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的心灵危机之下,何处寻找安心之道?本书是一本蕞适合现代人读的佛学智慧入门读物。从现代人的日常和体验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佛学看似玄妙的概念,用佛学真正的精神关切,来回应当代人种种的心灵追问,帮助每个感到人生之苦、对环境、人生、自我有困惑的人,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安顿的力量。本书回到悉达多的经历说起,他在菩提树下到底觉悟到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应对生命最初的疑惑的?第二章 观自我 解答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什么叫与自己和解? 四圣谛 五蕴 无我 等概念回应地正是这些疑惑。第三章 观众生 解答的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为何我们常感到孤独?善恶是绝对的吗?菩萨到底存在吗?这一章通过讲解《心经》《金刚经》等经典来回应这些疑惑。第四章 观生死 面对的是人终极的疑惑:为何会对死亡恐惧
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 狞厉的美 ,感受楚辞汉赋的 气势与古拙 ,聆听 盛唐之音 ,融入宋元山水的 无我之境 与 有我之境 ,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 浪漫洪流 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 龙飞凤舞 ,殷周青铜器艺术的 狞厉的美 ,先秦理性精神的 儒道互补 ,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 浪漫主义 , 人的觉醒 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宁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万册。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数据泛滥、认知膨胀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高思维的品质,以审视外部环境和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们没有看透纷繁复杂问题的智慧,就无法界定和分析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需获取的信息及所要做出的决策,我们也会像惊涛骇浪中漂泊的孤舟般,随时都有迷失和倾覆的风险。 批判性思维正是有效应对和降低此类风险的神兵利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进行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无处不在,它不仅决定着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重要性、精确性、公平性、广度、深度等诸多维度,还关系到人类如何在观察、体验、沟通、思考和推理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积极而巧妙的运用、分析、评估、整合和建构,从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作为批判性思维研究领域的权威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 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晚年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 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 善终服务 辅助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 我 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对情感把握精准,对生活观察入微,文字朴实而筋道,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琐事,读起来却尤为动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种种细节虽不经意,却暗含着人生哲理,渗透着中国亲情人伦中美好的情感。 姥姥一辈子勤俭持家,善良敦厚, 慢火熬着自己,暖着别人 。她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尽是些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顺口、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本书是一套帮助你识破逻辑陷阱,迅速提升分析、表达问题的实用指南。在工作中遇到分歧,如何有效沟通、准确表达?面对热搜和复杂的公共社会议题,如何获得理性视角,达成共识?在与家人、朋友讨论时,如何识别逻辑谬误,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被牵着鼻子走?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从十几年的经验中,总结了一套可迁移的思辨技巧与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破 带领读者识别13种逻辑结构,揭开我们身边常见的逻辑谬误; 立 重塑9种分析问题逻辑框架,重塑论证的整体结构; 场景重现 通过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的模拟演练,练习表达。这部分特别邀请辩手詹青云,双方以模拟辩论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思辨力的纠正与重塑。本书源自 看理想 热门音频节目《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整合修订后出版。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 韦伯的对宗教社会学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 研究任务等章节,下篇包括尘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及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章节。该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的归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易经历来被视为智慧之书、群经之始、中国文化的源头,功能丰富,变化多端,奇妙高明,古人用一个 神 字表示它真得很厉害。 其实,易经没有那么复杂,它只是告诉你:处在什么位置,看到什么现象,应该注意什么事,如此而已。 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人事变化的类型,古圣先贤所累积的宝贵人生经验,透过卦爻辞呈现。当我们遭遇某一类型的问题,便可寻找相应的那一卦,从卦爻辞的提示中,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你这样,将来会那样;如果你那样,将来会这样。至于到底该如何做,你自己去选择。经过理性判断与选择的人生,还会犯什么大错呢? 