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无效合同法律实务研究
    •   ( 185 条评论 )
    • /2024-09-0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合同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债权合同是民事合同的一种,本书所说的无效合同,是无效债权合同。合同效力是指合同约束力,包括形式约束力和实质约束力,有的合同开始仅发生形式约束力。形式约束力是法锁效力,实质约束力是给付效力。合意是约束力的源泉,无效合同的本质是无效合意。无效合同没有形式约束力,也没有实质约束力,不能产生意定之债。无效合同并非不发生任何效果,它作为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产生法定之债。无效合同是违反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在《民法典》的语境下,无效合同就是非法合同。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后果处理,是实务中纠结的问题,不仅要依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 br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后果处理,是实务中纠结的问题,不仅要依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本书以《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 ¥36 ¥80 折扣:4.5折
    • 论证评价与证据
    •   ( 67 条评论 )
    • 樊传明 /2023-12-2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在论证研究领域,厘清 论证 和 证据 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兼具理论和实践性质的问题。本书将会分析如何使用证据做出对争议问题的正反论证,并且借助在人工智能领域新近发展的论证模型予以展示。 本书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案例,以便说明在针对争议事项的自然语言论证中如何使用证据和架构推理。本书使用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概念工具,包括论证图示、解释图表、论证型式等。本书遵循了形式对话模型,这种模型将一个论证视为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互动。该模型还能呈现出一个论证所处的各种对话环境。在对重要议题的公共讨论和在对法庭证据的审查中,专家意见证据的应用与日俱增,以至于现在任何对证据推理的研究都需要考虑到这一趋势。因此本书的许多篇幅会关注基于专家意见的论证。 与证据、论证、解释等概念相对应,应当秉持一种可废

    • ¥47.5 ¥65 折扣:7.3折
    •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
    •   ( 144 条评论 )
    • 郑飞 /2024-04-08/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是一个亟待研究的 富矿 。受我国诉讼结构和研究进路的影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忽视了证据对于罪与非罪裁判的影响,这便造成了无罪问题研究的系统性缺失。基于此,本书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路,探究了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在横向视角方面,本书将证据逻辑分为以证据能力(可采性)为中心的静态逻辑和以证明力(推论链条)为中心的动态逻辑。相应地,在无罪裁判中的证据逻辑也就可以分为以证据能力(可采性)为中心的静态证据无罪逻辑和以证明力(推论链条)为中心的动态证据无罪逻辑。在纵向视角方面,本书主要关注法官在无罪判例中对证据规则形成的创造性程度。根据法官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将无罪判例证据规则分为了四大类:一是规则解释,即无罪判决对现有证据规则的解释适用;二是法官续造,即法官在无罪判决中

    • ¥31.5 ¥70 折扣:4.5折
    • 证据法的理论反思
    •   ( 110 条评论 )
    • 郑飞 /2024-0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作者10年来(2011-2021年)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证据法学论文的一本选集,经过笔者系统修改后,整理为两编,共十二章。 br 上编: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br 第一章 证据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环球法律评论》,CSSCI) br 第二章 证据属性的层次性与证据规则的结构体系(《法学研究》,CSSCI) br 第三章 证据法的功能演变:从信息规制到风险防控(《证据科学》,北大核心,约稿,待刊) br 第四章 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南通大学学报》,CSSCI) br 第五章 证据推理的性质与方法(《证据科学》,北大核心) br 第六章 威格莫尔的证据法与司法证明科学(《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和《司法改革论评》) br 下编:证据制度的理论反思 br 第七章 中国司法专门性问题解决的四维模式(

    • ¥30.6 ¥68 折扣:4.5折
    •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
    •   ( 448 条评论 )
    • 薛凡 主编 /2014-1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公证保全证据是指诉讼开始前,公证机关根据当 事人的申请,对与申请人的权益有关的、日后可能灭 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采取一定的措施,先行予以收集 、固定并进行保管以保持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本书作者是公证行业的资深公证员,对于公证保全证 据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薛凡主编的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正是作者基于其多年 工作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 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从而为各公证处从理论 到规范上进一步完善公证保全证据提供了参考。本书 是国内*部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据进行全面介 绍、阐释和剖析的著作,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可作为各公证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业务指导 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用。

