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的盗窃罪、诈骗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许多罪名,都涉及犯罪的数额与情节。也就是说,达到多少数额才构成犯罪,对不同的犯罪数额和情节怎样确定不同的刑罚,这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而这些规定很零散,查阅十分麻烦。 为了查阅方便,本书按照刑法条文规定罪名的顺序,对罪名,只要有犯罪数额与情节方面的法律规定,毫无遗漏地逐个进行归纳、整理、介绍,并标明出处及公布的时间,便于从网络上查阅。 本书介绍的罪名,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规定的标准罪名。这本书由于罪名全、内容新,对介绍的法律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又标明出处,这就确保了这本书的准确、适用。我们确信,本书会给司法人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带来方便,也会对刑法学爱好者的学习给予帮助。
本书对信用卡及信用卡犯罪的发展历程、信用卡犯罪的成立要件、行为方式、发展趋势和司法实务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一体化的研究,在分析信用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信用卡的刑法内涵、信用卡犯罪的罪质、主体及主观要件;对信用卡犯罪的几种主要的行为方式和疑难争议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信用卡犯罪的新趋向;论证分析了司法实务中信用卡犯罪法律适用的实体及程序问题,并提出一己之见;最后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进行了反思和前瞻。
本书是关于犯罪既遂理论的系统化创新之作,分为总论和分论两编。总论篇在对不同犯罪既遂理论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以立法目的上的法益保护为视角,以犯罪的可罚根据为逻辑起点,重新办定犯罪既遂的概念;对犯罪既遂的类型、犯罪构成的定量因素与犯罪既遂的关系、加重犯的犯罪既遂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分论篇立足于总论的基本立场,对各种故意犯罪的既遂不同程度地予以了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且不乏理论支撑的见解。本书充满了严谨的理论思辩,又紧密联系司法实践,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金融犯罪因其极高的犯罪黑数和定性难、取证难、抓捕难、追赃难等问题成为侦查工作的难点。本书以侦查为视角、以案件来源和取证为重点,探讨侦查实践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金融犯罪侦查中的刑事政策、刑民交叉、行刑衔接、涉案财物处理及网络金融犯罪等。本书从侦查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偏于理论去探讨其学理分类、外在表现和本质成因等论题,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本书可供从事金融犯罪研究的学者参考。
本书特色在于: 整体思路:用有关犯罪行为的具体研究实例来说明研究方法,把普遍应用的研究原理和刑事司法领域的特色相结合。 组织结构:以学生或研究人员从事研究的一般步骤、过程为顺序来组织内容,易于学习。 内容呈现:涉及内容详尽全面,包括研究的步骤、研究伦理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研究设计与实验模型、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各种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从本书的版算起到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这15年,正是世纪交替的15年,也是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15年。这一转型的过程当然还没有结束,但这一转型对人们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对社会稳定机制的考验却是如何评价也不过分。社会的快速发展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都留下了印记。作为社会现象表征之一的犯罪问题,也折射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就像阳光并非总是那么明媚,也会带来阴影,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也伴随着某些丑恶现象的孳生、变异。犯罪问题虽然不是新问题,但人们对犯罪孳生的原理、机制远没有搞清楚。犯罪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变异更是以令人唏嘘的速度和方式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