年轻时读易经,后面受用的日子会很长; 年长时读易经,才知道这辈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 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 我的*部著作 ,历史学家彼得 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 自相矛盾 、 守株待兔 、 讳疾忌医 、 滥竽充数 等,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韩非子》五十五篇文章,按内容来看似可以分为十组。组包括《五蠹》、《八说》、《六反》、《诡使》、《亡征》五篇,这组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批判了他所否定的各种社会现象,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论。第二组包括《奸劫弑臣》、《说疑》、《爱臣》、《八奸》、《备内》五篇,较上一组考察的社会现象更集中,重点分析了奸臣篡权的各种阴谋活动,还分析了宫廷内部潜藏的危险。第三组包括《孤愤》、《说难》、《难言》、《和氏》、《入主》、《问田
阳明心学用一句话说完:善良出能力!通俗点讲就是,让善良的人有力量。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学了几年的心学还是不太明白,这是因为在心学整个体系里王阳明本身就是那个密码。因此要想讲透阳明心学,一定要讲到王阳明的生活、思维、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把王阳明讲 活 了。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按照时间顺序,从王阳明的出生讲起,到王阳明去世为止,包含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其思想体系如何从萌发到成熟;中卷,深入浅出讲解阳明心学体系构成的 元素型结构 ( 良知 心即理 致良知 诚意 格物 致知 等),阳明心学的 奥秘以及如何学习阳明心学等:下卷,讲王阳明如何善心不愚,跟随自己的直觉,践行自己的思想--知行合一,勇于改道超车,最终走出了自己 致良知 的人生道路。 人不违背自己的良知(良心),才能常快乐。
《道德经说什么》是西安交大哲学教授韩鹏杰对《道德经》的通俗解读,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的经典本为依据,回归老子的创作初衷,为读者还原一本去神化、去玄妙化的真实《道德经》。韩鹏杰指出,《道德经》本质上是一本有关领导学的经典,其成书目的是为当时的王侯、士大夫、圣人这三类领导者,解答治国之道、为官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困惑,引导其成为有德之王、有德之士、有德之圣。他精研《道德经》数十年,以独有的 以经解经 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对《道德经》进行了逐章逐句的精妙解读。在他形象生动的例证和旁征博引的拆解下,读者可以快速了解《道德经》中的思想与智慧,进一步为自己导生活之道,成有德之人。
《存在与虚无》(作者萨特)一书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萨特在法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受到德国哲学深刻的影响,比一般法国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要艰涩得多。因此,《存在与虚无》在法国人看来也是一本相当难读的书。
《全然的自由》是全面介绍克里那穆提一生教诲的言论,也是一部广泛而根本的作品集,总括他一生中不同阶段对自我、冥思、爱、冲突烦恼、生死奥秘、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等的真知灼见。
哲学始于惊奇,它永无止境。如果你曾仰望星空,好奇过万物因何存在又由何构成,如果你曾徜徉林中小径,叩问过人生有何意义和价值,如果你曾因美而诧异,为不义而震怒,目睹苦痛而心生怜悯,感于生活空虚而满怀惆怅 那么,你就已经走在哲学的道路上了。 这条路上,从来都不乏先行者。他们或坚定,或犹疑;或激扬神采,或孤僻避世;或名满天下,成为王公贵胄的座上宾,或众叛亲离,抱住街头遍体鳞伤的老马泪如雨下。这些哲学家性格不同,境遇各异,但他们被同一种求知的激情所萦绕,就世界、真理、政治、道德和艺术等人类社会的奠基性问题领域,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威尔 杜兰特以渊博的学识和优雅的笔触,将艰深的哲学写得极富人情。他引领读者走近先哲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看这些人类史上最杰出的头脑如何与所处的时代碰撞,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 四时之外 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 天趣 问题;《南画十六观》,以 真性 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 量 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 时间 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世界上zui快乐的人 2002年明就仁波切参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理查德?戴维森主持的实验研究,被测出大脑中的快乐指数在禅定状态中跃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让科学家以为仪器坏了,被《时代周刊》杂志誉为 世界上*快乐的人 。 享誉世界心灵导师、禅修大师明就仁波切,在《世界上*快乐的人》一书中,阐述了他是如何通过佛法禅修克服童年时代的恐慌症,获得内在真正的快乐的。他首先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禅修困境与状态,然后通过个人体验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揭开快乐的秘密,*后给出具体的方法,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官知觉去做各种禅修练习,达到非比寻常的快乐。 世界上zui幸运的人 21世纪被称为 焦虑年代 ,焦虑已成为人类的长期症状。由于种种生活难题的纠缠,人们看待自身与世界的视角受到很大局限,以为生命就是如此
本书通解《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是为当代人量身定制的老子思想入门读本。 全书通过比对权威版本,复原最接近老子思想本义的《老子》原文,从先秦典籍的原始风貌中参悟真正的老子思想;全面吸收古今中外大家的研究成果阐释经典,将孔孟老庄和叔本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对照解读,融会东方智慧和西方思维,揭示古文背后的深刻道理和丰富内涵,理解伟大思想家在面临相同问题之时不谋而合的应对逻辑,尤其是老子思想穿越时空、普遍适用的伟大特性。本书重视将古典文本纳入现代人的认知框架和人生困境,为读者提供解决现代生活焦虑、迷茫、内耗和痛苦的启示,以摆脱情绪困扰。
《哲学研究/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发表的思想是作者过去十六年来进行哲学研究的结晶。它们涉及许多论题:意义、理解、命题、逻辑等概念,数学基础、意识状态以及其他论题。我把所有这些思想写成一些论述,即一些短的段落。它们有时成为关于同一论题的拉得很长的一根链条;但有时我又突然改变,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