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圆圈正义”“何谓榜样”“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生命的尊严”“心怀永恒 活在当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本书是一部晚清刑案判牍汇编点校著作。《刑案汇编》共计十六卷,内分盗贼、人命、服制、奸拐、杂案五类。该书属于案例集,体例编排上 均照司院体裁 。 首列题报官员案件陈述及仵作验尸报告;次详细开列受害人或受害人亲属证言,或地保证言,或目击者证言;再次详细开列犯罪嫌疑人供词,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籍贯、年貌、品行、家庭状况及案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复次为各级司法官员审判意见;后列刑部覆议意见。 书中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记述、剖析,展现了清代法制、司法审判以及民情风俗、家庭关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说,《刑案汇编》不仅仅是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资料,对清代社会习俗、宗族家庭关系、幕宾群体等的研究者来说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
《史铁生自选集》作者史铁生,艺术要反对的,虚伪之后,是熟练。有熟练的技术,哪有熟练的艺术?熟练(或娴熟)的语言,于公文或汇报可受赞扬,于文学却是末路。熟练中,再难有语言的创造,多半是语言的消费了。罗兰·巴特说过:文学是语言的探险。那就是说,文学是要向着陌生之域开路。陌生之域,并不单指陌生的空间,主要是说心魂中不曾敞开的所在。陌生之域怎么可能轻车熟路呢?倘是探险,模仿、反映和表现一类的意图就退到不大重要的地位,而发现其主旨。米兰·昆德拉说:没有发现的文学就不是好的文学。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熟练的写作,可以制造不坏的商品,但不会有很好的文学。
由巴得生著的《比较法理学发凡(精)/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是《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法学》其中一本,比较法哲学,分绪论、法理学之各学派、结论3篇。比较叙述分析派、历史学派、哲学派、比较派、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因内容简要且对各派的主张与其优缺点比较叙述恰当,故译者将书名改为现名。
为配合“七五”普法顺利开展,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我们精心编写《“七五”普法:农民法律知识读本(漫画案例版)》一书。本书结合农村法律基础知识和近期新法律规定,挑选了与农民生产生关系很密切的法律经典案例。全书有七五普法知识、宪法知识、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生产经营、婚姻家庭与继承、农民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障、农村治安防控、刑事犯罪认识和农村常见纠纷等18个章节,以问答配漫画的形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内容深入全面。读本不仅适合作为“七五”普法期间法律宣传普及读物,也可作为农民朋友身边的法律小帮手,随时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帮助广大农民朋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著者为靠前法学家,历任第六届泛类会议,海牙常设靠前裁判法院法官,代表作为《靠前私法典与第六届全美会议》(1927年出版)。中文译文曾于1931年在我国《中华法学杂志》靠前卷第3-7号陆续刊载。本书分编纂靠前私法典的渊源、靠前私法典草案概要、关于靠前私法典的公约、靠前私法典正文四部分。附关于编纂这部法典各参加国的保留书与声明书。
《羞于称博士》为在《法律皇帝的新衣》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本法学随笔集,内容包含作者精选出的法学类随笔,分卷辑成,《羞于称博士》分七辑,其中包括《给专家论证把把脉》《网络约架》《新时代的“公车上书”》《见
本书收录了从原始无文字契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时期的民间契约2500余件,包括买卖、雇佣、典当、分家、继嗣、赠送等多种社会经济活动,此外还收录了历代民间模拟契约形式的"买地券"多件,从多方面反映了
豪古德著,李天纲主编,龙大均译的《现代宪法新论(精)/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分革命的宪法、拿破仑式的宪法、王统主义的宪法、议会制度的宪法、民族的宪法、超国民的宪法、自由派的宪法、肯定的宪法8个专题,论述美、法、英、德、瑞士、苏联等欧美主要国家的宪政运动及各类型宪法的产生和变化。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是由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机构院校长、法学教育专家以及国家机关主管法学教育的负责人组成的从事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正式成立于2001年9月25日,由已故有名法
该书主要以中韩刑事司法研讨会第七届、第八届年会的论文为内容。第七届研讨会以“中韩刑事诉讼法修订与施行经验”为主题,涉及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简易程序、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证据开示制度等司法制度及口供运用、电子证据、视听资料等证据制度;第八届研讨会以“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及制度设计”为主题,内容涉及中韩的检察制度、审判中心主义下的诉讼程序改造、侦查制度等司法议题。通过对中韩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改革完善过程中的相关议题进行对比研究,借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践的灵感,为中韩学术交流与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根据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的学法用法需求,紧紧围绕《中央宣传部、司法 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的规定精神,我们精心编排了《“七五”普法:社区居民法律知识读本》。本书精选出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生活很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简要生动的介绍,全书涵盖40余个常用法律法规。同时,书中收录了相关典型案例,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本书结构科学严谨,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社区居民应知应会法律知识进行了准确解读,指导性强,可作为社区居民“七五”普法法律知识培训的重要辅导教材,也可作为社区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常备法律手册。
本书以中国刑事司法为研究主题,选取裴文睿教授(Randall Peerenboom)、白恳教授(Borge Bakken)、曹立群教授 (Liqun Cao)和卡伦教授(Francis Cullen)、所罗门教授(Peter Solomon)以及麦金泰尔律师(Stephen Meintyre) 的六篇代表性文章,分别从宏观理念和微观视角两个层面,综合实证研究方法、比较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国刑事司法的建构和演化生态、犯罪治理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以及刑事诉讼制度的具体运行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呈现中国刑事司法域外研究的多理念、多视角、多方法的立体影像。
本书论述大陆法律思想趋势,介绍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等流派及法律的实在论,法律的经验论,法律的批判说,法律哲学问题和方法论等。书前有译者序及著者概略。
由李天纲主编的《公法要义(精)/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一书是他受聘任埃及大学法学院院长时在该院的讲义。分社会科学目的及方法、法之规范及主观权利问题、法律制度之要素、普通法律行为及其要素、国家职务、及权力分离、国家权力之等14课。著者主张以实验社会学家的态度研究法学。后附:国家之责任及混合审判衙门之判例。
尽管2019年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行政协议的论争与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所以,本书可以看作是为系统研究行政协议理论与实践问题而
王名扬先生有名的《行政法三部曲》同王老的名声一样享誉中国法学界,成为行政法专业的推荐阅读作品。王老《行政法三部曲》的前两部《法国行政法》、《英国行政法》已经在北大社出版。其中前者库存所剩无几,后者已经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
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卓越,或使民主更趋进步,或促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强盛,人民更为幸福。 本社推出此“法学家讲演录”,殷殷之情,端在于增进建设社会秩序之共识,端在于为和谐发展增利器,为建制助其力。当此,我们也向勇敢且智慧的法学家致敬,向年轻的法律人致敬,向关心民主法治的公民致敬。这一群作者和读者,是此社会中的理性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