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司法过程的性质》初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作的一个演讲,为的是纪念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已经去世的毕业生 阿瑟 P.麦金斯特里。这部讲演不仅是卡多佐的部用心之作,而且是卡多佐对自己多年担任法官的经验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美国自霍姆斯以来形成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的一个系统的理论化阐述。尽管该书是一个讲演,篇幅不长,语言简洁,但是其视野开阔,含义深邃。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司法过程的性质》根据192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社的英文本翻译;原书没有索引,参照Margaret E.Hall 1947年编辑的由Fallon法律著作出版公司出版的《卡多佐文选》的索引,希望对部分读者能有所便利。
摩莱里(生卒年月不详,有人疑为狄德罗的笔名)是法国十八世纪空想共产主义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大百科全书派的先驱者之一。 摩莱里站在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的立场上,根据 自然法 和 自然状态 的学说,论证了原始共产主义是符合 理性 的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是理应值得人们在现代和将来加以采纳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摩莱里在他的著作中,通过法律和理论的形式继承并发展了空想共产主义的一些传统的原理,并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恩格斯曾经对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十八世纪 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 摩菜里的思想对法国十八世纪末的巴贝夫和巴贝夫主义者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巴贝夫在法庭上受审时,曾经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就是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学生。 摩莱里是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重
《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对在美国开展的一系列有广泛影响但zui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刑事司法改革试点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文献分析、圆桌讨论、对改革试点的实地观察以及对几十名这一领域著名的学者的访谈等方法,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 本书文笔幽默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通俗性。
本书以人民司法观的发展演变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过程为主要内容,具体考察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法制化理路、难点和亮点。主要通过梳理以董必武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如何在政权初创时期,创造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观,进而再现新中国初期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司法观的历史实践过程,以史为鉴,总结人民司法制度实践的特色,期待能为当前司法文明建设提供属于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
在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实施后,我国的反垄断案件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反垄断行政执法案件,还是反垄断司法案件,相关当事人对于所涉具体问题的理解都相去甚远。如果对这些“相左”的意见加以罗列,就会变成一片“丛林”。假如反垄断法的实施是一片“丛林”,那么引领反垄断法走出“丛林”的出路就在于一个国家须要拥有一流的反垄断司法制度。蒋岩波等编著的《反垄断司法制度》是反垄断司法的专著。概括了各国反垄断司法运作的原理,梳理了反垄断司法制度建设的经验;从比较法入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反垄断司法发达程度对反垄断法实施绩效的决定作用;提出我国实行反垄断司法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反垄断司法制度》按照我国反垄断案件的审判机制、反垄断诉讼的管辖、当事人资格、法律责任及各类诉讼
法治是*好的营商。《 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构建了 一带一路 建设法治保障服务体系,是成员国统一认知和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丛书主要涵盖了产业合作、金融服务、劳工保护、公正司法、纠纷解决等领域的法律实务,旨在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和谐共赢的区域合作大环境。丛书有利于加强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 政策沟通 和 法治互信 ,有助于提升我国法律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属于商事金融篇。结合全球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体系,针对现实典型案例作了收录和点评,并对其风险防范作了适用指引。主要包括对涉嫌垄断行为的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等。
