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论》被视为犯罪学的奠基之作,在现代法学体系中,《犯罪人论》将犯罪者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客体,从生物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犯罪人群及其行为,力图从客观上掌握犯罪行为与犯罪者生理和精神上的关联,从而促使犯罪学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产生。《犯罪人论》在西方犯罪学界久负盛名,于2000年由黄风教授翻译引进到我国出版,曾得到再版。本次由黄风教授对翻译重新修订,授权我社出版。
《经济犯罪认定与疑难问题解析丛书》既不同于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普法教材,亦不同于纯理论性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突出实用功能的工具书,是一套源自实践、贴近实际并服务于实战的指导性丛书。 该丛书对于司法实践中认定经济犯罪时经常遇到的典型、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并紧紧围绕这些问题,从法律依据和学理基础等方面予以详细的剖析解答,着重突出其工具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当然,对于丰富法学研究方法、拓展法学研究领域、指明刑法理论发展方向、推定刑事立法,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丛书以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规定的诸罪名为主,基本是按节分册,成熟一本,推出一本。就每一具体罪名而言,主要内容由三大部分构成:犯罪构成要件的剖析,实践中疑难问题的
本研究课题将以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对司法实践中一些涉烟犯罪案件的分析、判解,对涉烟犯罪的基本构成、处罚进行探讨,厘清打击涉烟犯罪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鉴于涉烟犯罪的特殊性,本研究课题还专辟两章对涉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涉烟犯罪案件的证据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提高办案人员的涉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意识和证据意识。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为打击涉烟犯罪的实务部门提供一些指导,而不是为了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用一些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何家弘,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S),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曾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讲授“刑事证据法”,并在人民检察院(挂职)担任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1999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法学家”,2003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得“宝钢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五部,其中四部被译成法文、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出版,部英文版小说也即将问世,并有一部小说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推荐为“亚洲十大犯罪(推理)小说”;热衷于法学普及工作,主编《法学家茶座》,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社会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设犯罪通论公选课的基础上,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编排,编写的这本通俗读物。作者通过犯罪行为、犯罪人、犯罪心理、犯罪规律、量刑等各个方面对犯罪和刑罚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设计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了解犯罪与刑法有重要作用。
现代国际贸易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单纯货物买卖的范围,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比重越来越大。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高科协技术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使广大贸易者了解、掌握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技术合同书所应具备的主要内容和合同书示范格式文书,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共同汇编了《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书示范文本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供广大贸易者及有关法律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