    • ¥32.9 ¥45 折扣:7.3折
    • 民事证据法
    •   ( 703 条评论 )
    • 张卫平 著 /2017-06-01/ 法律出版社
    • 关于民事证据规范,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典加以规定,但在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中均有诸多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我国的民事证据规范。如何正确理解或解释这些有关民事证据的法律规范涉及民事证据的原理问题。《民事证据法》从民事证据原理的角度阐明民事证据规范和民事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 为了强调民事证据原理的实际运用,《民事证据法》设置"案例分析"栏目,旨在提升读者的具体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栏目内容丰富,点评精彩,囿于篇幅特以二维码方式呈现。另设置"知识扩展",以便读者更多地了解域外相关制度和理论,扩大读者的视野。除此之外,《民事证据法》辅文部分还安排"关键词索引",便于学习者对照查阅。以上皆为本教材特色之所在。《民事证据法》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民事证据法

    • ¥33 ¥48 折扣:6.9折
    •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
    •   ( 530 条评论 )
    • 陈瑞华 著 /2015-03-01/ 法律出版社
    • 在中国刑事证据法初步形成之后,我们有责任从中国的证据立法经验中发现规律,提出抽象的理论命题,以推动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制度和实践,我们即便提出理论批评,也不是站在西方证据理论的立场上来进行评头论足,而是对这些制度的内在逻辑是否成立以及能否达到实施效果,作出中肯的评价。

    • ¥41.1 ¥48 折扣:8.6折
    • 证据法精要
    •   ( 45 条评论 )
    • 王桂芳 著 /2015-08-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总计8章内容,其中第1章阐述了证据法的概念和功能、证据法的法律属性;第2章诠释了从动态把握证据含义的实践意义,并重点考查了间接证据在域外的理论、立法与应用情况;第3章在介绍了两大法系主要证据资格规则和我国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第4章描述了我国三大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第5章阐释了介绍了两大法系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以及我国的诉讼证明职责范围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第6章回顾了不同证据制度中证明标准的不同特点等。

    • ¥33.8 ¥42 折扣:8折
    • 证据法一本通
    •   ( 998 条评论 )
    • 张卫平 编著 /2018-09-01/ 法律出版社
    • 《证据法一本通》收集了截至2018年4月23日以前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证据法一本通》总结和提炼了这些法律规范中的证据规则和证明程序,并按照一定的逻辑体例进行排列。 《证据法一本通》主要有以下特征: (1)内容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作者全面检索了与证据、证明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更新和填补了全新的法律文本,力求实现汇编的全面、及时、完整、权威。本书在法律、司法解释之外,还增加列举了一些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例如,*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起草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等。虽然这些文件不能直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但是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我们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适用。 (2)注意编排的科学性。《证据法一本通》根据民事证据的前三位法律文本和刑事证据的前五位

    • ¥42.5 ¥58 折扣:7.3折
    • 刑事证据法学:原理 案例 实验
    •   ( 96 条评论 )
    • 郭天武 主编 /2015-06-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刑事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使司法实践对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与制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刑事证据法学》尝试结合具体案例,描绘相对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证据理论与制度体系,努力实现从域外制度借鉴到关注本土实践的转变。在内容上,全面、深入、系统介绍刑事证据法学原理与规范,阐释证据制度与诉讼程序的内在机理,以适应证据裁判原则的要求。

    • ¥45.1 ¥56 折扣:8.1折
    • 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
    •   ( 30 条评论 )
    • 房保国 主编 /2011-06-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刑事证据潜规则与显规则相对应,是影响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具有隐蔽性、约束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与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排除规则、品性和倾向性证据排除规则、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等刑事规则也产生了异化。刑事证据潜规则的产生存在制度内的原因和制度外的因素,应当在多方面予以克服和改进。《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对此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 《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的主编房保国君是证据法学领域内实力派的青年才俊。

