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企业史学家的教父继续着他独辟蹊径的、由《创造电子世纪》所开始的20世纪公司革命的编年史。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认为,只有一直注重研究与开发,重视长期的公司战略,企业才能持续地成功。他详尽地分析了几乎每一家主要化学品企业和制药企业的演进历程,论证为什么一些公司会成功,而另一些公司却会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被新学识的商品化以及石油化学革命和抗生素革命所转变。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时,尽管此时制药工业中新的突破方向不断涌现,化学科学却不再能提供比商品化更多的产品所必须的新学识。20世纪80年代,包括礼来、默克和先灵一葆雅在内的主要制药公司推动着代生物技术产品的商品化。进入21世纪,这一生物技术革命的基础结构已经可以与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结构和 20世纪
《南京工业遗产》是南京市档案馆编辑的“开启记 忆之门”系列丛书的第7本,共有20多万字,并配发上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部完整记录南京147年近代工业发展史的书籍。该书作者为徐延平和徐龙梅,父女俩历时2年多时间,探访了南京市一个个工业遗址现场,查阅大量档案撰写而成。书中披露了鲁迅曾在青龙山煤矿下井实习、金陵机器制造局由苏州搬迁而来、南京同仁堂百年不倒经营诀窍等细节。书中还涉及机械、造船、煤炭与采掘、电力、建材、化学、纺织,电子与仪表,交通与运输业,车辆制造,食品,轻工与医药等十几个工业类别,堪称南京近代工业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本书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为基础,结合外先进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实践,探讨总部如何通过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控制风险以及相关经济后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重点研究了大型企业集团如何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的转变,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战略管控型下探索性地提出如何加强组织架构、运用模式和管理体制等强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这对于指导大型企业集团更好地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并籍此提高管控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吴文化研究丛书·传统工匠现代转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业化中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为中心》以16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简称“明清时期”),江南及其周边地区工业人力资源中的技术主体——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包括传统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两方面)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从技术经济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江南区域传统工匠的技术形态转变(即以经验型技术向理论型技术转化为主要内涵的技术转型)、角色地位变化(即以传统工匠向现代技术工人工程师或企业管理者转变的角色转换)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区域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技术经济史学的动态考察和实证研究,以揭示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内生能力,探讨江南早期工业化中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科学技术生成与创新、产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等特征及其相
《南京工业遗产》是南京市档案馆编辑的“开启记 忆之门”系列丛书的第7本,共有20多万字,并配发上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部完整记录南京147年近代工业发展史的书籍。该书作者为徐延平和徐龙梅,父女俩历时2年多时间,探访了南京市一个个工业遗址现场,查阅大量档案撰写而成。书中披露了鲁迅曾在青龙山煤矿下井实习、金陵机器制造局由苏州搬迁而来、南京同仁堂百年不倒经营诀窍等细节。书中还涉及机械、造船、煤炭与采掘、电力、建材、化学、纺织,电子与仪表,交通与运输业,车辆制造,食品,轻工与医药等十几个工业类别,堪称南京近代工业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及业内专家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认真统计和分析,对当前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给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审视我国医药产业21015年的发展现状及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对未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言。促进国家医药政策的落实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推进药品定价机制改革,改变药用辅料发展滞后的局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大都会从这里开始:上海南京路外滩段研究》以多个观察视角,从空间形态与文化形态交汇的层面上,解读了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思的商业街区之一的南京路外滩段所包含的主要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既表露了这一街区之所以繁盛的缘由,也为其再次振兴的发展思路提供了深刻启迪。 南京路外滩段所表现出的典型历史特征,紧随国际和时代的脉动,竞使如此多的市政电气化事件及其先进服务设施,以极快的速度在同一路段上发生和启用,这在世界现代城市史上是罕见的。同时,这种变化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而且体现在都市文明的精神层面上,譬如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社会公德、公共秩序和社会规则的维护,以及对人的心理行为的满足等,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都市文明的基础。南京路外滩段在市政建设和商业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足以引发我们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