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监狱行业虽有部、局分册统编的监狱法律法规资料,却没有对监狱法律法规进行立法介绍、学理阐释和实务指导的辅导读物,而广大干警尤其是基层干警在实际学习和适用监狱法律法规时,需要必要的辅导读物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与内容。 《监狱法律法规导读》共收编监狱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31部。根据其来源、性质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现行监狱法律法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国际通行监狱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附录等四个部分。 本书即可以作为广大监狱干警和相关人士日常查考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监狱行业和警官院校组织有关培训或教学的基本教材。
《监狱安全管理实务》秉持全面安全、持续安全的理念,以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监狱安全管理的实践,对监狱安全管理的原则、监禁安全、生产安全、防疫与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狱安全管理情况。《监狱安全管理实务》特别对监狱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管控、预警、应急处置等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的解构,初步探讨了监狱安全管理创新的内容和路径。
在民主与法治当道的社会,司法公信力总是会倍受私议,尤其容易经风见雨甚至广受诟病。司法公信力本身含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它的内涵似乎也朴朔迷离。这是我们对它把握的难点也是要点。司法公信力是个热词。就词义而言,它是由司法和公信力两个巨大的概念双峰对决之后揉合的专词。司法对公信力的影响和楔入是主动的。公信力是社会及公众对司法行为表现的一种接收、承受、反馈、沉淀和合成。虽然公信力的养成在司法活动之后,但它可能是繁复的司法现状的一种照镜子式的反映。公信力所引申的评价、批评、诟病、信心、支持等等,有时又可以达到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效果。司法公信力的状态,还取决于社会公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对法律的信仰程度。法律观念类似于一种宗教意识,对法律的自觉尊从,也是社会和人民的福址。
面向未来,中国的法律要走向世界,较有可能的就是数字经济方面的法律。同时,中国数字经济要世界,则需守护的底线也在于为各类主体的数据权益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为数字领域提供完备精准的法律规则。《数权法3.0》以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发布的300余部隐私、信息或数据相关法律制度为蓝本,通过对域外数权制度相关条款进行溯源、梳理、比照、分析,研究我国数权立法的前瞻性问题。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需要,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法官告诉您怎样上诉和申诉》。《法官告诉您怎样上诉和申诉》的出版,会为广大公民学法、用法带来方便,为正在或准备打官司的人提供帮助。
列宁的司法思想散见于他的大量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著作中,因此,要廓清列宁司法思想的历史与逻辑,不能单独地予以研究;列宁的司法思想又是一个经纬交织的理论体系,因之,把握列宁法律思想历史脉络,必须把握列宁司法思想的理论逻辑;同时,理解列宁司法思想的理论逻辑,也必须从列宁司法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在社会主义司法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加以研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列宁司法思想的真谛。
本书是部以中国陪审制度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的专著,由五个部分组成。梳理分析了陪审制度的起源、基本类型及价值取向;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中国陪审制度的运行现状;以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陪审制度迥异于两大法系的独特性;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解读中国陪审制度独特性的成因;本书的最后结论是:就中国的社会实际而言,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并试行有限的陪审团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独立、和民主的理念和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事有助于中国司法体质改革的良性互动和协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