    • ¥33.1 ¥42 折扣:7.9折
    • 证明责任——事实判断的辅助方法
    •   ( 130 条评论 )
    • 肖建国包建华 著 /2012-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证明责任:事实判断的辅助方法》以民事裁判法律思维与法律适用中的焦点问题——民事证明责任为研究对象,对证明责任的界定、适用、转移、分配、倒置、减轻和免除等备受诉讼理论和审判实践关注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对合同诉讼、侵权诉讼、房地产诉讼、公司诉讼、知识产权诉讼等不同类型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案例,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力求融实体与程序于一体,洞悉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生动地展示证明责任裁判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发掘法律背后的逻辑和法律实践过程中的“隐秘”,力争使《证明责任:事实判断的辅助方法》成为民事证据制度研习者和利用者的良师益友。

    • ¥37.9 ¥48 折扣:7.9折
    • 证据法基本范畴研究
    •   ( 111 条评论 )
    • 高家伟 著 /2018-10-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高家伟著的《证据法基本范畴研究/新时代诉讼法学创新文库》以如下两条思路展开证据法基本范畴的研究:一是在实践的层面,以 统一证据法典 的制定为视角。二是在理论层面,以 证据法学研究范式 的转变为视角。基本范畴是架构理论体系的结构关节点和李雪支撑点。形成一套稳固支撑学科知识体系大厦的基本范畴理论是一个学科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

    • ¥40.2 ¥55 折扣:7.3折
    • 证据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教材)
    •   ( 3 条评论 )
    • 施鹏鹏|总主编:黄进 /2020-08-01/ 中国政法大学
    • 本书体系由三编十二章构成。 编为总论;第二编为诉讼证据;第三编为司法证明。 编总论编由四章构成。 章是证据法学概论,主要厘清事实、法律事实及诉讼证据的内涵与外延,并对证据法的渊源及其学科属性进行介绍分析。第二章是证据法的历史演进,主要是对证据法发展进程中的非理性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科技证据制度进行介绍。第三章是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证据法理论的不同观点、证据法的认识论、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第四章主要分析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并介绍有关的证据规则。 第二编诉讼证据编由三章构成。第五章是证据形式与学理分类,主要介绍我国三大“诉讼法”所确定的法定证据形式以及学理上对于证据的分类。第六章与第七章按照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对我国法定证据形式及其运用规则

    • ¥41.4 ¥59 折扣:7折
    • 检察机关证据调查制度理论与实务
    •   ( 26 条评论 )
    • 赵信会韩清 主编 /2013-08-01/ 法律出版社
    • 《检察机关证据调查制度理论与实务》由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以理论审视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检察机关证据调查制度为研究主线,认真研究了检察机关办理各项检察事务中的证据调查问题。在对证据调查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总览的背景下,具体研究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证据调查制度、公诉阶段的证据调查制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中的证据调查制度、侦查监督中的证据调查制度、监所监督中的证据调查制度等。本书力求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具体性,以期终促进检察事业的发展和检察实践的展开。

    • ¥30.8 ¥39 折扣:7.9折
    • 证据法的根基(法学译丛·证据科学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 633 条评论 )
    • 【美】亚历克斯·斯坦Alex Stein) 著 /2018-10-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证据法的基础原理以及司法事实认定的规定性特征。作者建构了一个革新性的理论,舍弃了认为证据法旨在促进发现真相这一传统观点;通过将概率论、认识论、经济分析和道德哲学结合在一起,论述了证据法的基本目标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分配错误风险。书中首先界定了属于证据法的领域,描述了司法事实认定的基本特征及其认识论基础。这指出了与事实认定者所使用的概括相伴的概率演绎难题,该难题引发了诸多悖论。作者希望通过区分概率维度和分量维度来解决这些悖论。作者提出了 *个别化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实认定者所使用的证据没有受到个别化检验的时候,不能做出不利于一方当事人的裁决。该原则应当广泛适用,但是仍然受到社会功利目标的限制。这些分析表明,对错误风险的分配应当受到证据法的规制,而不是在自由证明理