本书是关于通过程序控制死刑,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一本专著。作者从程序发的功能、程序正义、程序法定等原理入手,并通过对古代和域外死刑程序的比较研究,阐述了死刑判处和执行的多寡与死刑程序的繁简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利用程序控制死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如果把一个案件的审理看做演绎一段法律的乐章,我们心中便会激荡着欢快而优雅的音符,当事人和社会则将从法官的举手投足中、法方法语里感受法治之美,和谐不仅是遥远的田野上传来的牧童的笛声,而且是我们所指挥的法庭上回荡着的理性的奏鸣曲。 本书分上、中、下篇,分为二十章,论述了何谓艺术、裁判艺术的理性解读、裁判艺术的评价与养成、心理学艺术、裁判口才艺术、处世艺术、立案技巧与方法、庭审艺术、直觉、自由心证与法官人格魅力、法律适用艺术、调解艺术、执行的艺术、法制宣传与公共关系、裁判文书的创作、讼师讼案、墨宝讼案、悔婚讼案、民工讼案、伦理讼案、权利讼案等。 有了这本书,希望法官同事们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我们每天重复着的工作,从中感受、发现美、创造美,将司法融入美的事业,提升至艺术的境界
司法制度是有关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运作原则和程序的一系列规范的总称,具体而言,其包括基本制度和相关制度两大制度体系。本书以基本制度和相关制度为标准将全书内容划分为上、下两编,在上编中分章讲解了法院制度、检察制度、侦查制度、执行制度等司法的基本制度;在下编中分章讲解了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制度等司法的相关制度。在每一章中,本书对相关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立法规定和实务运作均给予了准确、清晰和简洁的阐述,同时为便于教学,本书每章均附有“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相关“思考题”。
本汇编每年出版12辑,每月出版1辑。本辑为2017年度第11辑,收入2017年10月份内公布的行政法规2件,选收国务院文件2件,报国务院备案并经审查予以登记编号的部门规章8件,补收2017年9月份内公布的司法解释1件,共计13件。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处罚以及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等处理措施的案件。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制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公安
本书是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工作指导用书。针对刑事案件的监督、提起公诉和自侦自查,在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实务方面全面研究、反映司法改革、司法建设、司法发展的动态与成果,追击并剖析刑事司法领域的*问题。全书内容包括刑法适用、司法实务、证据运用、疑案剖析四个栏目,收录了相关的文章及论文。这些文章及论文以全新的视角及独到的观点论述了上述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及独立性,是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士的参考工具书。
这是一本创新的教材。它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理论概括,只是对实际操作的过程进行系统、简洁的归纳,对应知应会的知识予以提炼,对各地各单位的做法给予宏观的规范。它对于监狱警察掌握监狱现场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迅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大有益处。本教材显著的特点就是对监狱一线管理工作进行直观、细致的指导,而非对监狱行政科室岗位职责的简单列举。
民众参与司法裁判一直是国内外法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理论界对人民部审员制度的存废,仍然有不同意见,官方强调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从制度上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应该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本书从制度权成的角度,以完善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审判的制度为核心,选择英格兰、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对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审判的制度进行了较深入地比较研究。
本书是民事诉讼法学界首篇全面、深入论述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的专著,在诸多方面,作者均作了开拓性的研究。针对我国医患纠纷逐年激增、医患矛盾曰益激化等现状,为了树立司法权威,彻底解决医患纠纷,并对其它医患纠纷非讼解决方式树立纠纷解决标准,公平、公正、高效之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的建构尤为迫切。公正、公平、高效的医患纠纷诉讼程序之建构,前提条件是该诉讼程序必须满足程序正义的基本要素。本书的主要特征在于将公正、公平的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的建构作为主线,以诉权保障、司法鉴定程序理性回归、举证责任科学分配、判决既判力之灵活突破为着力点,主要采取比较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对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的重构进行深入探讨。
该书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刑法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博士论文答辩中专家提出的合理建议,比较研究了两大法系有关诱惑侦查的历史沿革,以刑事法为视野分析讨论了诱惑侦查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其价值问题,先将设诱行为分为职责型设诱行为和命令型设诱行为进行重点探讨,并基于以上的理论体系的设定分别分析了设诱者和受诱者的刑事责任,然后通过对两大法系中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制的考察,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法律体系的建议,使诱惑侦查在保障人权的基本框架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纵观全书,其具有如下特点: 1.架构明晰,论证充分 本书以行为和责任支起全文的架构,阐述了诱惑侦查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并对其正当性和非正当性价值所蕴涵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将设诱行为分为职责型设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