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旬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是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要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正是针对这些要求而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
本书以普法为视角进行编写,重在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书稿从职权、义务和纪律、组织管理、内务制度、警务保障、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人民警察法》做了解读。同时,书稿还参考了*颁布的与《人民警察法》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将相关知识贯穿到书稿中,丰富和充实了书稿内容。书稿对人民警察法基本知识的归纳简练全面,条理层次清晰,要点突出,便于使用者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普及《人民警察法》的基本知识,提高使用者的法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书约20万字,秉承对未成年人根据其特点进行特殊保护的理念,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置措施的立法和司法现状进行检视和总结,并且系统地介绍国外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罚理念和相关措施,从而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项处置制度提出完善性建议。
2012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明确了社会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需要关注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二者的互动过程,从而对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再犯可能性作出科学的预测,还涉及社会调查原则、方法、程序、内容、报告的撰写等诸多内容。 为全面、顺利地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工作,2012年,首都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保障。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加强教育立法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我们根据教育法制建设的*成果,编辑了《常用教育法律法规》。 本书收集了教育类法律、重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同时收录了有关教育的重要历史文献和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具有简明实用的特点,适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职工、学生,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教师学习、贯彻教育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需要。
本书从三个层面论说了“选举权的法律保障”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命题。其中,选举权的基本理论从哲学解释论的角度探讨了选举权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流变等本体论问题。选举权制度设计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分析了现有法律文本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完善制度建设的规范性问题。选举权的法律救济以人大代表和基层自治组织选举中出现的纠纷为背景,给出了解纷模式和程序技术性方案。本书期待,通过制度创新和学术推进,带来我国民主宪政发展的新局面。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博学”精品教材《MPA(公共管理硕士)》系列中的一本。 提高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本书针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侧重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系统阐述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重点分析行政主体规范、行政行为规范、行政救济规范和监督行政规范等四方面内容,使读者阅读后能对行政法学的各项基本概念和原理,诸如行政主 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内容及其发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书既可作为MPA学位课程的专用教材,亦适合作为行政管理学及法学专业的本、专科基本教材。
本书从未成年人发生的众多的案件中选择了100个常见的、与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相关的案例,并由此引出了100个涉及未成年人社会转型期权益保障的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每个问题分三个部分:案例故事、问题解析、相关法条,包含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生存发展、司法救济,以及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司法保护制度等诸方面,既生动活泼、又说理清晰,还有法律依据。由于这些案例来源于生活,所以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针对性强、真实感强、参考性强。
发生医疗纠纷后怎么办?患者应当掌握哪些维权要点与技巧?如何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一直是困扰广大患者的问题,医疗维权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医疗纠纷维权要点与技巧》结合医患纠纷的特点,着眼于医疗维权基本常识、医疗维权途径、医疗合同、医疗病历、医疗事故、医疗鉴定、医疗损害赔偿等发生在医疗纠纷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呈现了医患纠纷的方方面面。在形式上,《医疗纠纷维权要点与技巧》将常见的医疗纠纷分为若干篇章,各章下分各个小节,小节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简单介绍医疗维权基本知识,让读者一眼就能找到所要了解的医疗法律问题;第二小节选取医疗纠纷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从典型的纠纷案例入手,对每个案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全方位
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了监察全覆盖,特别是包括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并注重体现纪法衔接,充分彰显了党纪国法对群众利益的一贯保护。为总结提炼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监察派驻、监察措施、监察程序等内容,健全反腐败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于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后于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正。为与修正后的监察法相配套,《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于2025年4月27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修订, 2025年6月1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公告第2号公布,自2025年6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是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