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请求权基础的规范类别(主要规范、辅助规范、防御规范、参引规范、宣导规范)对《民法典》共1260条条文进行分类,以方便法律适用。 内容涵盖使用说明、目录、正文、附录。 使用说明通俗易懂、凝练简洁地介绍了请求权基础的基本理论、适用模式及本书的使用方法。 目录逐条标注各条文的条旨及各条所含规范类别。 正文中将法律条文序号统一由汉字改为阿拉伯数字,便于阅读检索。每条标注条旨与规范类别,其中,规范划分至*小单元并分别标注规范类别。同时拣选若干重点请求权基础,对该请求权基础内在结构检视做详细梳理。 附录收录《民法典》典型请求权基础简表、《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索引以及文献扩展,文献扩展依方法阐释、规范分析、案例分析三类,推荐请求权基础拓展阅读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释书系列》是一套大型法律注释体系工具书,均由理论及实务专家编著,打破传统法条编纂模式,系统梳理相关立法、立法释义、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和参考性案例及其理解与适用,全面覆盖前沿热点、适用要点和关键难点,精准对应法律实务、法学研究、资格考试、案例教学等应用需求。 本书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继承编的注释书,以 立法释义 和 编者观点 为解读,以 相关法律+行政规定+司法立法 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 典型案例 为注释,逐条解析法律条文以及配套司法解释条文,致力于打造一部兼具实务意义与教学价值的理想的大型家事法工具书。 本书条文注释体系 【立法 要点释义】立法机关权威释义要点 【编者观点】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补充、深化权威释义的观点 【相关立法】与所注释
张俊浩教授主编的《民法学原理》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中国民法学经典教科书,曾荣获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书取材广泛,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思想深刻,风格独特,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法学院师生和法律从业者的推崇和喜爱。《民法学原理》初版于1991年,并于1997年、2000年两次修订再版。惜2000年修订第三版推出后,再无新版问世,至2022年张俊浩教授仙逝,该书已绝版多年。此次再版邀请该书副主编刘心稳教授、姚新华教授以及原作者费安玲教授、刘智慧教授等对本书进行重排校订,既为满足众多读者的期待,也为继续传承这本堪称中国民法教学里程碑的经典作品。 《民法学原理》分为绪论与本论两大部分,设有绪论、总论、物权论、知识产权论、债权总论、债权各论、继承权论七编。对我国传统民法学教科书的观点
本书旨在针对2018年以来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审结的专利复审、无效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从中遴选出200余件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进行分析、梳理和提炼,归纳总结相关审查规则要点,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引作用。
本书以《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以及《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等司法解释为成文法依据,阐释了合同通则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条的解释适用。本书共分为11章,遵循合同编通则各章顺序,并依据各章内容繁简程度有所调整。 本书是以《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为成文法依据,并结合丰富的典型案例,系统阐释合同法原理的体系书。在内容上兼顾学理性和实务性,其包含大量案例解读之特点填补了现有同类体系书的空白。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重点阐释基本原理,并结合成文法对现行法相关制度予以解读。对重要学说争议、现行法无规定的重要制度,以 学说争议 拓展 等形式展现,为读者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线索。二是细致梳理大量案例素材(尤其是最高法院裁判意见),并对典型案例予以解读。将真实案例与基本原理进行融合,为读者了解司法实务现状提供帮助。
本书从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首次系统整理了专利分析检索、图表可视化和报告撰写的相关内容。本书从专利检索基本知识开始,重点介绍了专利分析检索和数据处理的流程和策略,为专利分析检索的全面和准确提供了保障,为后续的环节提供了分析基础;紧接着介绍了专利分析各类图表的绘制方法,分享了专利分析实践中积累的可视化思维、原理和工具等经验;后梳理了专利分析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并按照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讲解各类报告的撰写思路。
为了更好地利用优秀的审查资源,加强了类案指导,专利复审委委员会编写了本书。本书以解决专利审查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从近十年来做出的复审、无效审查决定中遴选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要点,归纳总结相关审查标准要以,以案说法,帮助审查员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
本指南是《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化,是专利局依法行政的依据和标准,也是有关当事人在专利申请和请求各个阶段应当遵守的规章。本指南根据2020年修正的《专利法》、2023年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391号)等,在《专利审查指南2010(2019年修订)》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
