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聚焦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为核心,主要内容从以下6章作了阐释:检察体制改革概述、检察体制改革的指导理论、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实、国外检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启示、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作者鲜明地提出了中国检察体制的改革目标: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优化法律监督职能、健全诉讼机关职能;改革的重点为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优化刑事检察职能、强化民事检察监督职能、适时强化行政检察职能。本书论述全面充实,对中国检察体制改革的当下困境及其改革路径的建议发人深省,可以为中国检察体制改革完善提供参考。
《欣法官带你看庭审》是一本有趣而非教科书式的普法读本,其所选案例均是该院贴近民生的真实案件,以精练的语言还原争议焦点、提炼法律要点,形式生动、内容实用,通过49个发生在我院的真实庭审故事,以文字纪实的形式为读者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庭审过程,告诉读者实用的法律知识。
在近代中国出现的 会审公廨 ,是中外双方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由中外审判官会审的专司特定范围内案件的司法机构。会审公廨的成立,代表着中国主权的侵犯,但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中国的司法进程及城市化的发展。 本书着眼于史实,阐述会审公廨当时的具体运作、案件的审理、中外交涉等,力求在史实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会审公廨这一复杂历史进程中复杂的事务。本书除导论外主要分为7章。第7章为结语部分。
《法院证据调查制度研究》是李晓丽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法院证据调查,是以法院为主体的收集证据和审查证据的制度,既包括实质层面上提出证据权力的配置,即将证据引入诉讼;又包括形式层面上证据调查程序的设置,即依照证据调查程序、运用调查措施获悉证据资料。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应当分别以修正的辩论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为法理基础,通过举证释明和证据协力义务,在实质层面上规范法院的职权运用;通过证据调查期日制度和证据调查措施,在程序层面上规范法院职权的具体运用。《法院证据调查制度研究》选取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立法,着重分析和比较了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的证据调查制度。
《伦奎斯特谈法院》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美国联邦法院简史,也是首席大法官威廉·哈布斯·伦奎斯特的经典之作。 伦奎斯特从自己以杰克逊大法官助理的身分于1952年来到华盛顿讲起,勾勒出联邦法院的起起伏伏,从19世纪初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对法院的主导,到沃伦法院作出的里程碑式判决。透过德雷德·斯科特案和罗斯福的法院改组计划,读者会看到:法院不是在真空中运作的,而大法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在美国,除了发布判决的时刻,公众通常对联邦法院知之甚少。伦奎斯特揭示出法院的内部运作机制,从择案而审、言词辩论,到大法官们会发生哪些争论、如何作出判决。他用优美而睿智的行文介绍了这个最有权力的法院及其对美国发展方向的影响,旨在让公众了解法院在美国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本书主要针对“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以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为大纲进行编写。全书主要介绍了包括基础信息安全标准、环境与平台安全标准、信息安全产品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标准等在内的外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标准,同时,还简述了目前各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状况并详细列出了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信息安全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对标准的概念、外信息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本书适合作为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班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