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黄宗义、章太炎、梁启超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精神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500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欲成大事者,王阳明!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触摸王阳明的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它的真谛。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其内容全面丰富,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道德规范、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仁义礼仪、名利得失、修身养性、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众多内容于一体,荟萃了中华民族春秋时期的文化精髓。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
他曾是叛逆少年,却潜心研究学问,创立阳明心学;他是军事帅才,几次平叛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他居官场半生,只要他肯,功名富贵便唾手可得;他能出奇制胜、阴谋阳谋,把各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但他也一生历经坎坷——廷杖、大狱、刺杀、被贬、被诬……他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家庭、幼年、游历、应试、被贬、悟道、讲学、剿匪、平逆,等等。在紧凑的阅读体验中让读者全面了解一代传奇圣人的跌宕人生,真正明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真正的伟大,是像王阳明那样的第一等人物,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这样的人物。”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曾担任周朝的史官,负责管理国家的图书。后来,周室衰微,老子决心归隐。当他来到函谷关时,把守此地的长官尹喜向老子问道。于是,老子就写出了这部流传千古的《道德经》。写完书后,老子便骑着青牛匆匆而去,从此不知所踪。
大学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问大于生命:生命受学问支配,徐迟笔下的那种“白吃天才”是。还有一种,生命大于学问:生命因学问的滋养而变得更加饱满丰富,乃至气象万千。李泽厚即是如此,既有漂亮的羽毛,也有俗气的辫子。哪能可贵的是,他摆弄起来都那么自然。自然就讨人喜欢。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圆来如此》将人生、社会及宇宙万物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简约为圆,并探究其因,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圆来如此”的和美世界。读本书,犹如赏圆,心有圆满则安宁不争,心中圆润便不会因特别而失衡焦虑。循环往复的圆,仿佛宇宙之永恒,彰显出生命通透、人生自在、社会和谐及万物自然;又宛如心旅,不仅使我们感到内心与外界平静、祥和,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做好人生规划和控制,特别是能警醒处在事业高峰期的人,学会反思,懂得“千里之行止于足下”,方能实现归零的圆满人生。该书是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及感悟等碎片化信息为基础加工而成的散文与诗歌作品集,有新意、有哲理,耐人寻味。
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历史认知,必须在现代的自我理解过程中展开。在世俗化的人本世界,“上帝”既死之后,占据上帝之位的却是基于主体之人的“价值”,价值的僭政构成了虚无主义困扰的本质。而1990年代以后,价值的生产在中国终于被纳入了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建与中国的重建不可避免地关联在一起,而中国思想与中国政治的成熟无疑是中国重建的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天下思想在这个重建过程中必将自身展现为一个深邃广袤的远景思想空间。本书对现时代的精神生活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内容包括:现代精神生活的内在困境;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自我理解;天下思想与现代性的中国之路——中国问题 中国道路与中国思想论纲。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理论呈现出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和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的过渡性质。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比较模式,打破了过去以“体用”学说为代表的旧的“范式”。另外,他还开创了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儒学研究的新境界,将以往肤浅的比较和解释深入到本体论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层次。从这一点来看.梁漱溟的一只脚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开创者之一。但同时他的思想还带有旧时代的痕迹,用贺麟的话来说,他“一面重新提出儒家的态度,而一面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亦未完全逃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圈套”虽然我们不能将梁漱溟所说的“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的说法完全等同于以往的“中体西用”说,因为在梁漱溟这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意义
《尚书礼记(国学经典精注精译)(精)》由高山译注。 《尚书》意即“上古帝上之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由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雌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
《老子》即《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出版在原文基础上,加以 的注释、通俗的翻译以及简要的导读,以方便读者学习这部先秦古典名著。
本版《大学中庸诵读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图文并茂,版式活泼灵动。本书大字注音的同时配有相应情节的插画,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过程,汲取知识。
《通书》是周敦颐读《易经》的心得。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不足三千字,但是从宇宙万物的起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这里都有,可说是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结合得极好。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儒释道三教,把儒释道的智慧通过《易经》的读书心得凝结在一起。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然而他现存的哲学著作只有二百多字的《太极图书说》和不足三千字的《通书》,《通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通书》本身的价值已经介绍得很清楚,而《通书九讲》是冯学成给学生授课的讲义,他将《通书》的智慧和禅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经历糅合在一起,结合社会现实,贡献了一部冯氏通书讲记。他认为《通书》可以优化我们的智慧,美化我们的道德,强化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料理自己的心性,从而更好地处理身
本书是由尚智丛编写的《传教士与西学东渐》。《传教士与西学东渐》的内容提要如下:西学东渐300年,其中有顺利之时,也有磨难之日。随着时代的变革,西学东渐的主题在变化。 300多年中,中国在社会思想、结构、制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就是东渐之西学。
西学东渐历时300多年,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从1582年利玛窦入华传教到1724年雍正禁教,历时140多年,跨越16世纪至18世纪、明清两朝,其工作主要归于传教士;后一时期从1811年至20世纪初叶,近100年,集中于晚清,其工作不只归于传教士,还应归于西方商人与平民教授。1900年以后,由于留洋学生的归国,中国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一定的规模,中国人开始了自主地引入西学,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渐显式微,退居次要地位。本书主要介绍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历史活动。因此,对1900年以后的西学东渐不拟多作涉及,特别是由日本转口输入的西学,本书并不涉及。
近年来,文化问题成了世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又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所谓“文化热”和“国学热”。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进行反思,对古代典籍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再诠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深入研究中国哲学,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抵制民族虚无主义,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区别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对人类文化史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中国哲学富于无神论和辩证思维的传统。先秦哲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