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是我国台湾著名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民法研究系列著作中的一册,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多次出版,且享有很高的赞誉。2009年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大陆法学研究和教育有深刻影响。 《侵权行为》作者以侵权行为法为研究对象,分别就侵权行为法的基本理论体系、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比较、论述,并贯穿了比较法学、案例法学的精髓,使读者透过每个法律问题,体会到侵权行为法的博大精深,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如电影般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产生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此外,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原创性极强。
作者以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视角,来审视法学的学习,以“至简、实用、可读”的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法学学科的特性、法律人的思维、职业理想,到法律人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论文的写作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导法学院新生迈入法律之门,顺利“登堂入室”。
《行政诉讼调解》力求全面、准确、深刻地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剖析,从行政诉讼调解基本理论入手,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内涵、性质与定位,理论基础,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行政诉讼调解》还特别重视比较研究,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关理论和实证法进行了细致比较,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目标模式、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立法架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立法设想。这些建议和设想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学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号召:法学教育必须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法律职业人的思维! 本书原名为《大学生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初由已故著名法学家谢怀栻先生提议编辑和审定。自 2001 年推出后,本书受到广泛的好评,每年均修订再版。鉴于法科学生在学习法条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司法考试重点难点, 2006 年我社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对本书予以第六次修订,并更名为《学生常用法规全书》。 此后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国家立法动态,结合学生学习使用的实际需要增删法律文件,及时修订推出新版。本版即在第 11 版的基础上增加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刑法修正案(八)》,并根据 2009 年 6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
本书是一本专门写给法科学生的教材。 本书作者借十余年商法教学经验及商事仲裁经验,对商法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概括,形成以资本与金融法律为主旨、颇具特色的商法学教科书。 本书在体系结构上超越法典式教材模式,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商法模式基础上重新整合,形成本书特有的结构。在内容上,本书反映了中国商事立法和司法的现有经验成果并提炼出商法的一般性规则。本书由导论和专论两部分组成。本书特设“商法导论”一编,对有关商法的基本问题和特殊制度予以论述,给了读者一个商法的全貌。专论部分是本书的主体系和重点,详尽阐述了商事公司、证券交易、商业银行、商业票据、商业保险等具体制度。本书对商法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讲述精细,语言简练,充分阐释了现代商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 因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本书分九编共46个案例,对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子女抚养、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与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处理、离婚损害赔偿、继承纠纷与收养、涉外婚姻和家庭法律的适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阐析。书中采用了案情简介、当事人争议焦点、律师代理词、法院判词、专家评析等格式,较为全面反映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有利于读者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和分析婚姻家庭法的理论与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变为活的法律。 本书作者均是有实践经验的法官。书中内容新颖,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作教材,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人员使用,对广大读者也极具参考价值。
《欧洲劳动法的形成》是一部有关欧洲国家劳动法历史的比较研究著作,对劳动法在欧洲九国(比利时、英国、爱尔兰、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与卢森堡)于工业革命肇始及至1945年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劳动法体系之间的相似与迥异之处,而这些劳动法体系是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不同社会群体和相互对立的思想观念之间持续竞争所形成的结果。本书优选的学术贡献是将劳动法作为一个过程或者过程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试图解释不同欧洲国家劳动法之间在形成阶段的发展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法律移植的直接历史关系;第二类是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并行发展背后“内在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该书甫一出版,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劳动法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法治日报》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中专享的法治类媒体,创刊以来始终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履行媒体的职责使命,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 本书作者一直对人大的备案审查工作保持关注,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加大对各级人大开展备案审查工作的报道频次和力度,刊发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稿件,采写了一批选题精到、导向明确、分析深入、文笔洗练的文章,全面准确地报道了近年来备案审查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扩大备案审查制度的社会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4年是民法典实施的第四年,也是民法典日历出版的第四年。接续往年,2024年的日历在日期查看功能基础上,精心挑选涵盖婚姻、继承、合同、物权、人身等方面的101个生活案例,分析案情、普及法律常识。案例按照每周两组依次排列,每周一及周四为精选案例,每周二及周五为相应的法律分析,每周三及周六为相关法条的列举。每组案例都配有音频,从日历中扫码即可收听。每周日的“法律箴言”板块,筛选了法律著作中的经典名句和名人名言,传承法律思想,弘扬法治精神。
