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新知文库14·我不是杀人犯(二版)
    •   ( 2002 条评论 )
    • (法)肖索依 著,孟晖 译 /2018-07-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一位22岁的青年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动,对他来说,身体已经成了灵魂的牢笼。于是,他靠这根手指与人沟通,强烈表达了希望安乐死的意愿。2003年9月,他的母亲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同时,一位职责本是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生存能力的医生参与了这一行动。事件发生后,法国社会激起了巨大反响,由此爆发了在各个层面上的讨论和争议。参与实施这次安乐死的医生肖索依博士与人合作写了本书,记述了整个事件,同时表达了他的思考。

    • ¥19.6 ¥28 折扣:7折
    • 女孩平安诀
    •   ( 253 条评论 )
    • 王大伟 郭晓红 著 /2017-07-04/ 群众出版社
    • 本书针对侵害女性的犯罪,尤其是针对年轻女性的犯罪,作者将一些防范措施编成口诀,便于女性朋友记忆。同时将关于侵害女性的相关理论给予简要阐述,并列举相关案例直观提示风险。本书对女性防范犯罪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 ¥10.3 ¥15 折扣:6.9折
    • 法律人生—北大三题 齐海滨 著 商务印书馆【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齐海滨 著 /2012-11-01/ 商务印书馆
    • 《法律人生:北大三题》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齐海滨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人生:北大三题》共收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文章十三篇,其中包含《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空音》、《黄桷树根深叶茂》和《我的北大,我的沈老师》四篇悼亡之作。虽书名为“北大三题”,但书中篇章大多数主题或主要内容都与北大相关。

    • ¥17 ¥65.37 折扣:2.6折
    • 法学家茶座(第31辑)
    •   ( 209 条评论 )
    • 张士宝 /2010-06-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宇宙中的黑洞是人类目前的认识能力还无法理解的东西。科学家们也只能推测出它的存在,而无法准确地描述其存在的形式和它产生的原因。有人说黑洞是一个特殊的不发光的星体;有人说黑洞是一些巨大恒星衰变末期的残骸;有人说黑洞里什么都没有;有人说黑洞里聚集着高度凝缩的物质;有人说黑洞是每一颗恒星自身发展的必然归宿;有人说黑洞是200亿年前宇宙诞生大爆炸的产物……不过,有一点似乎已经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共识——黑洞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引力。据说,整个宇宙终都会坍塌在黑洞之中。 在我的小说《人生黑洞》中,主人公洪律师曾经发出如下感言——“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宇宙中的黑洞,而是人生中的黑洞。宇宙中的黑洞无论在时问上和空间上都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人生中的黑洞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体验到这种黑洞的

    • ¥10 ¥14 折扣:7.1折
    • 做个懂法的小学生
    •   ( 33 条评论 )
    • 卞学琪 编著 /2012-06-01/ 法律出版社
    • 根据*《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了配合“法律进课堂”和“法律进校园”活动,法律出版社青少年法律教育中心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精心组织编写了本套丛书——《青少年法律教育丛书》。编者真心希望《青少年法律教育丛书》的出版能带给广大中小学生些许的快乐。 这本《做个懂法的小学生》(作者卞学琪)是其中一册。《做个懂法的小学生》讲述了让我爷爷坐下来——孝敬长辈;邪恶打不过正义——什么是犯罪;大海啊大海——保险等内容。

    • ¥18 ¥22.8 折扣:7.9折
    • 法律与道德(汉译名著本17)
    •   ( 1200 条评论 )
    • [美]罗斯科·庞德陈林林 译 /2018-11-01/ 商务印书馆
    • 《法律与道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深刻地讨论了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即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问题,涉及法律(学)是什么、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及其司法适用等问题;分析了回答这一问题的三种思考方式 历史的视角、分析的视角和哲学的视角的由来和发展;并指出在法律领域,各门社会科学必须携手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与法学携手合作。

    • ¥13.5 ¥18 折扣:7.5折
    • 耕耘法学田园
    •   ( 14 条评论 )
    • 曾祥华 著 /2013-01-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曾祥华所著的《耕耘法学田园》内容简介:耕耘,不是在原野的土地上,而是在法学的田园里。播下种子,拔除杂草,相信秋天,那收获的季节总会来临。本书记述一个公法学人的思想火花:追求宪政理想,探索行政法治,邀游思想王国。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宪政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县委有权免乡长吗?应该怎么看待公安部五条禁令?强制“农转非”等说明了什么?食品安全靠什么?本书给出了独特的回答。《耕耘法学田园》还对吴正春短信案、赵作海冤案、中政大“弑师门”、药家鑫杀人案、瓮安事件等热点法律问题作出深刻的个性反思。

