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死亡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有死的人类。到底什么是死亡?如果说顺天应时的古人对死亡尚有几分乐天知命的达观的话,现代社会由于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撑,死亡越来越被边缘化。人们刻意回避死亡、制造死亡禁忌,营造一种没有死亡和看不见死亡的人生与社会,死亡是什么的问题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和思考。然而,死亡不会因为人们刻意回避就推迟到来或者不再存在,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就放弃它存在的意义。 本书指出: 死亡是涉及人类生前、死后和死亡过程的认知图式、信念信仰和意义体系。 本书从 自然生命的结束 和 生活世界的解体 两个维度梳理了死亡的生物过程和社会过程,其中既涉及心肺死亡和脑死亡、濒死期、生理死亡、心理死亡等关于死亡的生物过程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又从公民身份的结束、社会关系的结束、人伦世
科学无处不在。它使我们能去往外太空、探索人类演化的关键,以及治疗十数年前还在肆虐的疾病。科学也威胁着我们,看看核毁灭、人种论和环境污染便知。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两者呢? 《科学哲学》一书讨论了这些问题,也论及关于科学的其他方面。它展示了科学本身,连同我们学习它的方法,是如何在晚近几十年急速变化的,又特别检视了科学学的源起 托马斯 库恩、卡尔 波普尔和保罗 费耶阿本德等人的思想 和后续发展。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首要的核心问题,对于理解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乃至科学知识都至关重要。本书在阐述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波普尔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从根本上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巨大的方法学上的意义。
该书从较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伦理,认为凡是科学技术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引发的所有关涉道德、义务、责任、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均应属于科技伦理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考察科学技术的伦理全貌,试图建立一套并列关系的论域分类体系,试图用科学技术本身为参照系,衡量科学技术与各种伦理问题涉及领域的关系为逻辑,尝试对科技伦理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本体域、主体域、客体域、学科域、工程域和管理域六个部分。希望这种观察能够准确梳理、表达和评价当代科技伦理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创新性的观点和意义,给人以有益启示。
科学理论的演变与科学革命的机制,对于理解科学进步以及进一步思考在科学中如何做出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书除了讨论科学理论的常规演变外,着重探讨了涉及科学理论中重大演变的两种方式,即理论的还原与整合,突出阐述科学理论还原与整合的结构与逻辑;结合当代科学所关注的焦点,本书探讨了 当前把生物学还原为物理学-化学的困难之所在 。为了评价科学理论的进步,本书还讨论了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并重点探讨我们所提出的科学理论的评价机制和原则(三性标准)。
市场化所驱动的金钱崇拜,导致崇高精神的边缘化,使人文精神处于危机之中。有人把人文精神危机完全归结为价值观念转换和商品经济,却忽视了虚拟技术的进步。虚拟技术的出现,让困顿中的人性顺应时势地找到了一个逃避金钱困扰、世俗束缚和人性扭曲的世外桃源。人和文化的虚拟化栖居或者遁逃作为新的人文的生长点,并非天然就是上帝的选民,一开始也饱受争议。乐观主义认为虚拟技术使人类未来更加美好;悲观主义认为数字化、虚拟化以牺牲人类自由和世界的多样性为代价,走向了人文精神的对立面;中立主义对虚拟技术一手打击,另一手赞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见解,以理性沉思、哲学追问的方式引出非自明的“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这一核心问题。 本书从虚拟技术负荷人文价值过程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的逻辑起点和形态、虚拟
20世纪末工程哲学的兴起,彰显了哲学研究中迷失已久的人类造物活动一一工程一一的重要地位。哲学的“进化论转向”为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且,进化论在“自然一科学一技术一产业一经济一社会”的知识链中存在“工程”环节的缺失。因此,依据哲学视野研究工程演化观,一方面,有助于对工程有更全面的认识,促进工程哲学的深化和丰富进化论的理论宝库;另一方面,对当代工程实践中树立新的工程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工程概念进行多维度的梳理,从哲学层次给予界定,工程是集成与构建人工实在的过程。工程的核心在于集成与构建,本质上是动态演化的。这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然后,从工程是动态演化的观点出发,对工程演化进行历史阶段性考察。根据不同经济时
本书包括六个部分:章“绪论”,说明了本书题目提出的原因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必要的述评,指出了本书研究的思路、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本书的创新点。第二章“技术负效应的表现”,从对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中揭示了技术对人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群体形态所具有的破坏性,阐述了技术负效应对人类危害的范围和程度。第三章“技术负效应的生成”,阐述了影响技术负效应产生的各种因素,揭示了技术负效应的生成机制,说明了技术负效应生成的基本过程。第四章“技术负效应的控制”,归纳和阐述了人们从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控制技术负效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五章“技术负效应控制的整合”,分析了第四章所阐述的控制技术负效应的思想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技术负效应控制整合
国家技术能力评价是揭示国家技术创新状况、反映其科技与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方法,也是国家技术能力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评价的结论是国家确定发展战略、制定创新政策的客观依据。同时,通过对不同时期国家技术能力的历史考察,更有助于洞察国家技术能力的发展规律,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导当前的社会实践。 本书以苏俄技术能力的历史演进及其评价为主题,对有关国家技术能力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系统论角度,借鉴技术过程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国家创新政策理论等相关观点,界定了国家技术能力的内涵,并探讨了国家创新系统、国家创新政策与国家技术能力的关系。笔者提出,国家技术能力是以国家为单位或国家层面的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以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相
本书从 e=2.71828...... 出发,将世界表述为能量与信息的世界,通过各种能量信息体的相互作用,推导出自然现象、人生规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简洁、统一、和谐而优美。 对各种新奇的理论、各种学术观点都会有一个观察和理解。 读完后,会惊叹世间竟然有这样一本书奇书的存在。 如果你曾有过预感能力 如果你曾觉得人生有许多的疑问 如果你觉得世界是混乱的,善与恶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有一些个人经验不能得到表达 如果你想得到一个这个世界更深层的表达和解释 如果你想看一下见多识广的编辑们认为“很有新意的一本书” 如果你对人生的名、利、色这些困惑,想不清楚人为什么要沉溺于其中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曾经发明家的各种创意来源 如果你想了解前沿的科学和哲学的情况 如果你想明确描述生活中各种关系 如果你想
本书共分为六章。章,在介绍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与评价,明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在对基本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的差异协同理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多元主义科学哲学观;第三章,从历史考察和实证分析两个视角,论证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并对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关系进行了本质追问及归因分析;第四章,提出和论证美术与科学技术的背离,包括科学技术对美术的背离和美术对科学技术的背离两个方面,同时,分析科学技术与美术彼此背离的成因;第五章,进一步阐述美术与科学技术共生与背离的张力;第六章,为研究结论,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观,提出科学技术对美术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也一直被看作是与科学发展相对立的和反科学的,在以往中国科学史的著作中,除了对董仲舒进行批判之外,极少谈及董仲舒有什么科学思想,当然也就谈不上对董仲舒的科学思想进行阐述。该书从自然观角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套丛书力求从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独特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以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全书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当代现实意义等为基础脉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通过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真实地提示了洛克菲勒如何创造财富神话的。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勤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这位商业巨擘创造财富的谋略与秘密。洛克菲勒作为长子,少年时期就有着不同于平常孩童的商业头脑。他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后来火鸡又孵出小鸡,越来越多,他就挑出好的拿到集市上去出售。到12岁时,洛克菲勒就积攒了50美元,他把这些钱借给邻居,向他们收取本息。16岁时,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理性之魂:当代科学哲学中心问题,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孙思 著作 原价 ¥23.0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