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如果另一个星球上的智慧使者来到我们现在的这个地球,一定会发现这个星球上的人的外部生活表现得是那么优秀、独特,在他周围聚集着巨大力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是在他所创造的艺术中却暴露出其内心的贫乏和软弱,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实在令人震惊。是的,现代人比普罗米修斯、伊卡洛斯、孙悟空以及任何神话中的英雄都更强有力,可如果转向我们的小说、戏剧、绘画和雕塑所反映出的人的形象,看到的则是一个混身上下布满窟窿和缝隙,没有面部特征、充满疑虑和否定、终有大限的生灵。这种鲜明的对照是可怕的,“它反映出人危险地落后于他自己的创造发明”。现代艺术向我们敞开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惑,追寻着在无神的世界中如何安顿精神家园的迷茫。
作者认为人对世界万物的基本态度或关系有两种:一是主客二分,一是天人合一(指主客不分,物我交融)。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 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为主导。 本书以此为纲,论述了中西哲学的发展线索和各自的一系列特征,把中西哲学的各大流派思想观点放在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同一条历史长河中对它们作纵向的考察,并由此而集中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哲学向何处去?二是哲学何为?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历史”与中篇“理论”就是对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和思考,下篇“哲学与哲学家”是以主客二分天人合一为主线对中西哲学史上的重要派别和哲学家所作的具体论述和比较研究,从而对上两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论证。作者认为,西方现当代哲学由于不满意主客二分的传统而兴起一股类似中国天人合一以及哲学与诗相结合的思潮,
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4篇,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阶段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讨论思路。全书正文内容分为“总论部分”、“理论部分”、“海外回响”、“个案分析”四个部分,“附录”内容为两篇综述。这些论文的特点是主题突出,讨论深入,是围绕中西哲学不同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力图突破过去以西方哲学为依傍的传统做法,为未来的哲学比较研究乃至哲学本身的发展寻求新的空间,体现了大胆探索、力求创新的理论热情和勇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相当的启迪意义。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的哲学辑刊。它立足于当代世界哲学的发展,探讨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开展中外哲学之比较。本论集自1994年出版以来,迄今已出版共六集。为了进一步加强本论集在中西哲学比较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力度,本辑推出以道家与当代哲学为主题论述的专集。
《本体与诠释》已出版了两辑,现在第三辑也即将出版。辑定名为《本体与诠释》。第二辑定名为《本体诠释学》。本辑则定名为《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本辑原拟集中在中国经典的诠释论题的讨论,但因目前学界对诠释的本体与方法的讨论似尚未成熟,应存在着宽广的理论探索空间,因而再加强中西对本体与诠释理论的认识,必能更进一步地带动学者对目前中西诠释理论的兴趣,也更能裨益中国诠释学的深度与更大幅度的发展,自然也将促进学者对“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与“哲学诠释学”(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的比较认识及其对重建中国哲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学的相关性的重视。
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问题是本次讨论会的中心问题。对这一问题,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政治的建构应包括七个方面:(1)政治权力及其的合法性认识;(2)政治制度与政策的理论原则依据;(3)政治关系形成与互动的认识依据;(4)政治行为与选择的价值依据;(5)政治观念、心态及信仰的价值依据;(6)政治道德的合法性认识;(7)政治目标的合理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