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增长奇迹”,目前处于转型与发展的非均衡阶段——双重转型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增速逐步放缓,而且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结构性来源不平衡。从长期来看,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后劲不足,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障碍。本书旨在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从促进农民增收和降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角度出发,对是否要进行土地流转、如何选择土地流转方式、是否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如何看待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流转土地的去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书基于微观计量方法,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聊城市调研等),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和实证分析
本书阐述了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及经营的基本理论,使读者对现代农业形成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完善、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等,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思路。另外,本书立足于生态视角,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解决方案,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书对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者及感兴趣者具有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网络视角下的研究》根据复杂系统科学理论、网络科学、旅游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网络的视角,以上海旅游发展为实证研究对象,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水平可视图算法、GN模块化算法、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Python、Gephi、java及Matlab等计算机分析软件,以国家部门发布的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研究的理论框架,系统分丰斤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的复杂结构、演化过程及特征和动力机制,探索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的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内在机制。 《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网络视角下的研究》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旅游地理、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也可作为从事旅游科学与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管理、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领域专业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纺织产业经济增长中的水脱钩问题研究》不仅探究纺织产业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而且系统探讨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双重脱钩(水足迹脱钩)的关系。深入、系统地探讨水脱钩问题,实现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从“两难”到“双赢”的跨越,对于纺织产业实现在有限增长模式下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促进纺织产业水管理制度优化和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环境高山理论、脱钩理论和水足迹理论,从水资源消耗脱钩、水环境污染脱钩和水资源环境双重脱钩三个层次,定义水脱钩的内涵、目标、路径和手段,改进并提出水资源环境双重脱钩模型,构建系统完整的“资源脱钩、环境脱钩、资源环境双重脱钩”的脱钩理论分析体系,基于“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
本书是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从非农就业、粮食生产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以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在综合研究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非农就业对于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农户粮食生产三方面影响。
近年来,“双创”蓬勃兴起,催生了众多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与大学相关的创业,包括校办企业、学术创业、大学生创业或大学科技园区的各类创业公司,虽然形式不一,却同源于大学、依托于大学,即依赖大学的各项资源(知识、技术、人才乃至环境氛围),且其创新源通常是大学,因而统称为“大学衍生创业”。 目前,大学与创业的脱节,导致了几个矛盾,包括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教学设置与人才发展的不匹配、科研成果与技术发展的不匹配等。 《大学衍生创业的影响机制与政策研究》结合定性、定量方法,探究高校如何通过其影响有效促进创业意愿向创业实际行动的转化,如何借助大学的优势资源有效提升创业企业的创业绩效
环境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技术上具有随着人类的增加而消费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的特征。好的环境需要保护,因为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公共需求。环境保护重责因社会各主体的能力、技术,尤其是投资与收益的非匹配性,而必须由国家主要担当。 世界各国或区域的环保意识、环保实践和环保结果都呈现非均衡特征,但环境好的国家或区域总是伴随着人的注重,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本书立足于各国的环保主体、环保法律、财政制度、税收制度、环保计划与选择、环保文化、环保管理与质量等主要要素,认真总结并分析了加拿大、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的环保经验,总结出诸多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具体启示,这对推动中国环境保护的理论发展、环保对策与实践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内容有:“WTO主要成员农产品关税及税目比较”研究报告;“非从价税设置及转换分析”研究报告;关税配额研究等。
如何实现用很少的资源提供配送保障,用很低的成本建成配送网络,用很短的时间实现大的保障效益,是实现迅速、准确、可靠的运输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动态情况下应急物流配送相关问题,构建合适的动态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算法,对运力资源(车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物资,为制订精准的应急物流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景观生态理念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结合外新研究动态和实践成果,系统介绍了在景观生态理念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首先梳理了乡村、乡村景观、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了相应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以及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和方法步骤;又深入探讨了上述理论和方法在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以山东省菏泽市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实践项目为例,展示出新时代景观生态理念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内在联系、操作过程和区域特征。书中案例材料翔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景观生态理念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可供从事城乡建设管理、城市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学习工作参考。
本书通过构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将山东省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和菏泽市作为对象开展测评,并对四个地级市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越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越高,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书稿通过对山东省四个地级市的8个县(市、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是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瓶颈,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不够是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