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0-2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目的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库14)(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14))
    •   ( 89 条评论 )
    • 欧阳本祺 著 /2009-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 ¥18 ¥24 折扣:7.5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4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 ¥25 折扣:7.2折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24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19.3 ¥26 折扣:7.4折
    • 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 14 条评论 )
    • 高铭暄赵秉志 主编 /2005-08-01/ 法律出版社
    • 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是自1988年以来,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之间每两年一次且轮流在中国和日本召开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次会议,并在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原本在2002年10月举办的21世纪第2次(总第8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上预定于2003年5月在日本召开,但由于时至“非典”肆虐,只好将会议延迟到2004年5月。经日中刑事法研究会及会长西原春夫教授和副会长大谷实教授等学者的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如期于2004年5月7日至10日在日本京都市的同志社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讨论会围绕“经济犯罪”这一主题,先由中日双方各5名学者分别从“法人犯罪”、“财产犯罪总论问题”、“侵犯公司财产犯罪”、“证券犯罪”和“消费者权益的刑事法保

    • ¥15.3 ¥18 折扣:8.5折
    • 犯罪学新论
    •   ( 0 条评论 )
    • 周东平 编著 /2004-03-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高校法学本科“犯罪学”课程的教材。全书分三大部分,部分导论,系统阐述犯罪学基础知识,包括犯罪及犯罪学的概念,犯罪统计、犯罪暗数及其调查方法等。第二部分阐述犯罪学理论,包括犯罪学的诞生、发展,犯罪社会学的各种理论,犯罪学研究的*动向等。第三部分为附论,分两章介绍被害人学和被害人犯罪的新理论、新知识。

    • ¥17.2 ¥23 折扣:7.5折
    • 罪与罚——与少年犯对话
    •   ( 37 条评论 )
    • 乔云华 著 /2009-08-01/ 新华出版社
    • 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与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内的未成年犯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行为、心理过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青少年犯罪过程的相关因素、阶段特征和后果,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巨大危害性及给家人造成的极大痛苦。

    • ¥18.5 ¥25.8 折扣:7.2折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刑事法律论丛
    •   ( 0 条评论 )
    • 汪明亮 /2007-06-01/ 北京大学
    • 作者在借鉴 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5.52 ¥24 折扣:6.5折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刑事法律论丛
    •   ( 0 条评论 )
    • 汪明亮 /2007-06-01/ 北京大学
    • 作者在借鉴 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5.96 ¥24 折扣:6.7折
    • 从比附援引到罪型法定——以规则的分析与案例的论证为中心
    •   ( 13 条评论 )
    • 陈新宇 著 /2007-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近代中国法律改革,随着《大清新刑律》的制定,确立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罪刑法定主义。围绕这一原则,更曾展开一场“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的论战。笔者的问题意识是:法律转型时期,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是断裂抑或进化,有怎样的变与不变? 传统法中的比附援引,因为具有类推的性质,不符合近代罪刑法定之要求,而多被诟病。但如果我们了解传统司法的要求和传统立法的特点,或许会对比附有“同情的理解”。传统司法要求“引断允协”与“情罪相符”,前者要求能够援引适当的法条,后者乃追求个案的公正;传统法条以“客观具体化”与“*法定刑”为特征,两者间存在紧张关系。客观具体化的立法使得法条过于僵硬,难以涵摄具体事实,“法无明文”的情况实际上是司法中的常态;*法定刑与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这种“实质正义”之间更无法

    • ¥15.8 ¥20 折扣:7.9折
    •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研究
    •   ( 7 条评论 )
    • 申君贵 著 /2010-09-01/ 湘潭大学出版社
    • 自1987年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次确立单位犯罪以来,至今已经有23个年头了。即使从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单位犯罪算起,也有整整13年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发展的必然结果。单位之所以能够成为犯罪主体,是因为单位的某些行为已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必须给予严厉打击,并通过刑罚手段进行治理。 1987年以前,我国法律并不承认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既然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自然也就不能成为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单位犯罪诉讼的问题是不存在的。然而,自从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之日起,单位犯罪诉讼的问题就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刑事实体法是刑事程序法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刑事实体法,就没有刑事程序法。刑事程序法的首

