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一部专门系统全面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位列“十三经”之一。《孝经》不只是教导每一个个体如何行孝,还是儒家对所希望的社会给予安排的一种政治秩序。全书分18章,仅1800余字,却完整表达了孝的内容要求、价值意义,涉及个人修养、家族传承、生命关怀以及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与实践。认为孝是人生修养的逻辑起点,通过认真践行孝道,可以夯实修齐治平的人生修养基础。同时,《孝经》将“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从而达到移孝作忠,其目的是构建一个以孝为基点的和谐社会,让人们和谐和睦的共同生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部对幼童给予知识启蒙教育、思想训导、行为规劝的启蒙读物。以《论语·学而》篇第6则“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
本书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主导位置,它不仅影响了华人的思想及言行举止,也成功地影响了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人民,成为他们国家文化中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本书从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之间的互相消长与冲突入手,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出传统儒家伦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充实和改造自己,并逐渐成为我们民族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动力资源之一。
《蔡元培讲伦理学》将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两部专著合订出版。前者是我国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作者从厘定伦理学、伦理学史等概念入手,对中国从上古到宋明时期的伦理学作了系统的探讨,不仅叙述了各个时代总的特点,而且就各时期的重要流派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后者虽名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实际上是给全体国民所写,是他的培养健全人格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本书集中讨论了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中引起的伦理问题。本书从伦理与信息革命,隐私与个人陷私,员工和隐私交流、软件一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技术企业和网络企业中的伦理问题,因特网上的伦理问题、信息技术和社会等七个方面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的伦理问题和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引起的其他企业的伦理问题。本书将伦理学的普遍原理与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我国古代家训肇端久远,从产生于殷商之际的《周易·家人卦》中,可窥见上古家训之一斑。后来历代虽然都有家训产生,但大多只是从来一侧面对子孙加以训诚,直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问世后,古代家训才系统化起来。此后,历代递相仿效,遂使家训文化蔚为大观。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从中获取其精华部分来应用于当前的家庭教育。
塞缪尔·斯迈尔斯编著的《品格论》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列举了哥伦布、拿破仑、华盛顿、培根、法拉第、达尔文等伟人的事例,生动地告诉人们: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积累的 品格,如坚韧的意志、积极的朝气、实干的精神、节俭的习惯等,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这些品格不仅是个人,也是一个 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本书在 一百多年而不衰,陶冶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无以数计的 人物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这本书的影响。 的青年人仍然能从这部经典作品中汲取力量,去开创自己充实而美好的人生。正如《泰晤士报》对本书的评价:“它就像人生的北斗星,永远照耀着那些曾经阅读过此书的人。”
本书以对话加漫画为形式,以现代人生活故事为内容,介绍中国禅宗思想文化,用以体现禅文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台湾现代禅出版社授权出版。
......
塞缪尔·斯迈尔斯编著的《品格论》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列举了哥伦布、拿破仑、华盛顿、培根、法拉第、达尔文等伟人的事例,生动地告诉人们: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积累的 品格,如坚韧的意志、积极的朝气、实干的精神、节俭的习惯等,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这些品格不仅是个人,也是一个 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本书在 一百多年而不衰,陶冶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无以数计的 人物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这本书的影响。 的青年人仍然能从这部经典作品中汲取力量,去开创自己充实而美好的人生。正如《泰晤士报》对本书的评价:“它就像人生的北斗星,永远照耀着那些曾经阅读过此书的人。”
......
......
《文明基因:孝诚爱》系列丛书,通过捕捉人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令人难忘的情境,引导孩子、老师和家长进入道德思考状态,使人“过目难忘”;归纳、提炼、列举出一组组人们应该记住,却往往忽略的数据,引发思考,让人“心中有数”;依据“过目难忘”的场景和“心中有数”的数据,设计若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试题,使孩子、老师和家长在共同解答数理化试题中解答人生课题,使德育教育鲜活生动,真正做到“学而习之”;链接古今中外孝、诚、爱、仁的道德故事和经典美文,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达到“融会贯通”。 本丛书的突出特点是探索将德育教育与数理化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德育教学情景交融、落小落实,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在人们的生活、学习
《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是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助理、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云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中华义理》辑刊主编陈杰思(曾在中华书局出版过图书)主编的,一套十册,分别是《礼》《仁》《孝》《忠》《信》《智》《毅》《廉》《义》《和》。本套教程选取中华经典中的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价值观念,从浩繁的古代典籍中分门别类地作出细致的、全面的梳理,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实际,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当前的国学经典教材编写中别具一格。
《呻吟语》是明朝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自己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 《呻吟语》全书包括《性命篇》、《存心篇》、《伦理篇》、《问学篇》、《养生篇》、《天地篇》、《世运篇》、《圣贤篇》、《人情篇》、《广喻篇》等篇章。本书在编排时是按照国内通行选目编译的。
《孝经》是一部专门系统全面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位列“十三经”之一。《孝经》不只是教导每一个个体如何行孝,还是儒家对所希望的社会给予安排的一种政治秩序。全书分18章,仅1800余字,却完整表达了孝的内容要求、价值意义,涉及个人修养、家族传承、生命关怀以及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与实践。认为孝是人生修养的逻辑起点,通过认真践行孝道,可以夯实修齐治平的人生修养基础。同时,《孝经》将“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从而达到移孝作忠,其目的是构建一个以孝为基点的和谐社会,让人们和谐和睦的共同生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部对幼童给予知识启蒙教育、思想训导、行为规劝的启蒙读物。以《论语·学而》篇第6则“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女性主义伦理价值观。从该价值观所涉及的概念——女性主义开始论述,阐述女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女性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