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 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次工业革命使19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 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这届进口博览会以 新时代,共享未来 为主题,就是要欢迎各国朋友,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这是人类经济、金融史上一次空前大危机,也是强者斗智斗勇的大博弈。 欧债危机是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一条带血的主线。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欧债危机:对欧出口商因为欧元的贬值损失惨重,股票市场因为欧债危机的恶化跌跌不休,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人们看到了欧债危机的开头,却看不到它的尽头。看懂欧债危机,不再是一种附加,而是一种必须。 它既与次贷危机密切相关,也将催生新的危机,日本和中国都在其列。未来的危机,无论何时降临,都会与两个字相关:债务!然后,再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本书将从全球货币大博弈的高度纵横古今,俯视当前的欧债危机,为读者讲述全新的利益角逐,找到整个趋势的真相,同时为中国的决策者、企业经营
本书简略介绍了古巴革命胜利60 年来改革的历程,特别是 近十多年来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模式的 新。 古巴是亚洲以外地区、地处西半球的 的社会主义 ,古巴党和政府坚持社会主义不仅对古巴本国未来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古巴革命胜利后60 年来,古巴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进行了数次不同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踏上了一条在变革开放中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理论界,对于全球化是否是一个现实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争论的双方在力量上并不均衡。否认全球化存在的学者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现在所说的全球化不过是对区域化的夸大;另一派认为,从经济开放度上看,现在的国际经济并没有超过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现在看来,种观点似乎有些无理纠缠的味道,因为毕竟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美国市场无疑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它的经济总量巨大,长期居于世界遥遥领先的位。2005年其GDP超过了世界第二、三、四位的日本、德国和中国之总和。 美国拥有世界上的进口市场,的资本市场。的先进技术资源,以及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世界品牌500强资源的几乎一半。 美国市场是世界上族群最广泛、竞争最激烈、法制最完备的市场。世界各国的领先产品、资本、人才和企业,在美国的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全球化尽管在世界许多地方包括美国本土都遭到相当大的反对,但它是无可逆转的总趋势。中国企业要想赢在中国,必须赢在全球。而赢在全球。则必须赢在美国。
《欧盟能源战略走向低碳经济》主要运用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梳理欧盟能源战略从单纯保障供应安全到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三重目标互动并最终走向低碳经济的演变历程,并尝试从能源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和区域一体化的视角对欧盟能源战略的制定背景和成败得失进行跨学科的分析,力图通过大量使用欧盟官方文件等原始资料,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欧盟能源安全思想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力和发展逻辑,解析欧盟能源战略的基本目标和政策措施,探讨欧盟能源战略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欧盟能源战略走向低碳经济》内容涉及欧盟能源市场一体化战略,泛欧能源网络战略、节能增效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气候变化战略、技术研发与创新战略、能源外交战略、油气储备与应急战略等。 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宣布成立国家能源
多年来,欧美的消费主义一直被视为其经济繁荣的引擎燃料。然而,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蔓延,开始唱衰这种消费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了拯救西方,许多西方主要经济学家及政策制定者把目光转向亚洲,敦促亚洲增加更多消费,从而承担起挽救全球经济的重责。然而,他们忽略了经济增长也会遇到极限,以及不断消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他们忘了,欧债危机也许就是亚洲的前车之鉴。钱德兰·奈尔指出,亚洲应当停止对西方模式的“拿来主义”。若亚洲为了实现消费水平而继续目前的道路,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灾难将会席卷全球。在《亚洲的未来(走出消费式增长的繁荣怪圈)》中,作者为未来20年内世界将必然面临的富有争议性的挑战提供了许多解决之道,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亚洲的未来(走出消费式增长的繁荣怪圈)》的作者是钱德兰·奈尔。
本书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经济指标体系,来描述美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面。这个指标体系集中地体现为三个指标群:个指标群反映一些基本的结构性变化,以表明向新经济转换的程度。第二个指标群检验这些变化对美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第三个指标群用支撑新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来估价国家的业绩。 全书以严密的指标体系和详实的数据,描述了美国联邦与各州经济变化的主要方面,书中关于美国新经济的数据以及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难得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