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谦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小组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海内外关于陈伯达的专享长篇传记,以70余万字的篇幅,记述了陈伯达85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身为国民党少校的他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苏与托派的关系,他的被捕和出狱,他怎样进入延安成为的秘书,他如何跃为中共“理论家”、《红旗》总编, 他与、江青、康生、之间复杂的关系,他在“”中怎样由江青的同伙变为的盟友…… 本书作者多次直接采访了陈伯达本人,并访问了众多的知情人,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历史资料,以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现了陈伯达不寻常的一生。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谦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海内外关于陈伯达的唯一长篇传记,以70余万字的篇幅,记述了陈伯达85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身为国民党少校的他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苏与托派的关系,他的被捕和出狱,他怎样进入延安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他如何跃为中共“理论家”、《红旗》总编, 他与毛泽东、江青、康生、林彪之间复杂的关系,他在“文革”中怎样由江青的同伙变为林彪的盟友…… 本书作者多次直接采访了陈伯达本人,并访问了众多的知情人,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历史资料,以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现了陈伯达不寻常的
提起皮定均,您肯定会想起名震天下的“皮旅”,惊叹中原千里突围这一杰作。从一个放牛娃到身经百战的将军,皮定均可谓是中国二十世纪曲型的战将:九死一生,足智多媒……提起皮定均,您不会不想知道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他和张烽在战火中锻造的爱情故事,一直成为人们的美谈:忠贞、体贴;还有千山万水的思念……提起皮定均,您也自然地想起毛泽东主席曾特批的六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您还会想起将军带病去前线督阵,因飞机失事,魂归天宇的最后归宿,令人扼腕痛惜之余,赞叹将军的戎马一生。
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立下卓著功勋者。商鞅变法于中国古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亦远非春秋时代的管仲、叔向、子产等贤士大夫所能同日而语。《改革家商鞅/“通古察今”系列丛书》将《商君书》纳入商鞅研究的史料范围,以商鞅生平为线索,着重分析了商鞅变法实践当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驱民垦草的十大举措,以农战为主的富民强兵基本国策,在对国土构成深入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授田制,以及以军功爵为主、纳粟拜爵等为辅的爵制。孝公去世前,曾有欲传位商鞅的试探之举。惠文王继位后,由于忌惮商鞅的个人声望,在旧贵族的挑唆下,将商鞅车裂处死。商鞅虽死,其法未灭。秦国因此成为战国七雄中强大的国家,并最终一统天下。
全书分为6章,通过80多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120余幅珍贵图片,热情讴歌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抵制列强、粉碎割据、振兴中华而百折不回,进行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因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革命的一生。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程紧紧相连,他始不渝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百折不挠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生的光辉经历折射出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实,因此,要了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就必须了解孙中山曲折奋斗和辉煌壮丽的一生!本书在忠实于读者的前提下,对孙中山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丰富经历,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活动、日常生活细节,涉及他的事业、婚姻、家庭、性格、交友等各方面,以具体事例为主要内容,通过80多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120余幅珍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作为党的集体智慧结晶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尽管他的受到不公的遭遇,仍然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明确提出了关于经济问题的六项主张。 选集传记组编的《画传(1900-1976)》选取了174幅珍贵历史照片、手迹和书影等,极具史料价值,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