    • ¥16.1 ¥20 折扣:8.1折
    • 组织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 0 条评论 )
    • 赵辉 著 /2008-01-01/ 法律出版社
    • 目前,我国学者对组织犯的理论研究比较少。组织犯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需要进一步的展开,对组织犯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组织犯的规定见于俄罗斯等国家的刑事立法,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组织犯这一概念则并不存在,但其立法和司法上对组织犯的情形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原则。德国学者超越“主观主义共犯论”和“客观主义共犯论 ”的争论,提出了行为支配理论,从而将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情形纳入正犯之中予以打击;而在日本,刑法理论上经过长期争论,“客观主义共犯论” 中的“实质客观说”已居于通说地位,其理论界及司法界绕过刑法第60条对共同正犯的规定,通过判例创造出“共谋共同正犯”的概念,从而得以运用较重的刑罚对组织犯加以严惩。 我国1997年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组织犯的概念,而是将其作为主犯的一种予以处

    • ¥13.5 ¥18 折扣:7.5折
    • 生命科学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研究
    •   ( 0 条评论 )
    • 刘长秋 著 /2006-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内容系列针对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的研究报告。全书共分总论与分论两个部分。总论部主要是对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的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进行研究;而分论部分则分别对基因犯罪、辅助生殖犯罪、器官移植犯罪、人体实验犯罪以及美容整形犯罪五类具体的生命科技犯罪及其刑法应对策略加以探讨。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极具前赡意识和创新精神,采取了“专时分项”、“集中攻克”的研究方式,对各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形成了这本目前国内系统研究生命科技犯罪问题的专著。

    • ¥19.5 ¥26 折扣:7.5折
    • 信用证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经济刑法研究丛书
    •   ( 18 条评论 )
    • 侯放 著 /2005-06-01/ 法律出版社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现正呈现多样化和多变化的发展态势、信用证和*犯罪的日益猖獗和花样出新就是在一背景下出现的突出现象。本书分别对信用证和*这种涉及信用问题的犯罪的成因、犯罪构成、司法认定以及惩治和防范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研究,希望对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这两种犯罪及完善相关的立法提供有益帮助。

    • ¥17.9 ¥20 折扣:9折
    • 反竞争犯罪研究
    •   ( 6 条评论 )
    • 张平 著 /2008-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侵害现代市场竞争秩序的反竞争犯罪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容。通过归纳分析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反竞争犯罪刑罚情况,论证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反竞争犯罪予以刑法规制是一种世界趋势。通过深入研究反竞争犯罪构成理论、形态理论以及每种具体罪名的概念、基本理论、具体构成要件、司法实践认定、刑罚处罚规则,全面阐述了反竞争犯罪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问题;深入分析了我国反竞争犯罪的刑罚规制需要完善的内容。

    • ¥19 ¥24 折扣:7.9折
    • 航空犯罪与预防
    •   ( 0 条评论 )
    • 林泉 编著 /2002-11-01/ 中国民航出版社
    • 本书是笔者在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结合了大量中外航空犯罪的案例。由于笔者理论功底有限,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一些提法观点和分析结论肯定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之由于时间紧张,为应教学之急需成书很快,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丰富修正该书,为我国的民用航空犯罪问题的研究共同做出我们的贡献。本书有理论分析,也有航空犯罪的具体案例,生动具体,很多的案例为一般读者所不曾了解,有一些甚至是闻所未闻。本书不仅可以用于民航系统的培训教材,而且对于广大关注民用航空安全的读者来说也是一部难得的资料。

    • ¥11.2 ¥15 折扣:7.5折
    • 论犯罪与刑罚
    •   ( 37 条评论 )
    • 切萨雷·贝卡里亚黄风 /1970-01-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问世于1764年4月。原著分为47章和一个“引言”;随后,作者针对来自宗教人士的攻击,又增加了一篇辩白性的文字----“致读者”(这个原著版本以下称为“47章版本”)。1765年,法国“百科《论犯罪与刑罚》派”学者达兰贝尔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且重新编排了章节,将正文划分为42章;这个版本(以下称为“42章版本”)曾经得到贝卡里亚本人认可和称赞。“47章版本”与“42章版本”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的差别在于体系编排和论述次序的不同,“42章版本”把原来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关于相同议题的论述加以相对集中,对某些章的论述顺序做了调整,并且把关于某些重要议题(例如刑讯和死刑)的论述予以前移。根据我的比较,“42章版本”比“47章版本”多1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话;而“47章版本”则比“42章版本”多7句话

    • ¥15.8 ¥20 折扣:7.9折
    • 无处躲藏——测谎神探武伯欣破案实录
    •   ( 76 条评论 )
    • 亚静 著 /2005-03-01/ 中国言实出版社
    • 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力量和技巧的智斗。 神探武伯欣潜心研究“测谎”技术数十载,并成功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成功率达到98%以上,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书中的主人公就像一个武装侦察员,正悄无声息地逼近目标。 攻击就要开始,血战即将拉开帷幕。 谁是隐藏真容的凶残杀手?谁是吞食羔羊、披着人皮的豺狼? 本书将为你揭开一个个险象环生,扑朔迷离的“惊世”之谜。 一旦打开本书,你就会爱不释手。

