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系统阐述改革开放三十来年的历程和对改革开放应该澄清的一些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因经验不足、犯了市场幼稚病,从而导致过度市场化的地方,如在教育、医疗、住宅等不该市场化的领域也搞市场化,以至于发展到对市场迷信的地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四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4)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于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
本书是一本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以产权理论和国家财务理论为分析依据,从“十六大”后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国资委的法律定位、国有资产产权结构、资本运营、市场构建等主要方面提出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议。
全书共分10章。第三者章是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总体描述,旨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提供一份总图景式的背景。第三产业章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基础性和理论性问题的探讨。第3-6章重点从企业的角度来讨论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的资本营运、发展战略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问题。第十章讨论国债市场的发展问题。第8章讨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社会资金流动的关系。第9章研究市场风险问题。第10章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创业投资体系的有关问题。
本书包括:出口权利会下放给企业吗?出国旅游将成为家常便饭吗?出国打工会不会容易一些?超市里会摆满进口食品吗?人民币会贬值吗?农民会不会失业?粮价会不会暴跌?等内容。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源于供给的短缺和通讯的不方便。商品的流通和社会和社会生产的调节与人们之间的通讯条件密切相关。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的动力,而且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理性竞争旨在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理性竞争可以把资本的所有者从过度竞争中解放出来。理性竞争是一种保证其资金安全的有效途径。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2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社会生活、经济领域各个层面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将越来越多地触及传统体制遗留的实质性难题,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巨大转变。是由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转变;第二是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总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的转变;第三是经济社会从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的状态的转化。一方面,改革多年来累积的矛盾委多,大量深层次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另一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应对经济社会问题的机制和手段,没有建成有效调控经济的完备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民族的与外来的、先进与落后、政治体制的完善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等多种因素并存并交织在一起,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
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位年轻学者撰写的《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从探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他们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他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能够产生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从而降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使得企业的所有者得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并创造出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相容的企业管理制度。由于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政策性负担,缺乏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产生不了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因此,经营者侵犯年有者权益的现象难以避免。在他们看来,创造一个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有了这种外部市场环境,并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也可以是有效率的
本书以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为研究目标,从所有制功能探索公有制本质内涵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详细论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存在权”。 这本论著是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有制的本质内涵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补充修改而成。著作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是集本智慧的结晶。其中,文魁主要完成了导论部分,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论述;毛立言完成了上篇,进行了公有制转型的理论梳理与探索;左大培完成了中篇的14-17章,提出了适合市场经济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韩朝华完成了中篇的18-20章,对中国企业制度转型的现状及建立中国企业制度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李丽娜完成了下篇,对公有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全书后由文魁
本书内容:制度变迁理论纲要——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对诺斯教授讲演的评论、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经济转轨对现代经济学提出的问题、中国的农业问题与市场上层组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潜力、国际贸蝗理论的新发展、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规制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新问题、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等等。
本书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效应的理论框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对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间结构效应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运用中国的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产业间结构效应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效应;进一步对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三次产业结构效应与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效应给出微观解释,侧重于中国的自身能动条件,剖析中国的自身能动因素对这种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通过两个时期的回归分析,来考察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股改方案呈现的不同特点。研究发现,前期的股改方案所隐含的送出率与非流通股比例呈现高度相关,但是,中后期方案的对价水平基本上与公司基本面不相关,而只与刻画整个市场预期的系统变量相关这说明随着股改的进行,后期的公司可能在方案设计上追随前期的方案,而这种追随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对于改革能够短期内完成的强烈预期,这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诱导型与强制性变迁混合的特点。
《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这本书,是作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市场经济研究丛书》之一而编写的。 当前,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需要参考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及其经济学界所总结出来的有益经验和具有科学成分的理论观点,以及可供吸取的政策措施,确实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92年和1994年先后出版的《经济学》第14和第15版中,以论述“市场再发现”为主题,宣称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重新发现”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工具的力量。他认为,即使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发现他们自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充分。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4版和第15版中,都明确提出,政府有三个方面的经济职能:一是力图矫正市场失灵,以提高效率;二是规划利用税收和支出向特殊群体进行收入再分配,以促进公
近年来,会计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呼声日高,进行会计改革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乔彦军同志的这部《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会计问题》,既反映了学术界的*思潮,又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的结晶。它的出版,必将以其精辟的观点、严谨的学风、求实的态度,把现代企业会计的研究推向深入。与此同时,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期待着更多的高水平、开拓性的著作问世,以期促进会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书与已出版的同类著作主要的不同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研究比较全面和系统。本书不仅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研究比较全面和系统。本书不仅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现状作了全面、细致和具体的描述,而且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应,阴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进程的思想认识问题,国有企业制度问题、政策法规问题,资本市场发育问题,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等问题的深入的理论分析。二是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践的描述具有特色。在描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践时,注重了对国内外背景的分析,把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看成是经济国际化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和资金来源时,得出IT产业、电子设备、机器制造、商业、金融服务部门等成为外资并购的热门行业,港台等“准外资”是并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