    • ¥17.3 ¥22 折扣:7.9折
    • 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3辑)
    •   ( 7 条评论 )
    •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 /2016-05-01/ 群众出版社
    • 《中国法治文化》,是一本时代感强、学术性强,图文并茂,旨在为推动法治中国进程建言献策的权威读物。它是以法治文化这一将法治和文化两个领域紧密结合并科学架构的新兴学科为研究目标,以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所遇到的法治问题为解剖对象的社会科学读物,是集法治文化理论与法治文化实践于一炉的法治宣传读物。本期为2016年第3期,主要探讨 3?15 法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

    • ¥16.1 ¥20 折扣:8.1折
    • 非常说法:中国戏曲小说中的法文化
    •   ( 37 条评论 )
    • 郭建 著 /2007-08-01/ 中华书局
    • 戏曲小说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着丰富的人生,即使是神魔荒诞的故事,仍然是人生的一种投影。而每个人在阅读文学艺术作品时,也就是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所处的生活场景解读文学艺术作品。 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基本规则,人的一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受着法律的规范。法律的理念,法律的规定,作者以及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很自然地会反映到文艺作品中去。同时,文艺作品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观众对于法律的看法和态度。这种互动的发展演化,是各个民族特有法律文化体系的重要侧面。 本书就是对于中国戏曲小说中这种法律文化现象的解析。既包括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时代的法律现象,也包括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以及作品流传过程中读者对于这些法律现象、态度的解读

    • ¥14.5 ¥29 折扣:5折
    • 在乡村路上——四乡人印象四村行
    •   ( 10 条评论 )
    • 高其才 编 /2012-07-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物欲横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躁动不安,越来越远离人之本真。我们的主流、上层、精英只专注于盲目的破坏、移植、建设。我们对脚下的土地没有了虔诚的敬意,对自己的民众缺乏足够的尊重。如何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我们之梦想,作者在文章中给了我们答案。

    • ¥19.1 ¥22 折扣:8.7折
    • 新的欧洲法律文化
    •   ( 73 条评论 )
    • (荷兰)马丁·W.海塞林克 /2010-02-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翻译的这本小书杀青之时,恰为我到荷兰蒂尔堡大学访学的第九个月的结束之日。或许平常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与学习节奏,让我很难静下心来细细梳理过去二百七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路历程,只是偶间翻阅一下流水账般繁简不等的日记,才可模糊地重新捡拾起过去某个时段的经历种种。在外人看来光鲜无比的留学生活,或许只有亲历之人才能真正明白其问的冷暖甘苦。当然,或许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无论是主动的体验抑或被动的遭受,只要切身经历过,就可能从中获得某种或多或少的体认与感悟,而这种体认与感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甚至未来更为从容地走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途无疑大有裨益。

    • ¥18.5 ¥23 折扣:8折
    • 法律的眼睛
    •   ( 162 条评论 )
    • (德)施托莱斯 著,杨贝 译 /2012-09-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法律的眼睛睁着呢!”这个有点老土的生僻句子,会因为语调和情境而听上去是讽刺的、平静的或警承的。然而,在“法律”应该拥有一个从不睡觉并能看见“一切”的眼睛这个奇特的拟人比喻之后隐藏瓣什么?米歇尔,施托莱斯在他的文章中遥寻了这一图像的纠结缝绕的道路的印迹,这一图像的历史令人印象深刻地描绘了从古典时期到20世纪的专制时期,我们对法的理解的转变。

    • ¥13.9 ¥16 折扣:8.7折
    • “独角札丛”系列——法律的异邦
    •   ( 323 条评论 )
    • 张海斌 著 /2011-01-01/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 “独角札丛”丛书作者以国内法学界卓有名望的法学家和崭露头角并颇具人望的青年法律学者组成。集中体现了法律人的法学悟思与人文情怀,或庄重,或深刻,或诙谐,或睿敏,淋漓尽致地揭橥了法学者对于置身其中的法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理解与省思,各有千秋,别具情致,字里行间彰显着严谨而活跃的风度与气象,堪为当代法律人的人文情怀与现实关怀之精神图绘。

    • ¥19.3 ¥28 折扣:6.9折
    • 利害的分配:我们身边的法律
    •   ( 2 条评论 )
    • 何兵 著 /2005-06-01/ 上海三联书店
    • 他(何兵)是安徽人,安徽,那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他好像也受到了像唐德刚这样的安徽人的影响,擅长用形象的比喻和适度的夸张、古典诗句、市井俗语,都信手拈来,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他甚至在法庭的代理词里也像“德刚林”偶尔显露的那样押起韵来…… 关于收容制度存废,何兵发出了“实现社会公正,哪怕天塌焉”的呐喊,立场坚定,满怀激情又富有理性。特别是文中引述200多年前英国法官曼斯菲尔德关于废止奴隶制的判词,读来令人心灵震撼。

    • ¥20 ¥25 折扣: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