本书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宗旨,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全书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 本书的特点主要有: (1)适用性。本教材突出了法学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内容的编写上以介绍具体的法律、法规为主。 (2)互动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及章后的思考题,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动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材内容丰富,章中除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包含有案例分析、小资料、小思考等内容;章后的思考题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巩固基本概念,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
卓冬青等编著的《婚姻家庭法》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本次修订,除了结合《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1年8月13日起实施)外,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2011年4月1日起实施),对第三版的婚姻关系法和涉外婚姻家庭继承法律适用的内容进行较大的修改。本书经修订后,观点更新颖,引证法律更充分,章节布局更合理,语言表述更简练。《婚姻家庭法》从婚姻家庭的理论、婚姻关系法、家庭关系法、继承关系法、涉外婚姻和区际婚姻家庭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我国婚姻家庭法进行系统阐述。同时,对一些法律尚无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社会现象也进行了分析。《婚姻家庭法》体现了婚姻家庭法立法的*要求和司法的*精神,也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既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做
《婚姻家庭继承法练习题集》属于“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配套辅导用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了同步练习题,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内容,真正把专业知识学好。每章都设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等题型。本练习题集的编写还考虑到了法科学生通过法考和考研的需要。
警察权一直是公众和媒体普遍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很多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都和警察有关。公安机关也因此进一步加强了对队伍和执法规范化的建设。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向的研究生开设的“行政法案例分析”课程,以及在湖北警官学院的警察教学和培训中,也时常组织生讨论这样一些案件。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萌发了编写本书的念头,初衷是: ,在当前的大轮训、大练兵中,案例教学是很能取得成效的,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深民警对有关法律和业务的理解和把握。书中选出的案例都是经过媒体报道和讨论的,很多也是基层民警所知悉的。把发生在身边的案件原汁原味地重新演绎一遍,通过讨论,可能更能够收到教育基层民警的效果。我们甚至有一个想法,如果能够将这些案例制作成
《信用证》共有十个章节:主要是解释信用证定义、信用证做法的优点、信用证的实际操作等;信用证合约与UCP内容包括:信用证标准条款的历史、UCP成为习惯法;信用证的种类;买方在买卖合约下开信用证责任;结汇;单证文件;第七章,欺骗则对信用证做法下买方受骗的探讨等;备用信用证;适用法与管辖权等。
朱尔斯·科尔曼、斯科特·夏皮罗著的《牛津法理学与法哲学手册(上下)(精)》是一部法律学、法哲学学科的经典之作,学术价值和意义 重大,全书内容涵盖法理学、法哲学的各个分支和基本问题,全书大约100万字。该书作者为世界领域内 和的四位法学家。全书24章。
本书是法律目前不朽的名著,它以深刻的思想鼓舞民众的权利观念和斗争意识。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后,立即被译成多国文字,迄今已有五十多个译本,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在推进现代法治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该中文版也是迄今为止其著作中专享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用人单位往往因不重视、不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证据意识,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中败诉率居高不下。为此,本书作者借助多年民事法律工作经验,以公平公正的视角,归纳整理了全面的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问题,并结合实践案例点评,为劳资双方在面对劳动争议的时候提出相应的法律措施和实务操作指南,很值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借鉴。
本书被列为21世纪法学创新教材系列。在编著本书过程中,作者努力按照该系列教材总的设计与目标要求,根据本学科的特色和教学实际需要,追踪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力图反映新世纪的特点,争取在现有民法教材基础上有所创新。 首先,在体例上本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对现行民法教材体例做了调整,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还“总论”应有之义,真正体现“总论”的总括性、原则性和基理性;二是突出“人”的意义,将“人法”独立成篇,并置于分编之首,且与总论之“法律关系”相衔接;三是突出知识产权法的地位,反映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四是突出对民事权利保护的要求,除在各篇章中充实了对相应权利保护的内容之外,在全书的后一部分专门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将民事责任制度(权利保护的强制形式)和
《刑法学讲义》 本书是超过800万人关注,引发学法热潮的“法律大V”罗翔教授撰写的一部面对普通读者的刑法普及讲义。 这本书囊括了刑法学所有核心议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从原理性质的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写起,结合年来社会热点案例科普讲解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为读者构筑了完整化的刑法学体系。 罗翔教授以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案例与严谨的讲解,告诉读者,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规避风险、维护权益,更能激发读者以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理解各种社会事件和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启发读者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刑法罗盘(盘点鲜活案例讨论刑法世界的价值基础与人文精神)》 本书共分为以下5大部分:入罪之前、“不等于不”、“寻衅滋事”、罗生门之判、你的权利。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