牧业产值在农牧业总产值中占三分之二。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边缘区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正确的发展战略;而制定正确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对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任何决策失误,都有可能使边缘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更加被边缘化的地位。本书是我国目前专门全面系统阐述边缘区域经济发展的专著,对于我们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中国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从广域的视角研究、思考和推动中国边缘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为具体研究和分析对象,并将其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边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作者多视角应用生态足迹、水足迹、虚拟土理论与博弈论,对中国边缘
,本书以 视角下的现代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靠前外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为背景,在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和相关路径与对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系统研究,并从 倡议关于区域物流的定位入手,以河南省冷链产业发展为例进行分析,论述了区域物流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充分阐述了 视角下的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状况。本书对于当前的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指导性意义。
这次在编集子时把所有文章大体分了三个部分:事件点评、企业观察和宏观思考。内容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不必解释。不过这三部分仍然是相通的。这本书后三篇文章,一篇是纪念前辈经济学家薛暮桥的,后两篇是这几天的热门话题——中国是否只有五个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出了什么问题。我的想法是,无论够不够经济学家,应该讲真话。我在这本书中的话不敢说的是对的,但起码敢说是真的。 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曾发表于《周末画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英才》、《新财经》、《新晋商》、《新鲁商》、《四川航空》等报刊。
数字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深刻影响了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生产消费模式,给立足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社会治理的法治理念、原则、逻辑及方式方法都带来了深刻甚或是颠覆式的挑战。以数据、算法、平台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社会三要素的一体化、协同化及法治化治理为视角,描述数字经济时代法治图景的真实样态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