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它理论,如直觉主义,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道德观。应当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对这种选择的哲学描述只能是:它是相互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适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能高效地自主学习、成功地沟通说服、清晰地讲解一件事的人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他们都掌握了让大脑又快又好地接收信息的诀窍。本书用简明易懂的图像、游戏、谜题和测验形式介绍了12个源自认知科学的原理,告诉你如何把输入大脑的内容牢固地留在那里。本书行文轻松诙谐,是书中原理优选的范例,能帮你在需要沟通的场合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多管齐下地进行精准、高效的输出。无论你是要宣讲PPT、授课、主持会议还是自学知识,本书都能让你耳目一新,明白如何才能让大脑快速理解、认可并记住信息。同样,这些认知原理也能帮你绕开别人挖的坑,不被铺天盖地的营销洗脑,在信息噪音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是对当代政治哲学影响*的外国伦理学名著,为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属于*自由主义。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自然状态理论,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国家;超越*限度的国家;乌托邦。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问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苟无学术史,则凡前人之知,无以为后学之凭借,以益求进步。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求得之者,或即前人之所得焉,或即前人之前已得而复舍者焉。不惟此也,前人求知之法,亦无以资后学之考鉴,以益求精密。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相求者,犹是前人粗简之法焉,或转即前人业已嬗蜕之法焉。故学术史甚重要。一切现象,无不随时代而有迁流,有孳乳。而精神界之现象,迁流之速,孳乳之繁,尤不知若干倍蓰于自然界。而吾人所凭借以为知者,又不能有外于此迁流、孳乳之系统。故精神科学史尤重要。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顾尚无伦理学史。迩际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磐如烛,几有互相冲突之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学,悖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其丰富的文献上得到显现。但到目前为止,在伦理学中很少见到对悖论的批判性研究。在伦理学的前沿工作中,《10个道德悖论》首次为道德悖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提出了10个不同的、原创的道德悖论,挑战了我们某些*为深刻的道德观点。这本具有创新性的书追问了道德悖论的存在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并且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了悖论能够在道德和生活上教给我们什么。
道德是人类心目中至高的向导,是人类贵的情感,是“人民的国家中一种推动的枢纽”。了解伦理学,也就是在亲近道德,也是对人类情感深切的表达。 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深度,丰富我们的生命内容,并籍此重新回到人的本质,找回追寻幸福的基本方向。 《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由黎瑞山编著,100个故事,带您进入伦理学领域!
当人们听到“逻辑学”这个词时,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 大多数人知道这个词,还知道这是一门学科;说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逻辑学到底讲的是什么。 蒋巍巍著的这本《我的 本逻辑学入门书提升思考力》摒弃刻板的理论讲解形式,以图解的形式讲述深奥的内容,传授给读者关于逻辑学的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知识,提高读者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思维推理和论证能力,让读者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乐趣。
本书包括相对独立的三卷:英文卷、中文卷、画册。卷一系英文,分为三篇。上篇提供一个中国色情文献的历史概览。中篇包括一个简明的中国春宫画史概要,以及一个稍为详细的明末春宫版画述说。下篇是对翻印于卷三的画册《花营锦阵》中的题跋的注释性翻译。卷二是中文资料。在这卷中,汉学家们可以看到卷一中提到的大多数中文著作的全文。最后的卷三是春宫画册《花营锦阵》的翻印本,是用我收藏的那套古印版印刷的。
改变金融失序状态,顺应金融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金融伦理规范。然而,现代金融的技术革命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同时,遮蔽了金融的价值取向和主体德性问题,伦理资源供求矛盾成为了制约现代金融持续而健康发展的现实难题。本书把金融体系视为伦理实体,通过对金融体系内部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的分析和反思,从理论上探讨了建立合理金融秩序的伦理基础,并根据金融发展从宏观到微观,道德发展从他律到自律的逻辑,初步建立了包括金融制度伦理、金融市场伦理、金融机构伦理和金融个体道德的金融伦理理论架构和相应的伦理原则规范体系。本书对各层次金融伦理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实际,提出了综合运用价值引导机制、制度强制机制、文化提升机制和教育疏导机制优化金融伦理秩序的现实路径。由此,
《新视野教师教育丛书·当代教育伦理学译丛:伦理学与教育政策》于1978年初版,2010年再版,是R.S彼得斯主编的“国际教育哲学文库”中的一本,也是美国教育哲学界知名学者的经典作品合集。虽然该书关注的是西方当代教育领域中的政策议题,但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教育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无论从讨论的内容还是讨论的方式来看,均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这些政策主题及其核心概念进行的规范研究。 这本书中的诸多文章都是由美国教育哲学界的知名学者撰写,集中讨论了自由与大学,学生权利,自治、自由与学术教育,平等与多元主义,技术与工作等五个方面的主题。这些探讨既与教育哲学中经常受到关注的概念,如自由、权利、平等、文化多样性等紧密联系,也与自由、权利、平等、文化多样性等概念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制度背景与政策辩论
《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近代*部伦理学史专著,是*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以科学的方法辨析其优长和缺失,为我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事实上,怀疑论的幽灵一直萦绕在哲学的所有领域。一段时间以来,其在道德哲学领域 主要的化身便是道德错误论者。道德错误论者认为,日常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话语包含了一些站不住脚的本体论承诺。其后果是,日常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主张一致不为真。本书不仅从当代的,也从历史的维度入手探讨道德错误论,以期对元伦理学史以及当代元伦理学的理论化做出贡献。
本书收录了十次列维纳斯访谈,于1981年2、3月由法国文化广播电台播出,这些访谈也是对列维纳斯思想再忠实不过的导读——它以其忠实向话语保证了它的作者的在场。在这里,列维纳斯亲口讲述其现象学的致思之路,从《从存在到存在者》和《时间与他者》,到《总体与无限》,再到《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并梳理了其伦理现象学的核心概念:ilya、实显、秘密、自由、脸、责任、替代、见证、荣耀……列维纳斯以口头的方式捍卫一个被挑战和被误解的书面话语,让它重新运作起来,并让其经历当下的考验,经历他人的考验。
你知道亿万富翁、首席执行官、运动员和科学家如何以不同方式思考并避免错误吗?你知道如何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快速而自信地做出复杂的决策吗?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很重要。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心理学的实践,建立了30种揭示真正智慧的思维模型。这30种思维模型通俗易懂、离我们很近、干活满满且能立即见效,包括艾森豪威尔矩阵、多米诺骨牌、三七法则、遗憾最小化、鲍威尔法则、贝叶斯定理、黄金法则、鱼骨图、墨菲定律、奥卡姆定律、帕累托法则、史特金定律等思维模型,教会我们如何更快速、更明智、更全面地思考,为我们的思维赋能,更科学地做出决策。在思维模型中思考,永远领先一步! 思维模型就像给在树林里寻宝的人提供一张藏宝图,提供了即时理解,为读者提供了最终目的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