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4年出版的《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的增补版,以时间为维度,记述了发生在安徽省淮北市的一起挪用资金案,本案可以说是征表我国司法体制弊病的一个难得的标本。为案件获得公正处理,本案当事人高尚历经一审判决无罪、二审改判有罪,然后是从中级法院到高级法院,再到最高法院的艰难申诉。在最高法院驳回申诉以后,高尚又向最高检察院提出申诉。本书以司法文书为中心线索,勾勒了高尚挪用资金案诉讼和申诉过程,以及本案公诉人孟宪君在退休以后,向最高检察院检举自己办错案而进入媒体视野的戏剧性变化。本书以翔实的司法资料和生动的媒体报道为材料,还原了高尚挪用资金案的法律面目和公众形象,并引述专家意见书等材料对高尚挪用资金案从法理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本书最后部分收录了作者的《无冤 司法的最高境界》一
公正、公平,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法律则是此种追求的重要载体。法律作为调整和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更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法律的公正与公平,除了源于立法公正与公平之外,为普通人所感知更多的,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后者包括两个方面,即执法公正、公平和司法公正、公平。法制本身的公正与公平,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法律实施中的公正与公平,没有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则再公正、公平的法律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也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难以付诸于现实。 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可以分为实体公正、公平与程序公正、公平。实体公正、公平要求司法人员就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作出的裁决或者处理结果是公正、公平的,而程序公正、公平,则要求司法活动
贪污贿赂犯罪一种侵犯国家公职人员职务廉洁性的犯罪,一直是我国法律打击的重点。 贪污贿赂罪的犯罪构成为: (1)贪污贿赂罪的客体为国家廉政建设制度。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是以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吏治清明、反对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贪污贿赂不仅破坏了党群关系,败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还妨碍了我国廉政建设制度,影响了我国政治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阻碍了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宏伟方略的进程。 (2)贪污贿赂罪的客观方法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主要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贪污、爱贿、挪用行为;也有与其特定身份具有密切关系但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的行为;“情节严重”包括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
本书分八个篇章。篇是有关权力、腐败等的基本概念;第二篇是历史沿革,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发展的史实说明反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政策;第三篇是介绍当前腐败的种种表现、特点及其危害;第四篇是腐败预防的环节、重点和措施;第五篇从机制上来说明,对权力的监督是防止腐败犯罪的关键和根本;第六篇是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坚定反腐败的信心;第七篇是古今中外反腐败的借鉴和启发;第八篇是来自正反两方面的一些能够引起人们深层次思考的提示,其中有近年来受到严厉惩处的昔日贪官们在法庭上、在监狱里发出的忏悔,还有八个高官职务犯罪案件的案例介绍,给人们以振聋发聩的启示。本书可以成为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腐败的警示教材,也可作为一些单位、组织进行廉政教育的参考资料,大专院校也可作为学生
《贿赂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由刘宪权、谢杰所著,《贿赂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不仅对贿赂犯罪基本理论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而且对近年来刑法修正案增设的贿赂犯罪、若干新型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等刑法适用上的全新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提出司法对策,以期对公正惩治贿赂犯罪的司法实践活动与深入解析贿赂犯罪的理论研究探索有所裨益。
《意见》主要规定了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二是在明确刑法百六十三条、百六寸四条规定的“其他单位”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认定;三是明确了医药贝勾销、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中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责任,特别是对医生“开单提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贿赂行为的定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四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的犯罪对象及数额的认定;五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中不正当利益的认定:六是区分了商业贿赂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七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理依据。 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意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我们邀请长期从事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和部分参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实务界人士编写了本书。本书以知识问答的
公正、公平,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法律则是此种追求的重要载体。法律作为调整和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更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法律的公正与公平,除了源于立法公正与公平之外,为普通人所感知更多的,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后者包括两个方面,即执法公正、公平和司法公正、公平。法制本身的公正与公平,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法律实施中的公正与公平,没有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则再公正、公平的法律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也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难以付诸于现实。 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可以分为实体公正、公平与程序公正、公平。实体公正、公平要求司法人员就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作出的裁决或者处理结果是公正、公平的,而程序公正、公平,则要求司法活动
腐败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腐败犯罪亦是当前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日益猖獗的腐败犯罪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经济健康的发展,破坏了社会整体秩序,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公信力,对国家的稳定构成潜在的乃至现实的威胁,成为社会的巨大隐患。本届论坛以“腐败犯罪的惩治与预防”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腐败犯罪的立法完善、司法适用、预防机制、腐败犯罪的国际合作与追诉以及反腐公约在中国的贯彻等立法与司法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讨,进一步加强了理论与实务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理论和实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商业贿赂犯罪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与案例评析》主要由中央司法机关从事相关办案和研究工作的博士、硕士参与编写,对《意见》各条文涉及的背景、本意以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分析,对《意见》没有涉及到的刑事政策和法律适用问题也作了较多研究论证。同时,精选了一批相关典型案例,全面介绍案件事实、诉辩主张、判案理由,一一列出证据情况,以增强案例的可比照性。另外,在《相关链接》部分介绍了媒体的有关报道,以增强《商业贿赂犯罪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与案例评析》的信息容量和可读性。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部指导国际反腐败的法律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0月27日批准加入该公约,使我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已于2005年12月14日对我国正式生效。公约特别强调“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反腐宗旨,对终形成我国反腐败总体战略格局,加可国际反腐合作,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机制,奠定了国际法律基础。本书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基本框架,阐释了公约规定的程序问题,剖析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完善我国的惩治腐败犯罪程序,即建立反腐败专职机构,完善腐败犯罪的特殊诉讼程序,构建反腐败的执法合作、联合侦查、司法协助、引渡、监测资产转移以及追回腐败资产等国际合作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腐败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腐败犯罪亦是当前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日益猖獗的腐败犯罪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经济健康的发展,破坏了社会整体秩序,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公信力,对国家的稳定构成潜在的乃至现实的威胁,成为社会的巨大隐患。本届论坛以“腐败犯罪的惩治与预防”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腐败犯罪的立法完善、司法适用、预防机制、腐败犯罪的国际合作与追诉以及反腐公约在中国的贯彻等立法与司法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讨,进一步加强了理论与实务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理论和实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