    • ¥44.7 ¥65 折扣:6.9折
    • 刑事证据法学
    •   ( 778 条评论 )
    • 陈瑞华 著 /2012-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学术教科书:刑事证据法学》是一部以刑事证据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法学教科书。本书以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证据规则为基本线索,全面阐述了刑事证据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证据制度。本书既可以作为法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证据法学教材,也可以作为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察以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刑事证据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分“导论”、“证据”、“司法证明”和“证据规则”四个部分,不仅全面讨论了证据的概念、理论分类、法定形式、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推定等基本证据法问题,还系统总结了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瑕疵证据的补正规则、实物证据的鉴真规则、新法定证据主义的立法理念、证据相互印证规则、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据规则、量刑程序中的

    • ¥33.1 ¥42 折扣:7.9折
    • 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诉讼证据丛书
    •   ( 1 条评论 )
    • 沈德咏 主编,宋随军 副主编 /2002-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节是一本反映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现状和研究资枓的文献性论著。分三大部分:1.证据制度基本理论。2.证据论。3.证明论。各部分均由三方面组成,首先是理论综述,其次是相关文献,再次是文章索引。通过综述部分,一个具有法学基础的人可以快速知道我国证据法学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资料,对该问题即可初步了解;通过索引,可以帮助他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 ¥43.5 ¥58 折扣:7.5折
    • 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
    •   ( 455 条评论 )
    • 何家弘 著 /2012-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作者精选的20篇与证据学有关且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编成本书。 本书堪称作者的代表之作。 司法人员不是神仙,无法全知全觉,也无法穿越时空隧道,只能通过有限甚至短缺的证据去认识发生在过去的案件事实。于是,那事实便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一般而具有了模糊性。《短缺证据与模糊事实:证据学精要》是作者何家弘精选的20篇与证据学有关且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编成本书。本书堪称作者的代表之作。

    • ¥44.2 ¥56 折扣:7.9折
    • 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法学译丛·证据科学译丛)
    •   ( 290 条评论 )
    • [加]道格拉斯·沃尔顿 著,张中 译 /2012-08-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道格拉斯·沃尔顿编著的《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是关于品性证据及其判断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应如何正确应用证据和逻辑推理来支持和质疑对品性证据的判断。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即多态模拟推理,亦即多人参与的模拟推理。根据这一理论,人们运用描述推理刻板形式的规划识别和论证模型能够获得他人品性特征的合理结论。《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对合理使用以及滥用品性判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根据论证方案或论据形式判断品性证据的新途径。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设证推理,即从给定数据到解释该数据的假说的推理,这是法庭科学证据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推理形式。设证推理在人工智能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科学假设构建和测试的发现阶段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在对案件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设证推理被应用于多人对话模

    • ¥40.1 ¥49.8 折扣:8.1折
    • 证据证明力研究
    •   ( 48 条评论 )
    • 李明 著 /2013-03-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证据证明力是证据的核心问题。它是证据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效力和内在属性,对它的评价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是法官的一种主观认识活动。《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证据证明力研究》从证据证明力的基本范畴、评价模式、程序保障等方面人手,运用历史、比较、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证据证明力为主线,对证据证明力的不同评价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法定证据主义与自由心证的结合模式的认识进行了反思与重新定位。以期通过对证明力的初步研究来推动我国证据证明力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深化,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本土模式。通过对证据证明力规律的研究,能指导事实裁判者正确地行使审判权,合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避免或减少法官认证活动中的盲目与恣意,准确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推动法官评价证据证明力活动的民主性、文明

    • ¥38 ¥45 折扣:8.4折
广告
闂佸搫鍊规竟鍡涙偘閵夆晛鐭楅柨婵嗘閳數鈧鍠掗崑鎾绘煛閸愵亜鈻堟繛鍫熷閸犲﹤顓奸崼顐㈡闂佸搫瀚柊锝夊Υ婢舵劖顥堥柨鐕傛嫹,闂佸湱枪椤㈠敆rl闂佸憡姊绘慨鐢典焊濠靛枹褰掝敂閸喐娈梺鐟扮仛閹稿摜妲愰幋鐘亾娴e啫浜规繛鑼硅灒闁炽儱纾涵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