    • ¥16.5 ¥24 折扣:6.9折
    • 诉讼欺诈犯罪研究
    •   ( 38 条评论 )
    • 吴仁碧 著 /2012-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诉讼欺诈犯罪的研究成果,跟踪了地方司法机关应对诉讼欺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借鉴了古今中外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之下如何认定涉诉讼欺诈相关犯罪以及如何修改完善刑法,以应对诉讼欺诈犯罪。尽管理论界已有诸多论述,但本书或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本书在诉讼欺诈的定义、诉讼欺诈犯罪主体的特点、诉讼欺诈存在范围、犯罪形态、罪数认定、如何修改完善刑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 ¥18.8 ¥25 折扣:7.5折
    • 诉讼欺诈犯罪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 0 条评论 )
    • 吴仁碧 /2012-09-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吴仁碧编著的《诉讼欺诈犯罪研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诉讼欺诈犯罪的研究成果,跟踪了地方司法机关应对诉讼欺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借鉴了古今中外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之下如何认定涉诉讼欺诈相关犯罪以及如何修改完善刑法,以应对诉讼欺诈犯罪。尽管理论界已有诸多论述,但《诉讼欺诈犯罪研究》或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诉讼欺诈犯罪研究》在诉讼欺诈的定义、诉讼欺诈犯罪主体的特点、诉讼欺诈存在范围、犯罪形态、罪数认定、如何修改完善刑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 ¥19.2 ¥25 折扣:7.7折
    • 诉讼欺诈犯罪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 0 条评论 )
    • 吴仁碧 /2012-09-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吴仁碧编著的《诉讼欺诈犯罪研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诉讼欺诈犯罪的研究成果,跟踪了地方司法机关应对诉讼欺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借鉴了古今中外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之下如何认定涉诉讼欺诈相关犯罪以及如何修改完善刑法,以应对诉讼欺诈犯罪。尽管理论界已有诸多论述,但《诉讼欺诈犯罪研究》或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诉讼欺诈犯罪研究》在诉讼欺诈的定义、诉讼欺诈犯罪主体的特点、诉讼欺诈存在范围、犯罪形态、罪数认定、如何修改完善刑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 ¥16.9 ¥25 折扣:6.8折
    • 犯罪心理学
    •   ( 59 条评论 )
    • 林少菊 主编 /2008-09-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为提高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新形势下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犯罪心理学老师根据我国公安教育的特点及需要,结合长期教学实践,编写了这本《犯罪心理学》教材。 本教材运用犯罪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犯罪心理及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探索公安等司法实践中打击犯罪及预防犯罪的对策心理。教材内容既遵循学科发展渊源,注重学科体系的理论阐述,同时又着眼于当前社会刑事犯罪的新特点及公安等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新举措,将学科*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力求做到教材体系编排的科学性、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 ¥18.5 ¥22 折扣:8.4折
    • 毒品犯罪研究
    •   ( 0 条评论 )
    • 杨鸿 著 /2002-10-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本书研究了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全书共分七章。 笔者在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毒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毒品及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以司法实践中的发案率,分为常见的毒品犯罪与不常见的毒品犯罪。评析了关于毒品犯罪一般构成要件中的各种学说,提出毒品犯罪侵害的共同客体是我国对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秩序。其犯罪行为方式包括“作为”与“持有”。指出外国人、我国少数民族公民不是毒品犯罪的特殊主体。对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警察圈套中的毒品犯罪”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书还探讨了毒品犯罪的共犯形态、未遂形态、转化形态。

    • ¥15.4 ¥20.6 折扣:7.5折
    • 腐败心理预防论
    •   ( 2 条评论 )
    • 苏满满 著 /2004-05-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本书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犯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给合查办腐败案件的实践和对大量腐败个案的分析,较为准确科学地揭示了腐败行为内在的心里机制;针对社会预防和个体预防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对腐败实施的心理预防的具体对策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 本书,对于手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各类官员,不失为一本警醒自我、提升自我,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健全心理品质的好读物、好教材;结于从事反腐倡廉和职务犯罪预防实际工作的同志,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从事反腐倡廉和职务犯罪预防理论研究的同志,在开拓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 ¥10.1 ¥13.5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