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导论》,是中国保护中心科研团队在多年研究和实务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完成的著作。 本书揭示价值的具体含义、表现形式和计量方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为问题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与路径。抢先发售提出价值是依附于产(作)品、企业和产业三层次而存在,同时也具有相应的三层次计量方法。本书清晰界定价值的三层次为:产品层次的权益、企业层次的资产、产业层次的产业经济贡献。价值计量方式的三层次为:权益评估、资产管理、产业经济贡献测算。本书围绕价值的层次性问题,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价值理论体系,是本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本书的主要读者为产业相关专业人员,尤其是对管理人员、法研究人员、出版行业不错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物权行为理论最早由德国民法学家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末,新中国的民法学者开始在法学刊物上介绍物权行为理论。但是,由于对中国近代中国民法学物权行为缺乏了解,学者间对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近代中国民法学早已引入物权行为理论,并指导着立法和司法活动。 本书介绍了清末时期,随着西方法学的输入,物权契约逐步进入中国法学人的视野。得益于日本民法学家的著作和演讲,近代的法学前辈们引入了物权行为理论,并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对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的纵向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近代,已经切实地指导着中国的民事立法和审判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