本书从专利律师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发明,并将其提炼成专利权利要求的方法。本书指出,发明是一种技术思路而非具体的产品,在分析发明时,采用 问题-解决方案 的描述来确定发明构思以及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基于 问题-解决方案 ,*化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侵权判定等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布局多样化的权利要求;通过 问题-解决方案 指导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由此构建保护范围宽、且具有防御能力的权利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理解与适用》系列丛书 01 内容详实 众所期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颁布后,做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工作,是人民法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法律同时废止,*人民法院此前颁布的与上述九部法律有关的司法解释,有不少内容已被民法典吸收,但有的规定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原立法基础,或者与民法典的规定不符合,甚至产生冲突。 因此,在相关司法解释未进行系统清理并制定新的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之前,需要在全国法院进行统一系统的培训,以及时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民法典的正确适用。 为此,*人民法院成立了以周强院长为组长的 民法典贯彻实施
尹新天编写的这本《中国专利法详解(缩编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立体、全面的研究方法对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经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逐条解析,详尽介绍了《专利法》的每一处修改的历史沿革,提出了很多独到的个人见解,是学习、研究、运用中国专利法律制度的经典著作。《中国专利法详解(缩编版)》原版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自出版以来多次加印,受到业界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请求,特别推出缩编版。
本书是以法律适用为导向,兼具学理辨识的工具性法律体系书。其一方面以法条为单位,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其意义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理或司法实务中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 本书定位为兼顾法律初阶和中阶者的精要版《民法典》评注,撰写者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之笔法,尽可能不流于枝蔓和过多论证,而以简练的笔墨丰富地呈现法条的规范要点。 本书既可作为法科学子的教辅书,以减轻其研习民法的负担,也适合作为民法学人的进阶体系书,缓解 重原理,轻教义 的实务能力培养问题。本书竭力为《民法典》适用中已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答案,故不妨作为法律实务者的常备工具书,助其准确和体系地把握条文内涵、司法观点及学理基础。
本书是 中国民法典评注 条文选注系列的第4册,收录评注作品15篇,分布于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内容包括:第320条从物随主物转让;第394条抵押权的定义; 第395条抵押财产的范围;第404条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第423条最高额抵押权担保债权的确定;第447 452条一般留置权的成立要件与效力;第670条预扣利息的禁止;第676条逾期利息支付义务;第726条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第778条定作人的协助义务;第870条技术转让方的瑕疵担保义务;第919条委托合同的定义;第967条合伙合同的定义;第979条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与管理人的请求权;第1245条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一般规定。 中国民法典评注 (蓝色版)始于2016年,是由朱庆育、高圣平担任总编,以德国大型民法典评注为参照,汇集了中国民法学界七十位知名学者以及资深实务界人士共同参与和撰写,对中国
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本简单易操作的书,将专利信息检索的实用性知识直观、简洁地表现出来。在介绍专利文献基础、分类体系基础知识、审查过程文档的查询、检索系统的快速认识、查新检索、主题检索、无效检索、智能语义检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场景下的检索应用实例,帮助科学工作者、专利工作者和广大发明人用*的学习成本按图索骥,快速获取关于检索的知识和信息。
滋贺秀三先生是二战后日本负盛名的中国法制史学界的学者,《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是其前半生研究家族法的代表作。1969年《中国家族法原理》一书获得日本*高学术成就奖 日本学士院奖。 关于传统中国家族法的原理,滋贺先生重视的是 分形同气 (父与子,分形而同气)的见解,人的存在、生命力的基础、人格的要素,所有这些都存在于 气 中。这种气,从父亲到儿子,被全部承继。世间所有的人,都是这种巨大的气中一个个具体的生灵:分形而同气的同胞,宛如一个生命体,理应互帮互助;中国的 家 ,正是这样在现实中共同生活的人类集团。这就是滋贺先生发现的中国家族的核心原理。其方法论的特点是尽量运用中国原有的概念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并通过分析这些概念来建构能够帮助达到内在理解的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
本书源于PADIAS教程的实际教学。从专利申请的*阶段专利撰写入手,详细介绍了专利申请的各个阶段,并对授权后程序也做了解释。本书指导读者掌握撰写高质量专利申请文件的技巧,指导读者判断他人撰写或翻译的英文专利的质量,指导读者判断一份专利申请文件是否公开充分,权利要求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请求保护的范围。同时,书中也涉及审查相关程序中的各种技巧,如如何答复关于单一性限定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如何答复关于专利性的审查意见通知书,如何处理复审,以及针对*后通知书如何做出后续程序的抉择。本书还提供了实用的技巧帮助读者改进与美国申请人以及美国律师的沟通。译者在本书中还补充比较中美两国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异同,对中国从业人员在懂得中国专利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美国专利申请的撰写和审查有巨大帮助。本书的第二版新增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