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新改革经济学》以40年改革历程为背景,以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转型换挡期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和特征,针对中国进入中高速增长新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市场红利、收入倍增红利、反腐
本书从全球视野与中国视角出发,在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评估及与历史上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比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贯穿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以人为中心(People)、全球环境安全(Pla)、经济持续繁荣(Prosperity)、社会公正和谐(Peace)和提升伙伴关系(Partnership)的“5P”理念,解读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与变革,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格局、重大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展望了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
《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的市场化转型》从多个不同的理论视角,运用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及案例访谈等多种证据来源,详尽地分析了市场、创业者、产业集群、劳动力市场、创新机制等,揭示了在政府政策等正式制度缺失的条件下,由社会底层创业者自发地发展出的规范和网络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谜底: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创造了中国的转型经济奇迹。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创始人异质性资源的重要程度不同,企业对其资源的依赖强弱不同,也决定了创始人的治理角色与控制权配置的差异。以股权资本为基础的控
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有新思路、新视野、新办法。一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要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
随着《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两份纲领性指导文件的发布,我国逐步启动了“新常态”背景下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以此为基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随着《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两份纲领性指导文件的发布,我国逐步启动了“新常态”背景下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以此为基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经济多年持续增长,但经济增长理论对解释我国经济增长仍存诸多不足。本书在梳理经济增长理论和相关产业组织观点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角度阐释经济增长,借助主流产业组织理论(SCP):市场结构(Market
本书主要以创意企业实现创意到创新转化价值网为框架,鸟瞰文化企业家在组织中产生的一套完整的价值行为,从整体上更加全面地观察到基于这些价值行为的文化企业家所属的组织、根据组织目标产生的职能、特质,采用系统
乌卡(VUCA)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面临的挑战愈发模糊、不确定、复杂、多变,如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中美贸易战等,很多国内企业一度陷入发展瓶颈。特别是占比较高、比重较大的创业型企业,往往抵
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改进效率,实现生产向中高端转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转型过程中,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引导资本流向拥有新技术
本书在碳交易背景下, 对于由控排型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 通过构建和分析求解考虑碳交易的生产模型、供应链经济效益模型、环境效益模型、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模型、减排协作模型等描述供应链运作机
裁员是企业在战略并购、结构重组及经济下行周期常用的应对措施。裁员经常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分批多次裁员是一种常用的裁员策略。本书以不确定性预期、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从裁员频次入手,构建了裁员频次对留用员工
在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型工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环境敏感期和价值重构期,其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从大型
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企业资金约束难题的有效途径, 它是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以实现共同价值主张而建立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融资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书着眼于储能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能源结构转型方向与全球格局、储能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全球储能市场生态格局、我国储能产业生态与全球竞争力分析、我国能源政策体系与方向指引,最后提出了对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