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史》(1833/34)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谢林以高屋建瓴的方式阐述了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谢林本人后期哲学的演进过程,其中不但包含着他对自己的早期哲学的检讨,更包含着他对黑格尔哲学的详细的批判分析。本卷收录的另外两篇著作,《为维克多 库桑先生哲学著作所作序》(1834)和《哲学经验论述要》(1834),从不同方面补充或进一步阐发了《近代哲学史》中的相关思想。这三篇著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近代哲学史》对于理解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解谢林的后期哲学、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中的定位、谢林与黑格尔的关系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你是不是也对种类繁多的国学典籍头疼不已?你是不是想要一套轻松有趣的国学入门书?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就带读者分清了国学的各大门派,理清了国学的来龙去脉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家 就像HR,*会处理人际关系,把国家秩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道家 向往自由,推崇无为而治,offer送到手里都不接; 法家 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用开公司的套路,把国家一步步做大做强; 墨家 的核心思想 非攻,兼爱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peace and love ; 玄学 就是摸鱼哲学,清谈就像在公司例会上扯淡; 理学 是儒学的全新款式,说社会秩序也是自然规律,要追求 天理 ; 心学 专门跟理学抬杠,说人心就是 天理 ,要知行合一,追求 良知 。 本书延续了半小时
《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此次出版为英汉对照版本,中文译文采用赵复三译本。
作者认为,人出生的时空结构联系着他的生命信息,这是中华先人的一个伟大假说。近两千年来命理的理性探索,本质上是对这一假说做出的实证。囿于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正是运用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工具,对它进行“新一轮”实证的时候了。 《命运的求索:中国命理学简史及推演方法》的工作,主要在于发掘和整理命理学在理性探索方面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推演方法的演变过程。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挖掘和整理,辨别精华和糟粕,使这个在俗文化中存身了千年的传统学问能够正式跨入庄严的学术世界。
哲学史是一部漫长而波澜壮阔的史诗,始于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犹如一条奔放的大河,千折百回,气象万千。在作者眼中,哲学的历史就像是一场探险,在一批探索者的带领下,已经绵延数个世纪,*后找到的宝藏可能足以颠覆人们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让人类知道生存的终极意义。 什么是哲学?我们对它有何期待?其 用处 何在?我们是否还需要它?在这个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人类位于何方?如何面对我们内心的不安?面对这些问题,作者将哲学史划分五个伟大的时代,在书中娓娓展开,直至答案揭晓。 本书将当代哲学主题总结为 爱 爱能够把人类固有的那些可爱之处变得伟大,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共同体概念,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舒适宜人的,而且我们希望这样的世界也可以属于我们的爱人、孩子以及未来的人们 。在这里,哲学是对好生活的追寻,是
内容简介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历代祖先留下的宝贵资产,其中包括无数的器物、各类的制度与丰富的理念。而历久弥新、塑造民族心灵的是理念。今日谈国学,显然侧重于对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不过,若想重振传统理念的生机与活力,国学首先要面对三大挑战:第一,如何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对儒家思想的钳制与扭曲?第二,如何化解宋朝以来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家的误解与批判?第三,如何回应西方文化对理性思辨的要求? 若要探讨国学对人生有何启发,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作者撰写本书的心意,是希望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政体对传统理念的扭曲与压制,回归先秦时期的儒家与道家。克服三大挑战,回归国学原典。由学习而理解,在实践中品味,知之好之乐之,再创文化新机。儒家提供处世原理,道家示范自处之道。修己安人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共3篇,包括希腊哲学、希腊化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
《写给大家的西方哲学简史》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哲学大师伯特兰 罗素的代表作,本书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书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黑格尔的 哲学史讲演录 (一般简称 哲学史 )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 哲学史 ,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 德意志思想体系 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 自然辩证法 里,对黑格尔 哲学史 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一九一五年列宁在瑞士期间于百忙中抽暇读了黑格尔三大巨册 哲学史 ,并且还作了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 哲学史 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这个译本是根据格洛克纳(Hermann Glockner)为了纪念黑格尔逝世
钟泰(1888 1979)为现代学术思想大家,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尤精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一家言。2021年末,《钟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单行本,以应大众之需。第一批包括《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理学纲领》《古诗讲义》四种。 192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十年之时,钟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一反胡适 以西释中 的研究模式,采用独特的 以中释中 进路,明确表示 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 。全书分为四编: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学史,近世哲学史。 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 , 上下详其源流,彼是辨其同异 。首言上古之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渊源;次言王官六艺之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点;再次由老子、孔子至龚自珍、曾国藩,分列人物117位,详细论述。体
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不断修订完善,脱胎于弗兰克 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有趣的是,梯利当时未有出版打算,仅仅是想阐明其对历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属于学科门类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融入了后来修订者的编辑理解,这让书籍更加完善、科学。本书大纲简洁明了,分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大块,三编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英文,对照阅读。全书字数接近七十五万,规模宏大;译文精准严谨 我们的初衷是让更多学人、哲学爱好者,一起了解并传播西方哲学,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牵引、指导我们。这是一部内容优秀精良、不可多得的哲学经典著作。
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哲学”、“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六章对西方哲学史做了全面的介绍,以完整准确地、从发展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原著出发,占有手原始资料,力图从广阔的哲学—文化环境和哲学家本人的思想实际阐发哲学史,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奉献给读者一本通识性的哲学读物,是普通读者了解学习哲学以及哲学系考研学生的图书。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儒释道共奉的经典?故宫三殿、清华大学的校训、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和《易经》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强不息、物以类聚、正大光明等常用的成语都出自《易经》?身在职场,我们怎样运用《易经》的智慧与领导、同事相处?……本书凝聚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易经》的精华和成果,作者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易懂。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易经》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卦爻辞的解读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详细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句爻辞,帮助读者懂得知变应变的法则,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易经》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六十四卦,对应着世界和人生的六十四种场景,每个场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本书中,罗素辟有专门的章节,着重介绍那些在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罗素认为 哲学家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的 ,因此在写作本书时,他特别注重阐述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历史关联。 本书内容分为 古希腊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大板块,由古希腊文明说起,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原子论、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 一直说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 书稿章节明晰,内容详实,语言通俗,原版全书数十万字,规模宏大,本版使用了意译方法,在不损失原意的前提下,保持了原著逻辑严谨、晓白流畅的风格。
获得自知之明常常被描述为哲学探索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某种自我认识常常被认为是我们作为人类代理人或人类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自我认识被认为既是人类寻求智慧的开始,也是人类寻求智慧的终点,因此,它与哲学的理念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因此, 认识你自己 这个命题吸引了不同背景和不同立场的哲学家。本书用1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个命题,涵盖了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埃德蒙-胡塞尔或伊丽莎白-安斯科姆的许多哲学家的方法。同时,在各章之间插入的简短思考表明,对自我认识的寻求是文学、诗歌、绘画和从荷马开始的自画像的一个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