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学人的教科书,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系辞传》上下篇,则是《易经》的通论。这本《易经系传别讲》是南怀瑾对《系辞传》的讲记,其方式是先摘录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综罗古今历史知识、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阐述。
高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20世纪20年代,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成就斐然。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 《高亨周易经传今注》将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这两部现代易学研究史上的经典名著,首次汇为一编,并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合璧推出,以飨学林。其中,《周易古经今注》共分为两大部分:古经通说是对于《易经》若干问题的说明与专论;古经今注则是专以《周易》经文为对象的注解,重在挖掘经文本义;《周易大传今注》卷前有《周易大传通说》,包括《周易大传》概述和《易传》象数说释例两篇,主体为易传今注,包括附着于六十四卦的彖传、象传
《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 ,是中华文化宝库中 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 。其内容涵盖天道,人道,地道,亦 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易经》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着大千世 万物之间的关系, 根本的思想是: 阳谓之道, 奇 偶谓之数 。 辉编写的这本《易经》是 古典名著百 藏书 系列之 。
随书赠送 手册一本 《易经的智慧1: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蒙以养正,待机之道,争强好胜,师出正道,亲比和谐等人生智慧。通过对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八个卦进行细致分析,引出卦象背后的大智慧。 《易经的智慧2:从小有畜聚到见微知著》,从卦有次序说起,慎始善终收尾。从小有畜聚、以小养大、实践天道、柔能克刚、天下太平、君子的责任 、否从泰来、无道则愚、一视同仁、万众一心、否极泰来、为富要仁、谦恭合礼、谦谦君子、乐极生悲、择善而从、政治腐败、临事而惧、亲临现场、观察瞻仰、见微知著等多方面,通过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等12个卦反应出的宇宙人生大智慧! 《易经的智慧3:从铲除梗碍到光明大道》,本书从
我们当下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全球化、资讯多元化,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沉浮,需要到古老的典籍中寻求洁净永恒的智慧,《周易》是当然之选。 《周易》一书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多人之手写就,后世的易学家又开辟了很多的解释维度,因此易学体系庞大复杂,而梳理这些体系需要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献,如何化繁为简,凸显文本内在的哲理智慧,就需要对《周易》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全本周易精读本》为有一定易学基础的读者和易学研究者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介绍,本书分别从史篇、象数篇、义理篇对《周易》进行了概括式的梳理。此外,本书还提到读易 五观 :宏观、中观、微观、博观、综观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读易启示。整本书打破派系壁垒,以开阔的视野做扎实的研究,是新时
《全本周易导读本》为 全本经典今读 系列之一,基础知识丰富,事例辅助理解,借助《周易》思想体系和思维架构,分析和解决当下人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本书从《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开始,对卦、爻、彖、象逐一分析,六十四卦经传详细解读,每个卦都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小标题,除了对经传的白话翻译外,每卦每爻都有结合卦时的解读分析,后面附事例辅助解读。全书例解取材广泛,古今中外的事例皆可入解,可帮助读者加深对卦义、爻义的了解,增加可读性。此外,书中每一爻的解读观点,在易学史上都有相应的文献支持,持之有故,切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本书为广大读者学习《周易》内容、把握《周易》思维、推天道以明人事、立身决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 (又称 阳爻 )和象征阴的 (又称 阴爻 )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 乾卦 ,终 未济卦 ),而以对 乾卦 的解说为*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版校订出版,以
蔡元定、蔡沈父子都是朱熹的重要弟子。蔡氏家族在学术上有一个特点,即一方面辅助弘扬朱熹理学,一方面传承家学。蔡氏家学在易学上特别重视邵雍的《皇极经世》,将其看作孔孟正统。朱熹理学与蔡氏家学的相互融合,使父子二人试图用 数 去阐释 理 ,形成了他们 因数明理 的理论。他们把传统易学看作 象 的系统,尝试依托 河图 洛书 构建一个新的 数 的系统,这个系统在蔡沈的《洪范皇极》中得以完成。蔡沈认为,把他这个 数 的系统作为认识工具就可以通晓天理,从而成为圣人。
《周易》,又称《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经文虽为占筮之书,但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书参考和征引帛书《周易》,从易学史、思想史、文字、音韵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做出注译。全书思想脉络清晰,卦象解说分明,义例辨析清楚,占筮方法介绍简明,诠释系统完整,译文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及广大《周易》爱好者阅读。
《周易译注》:群经之首,思想之源,中国文化 经典 。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荣格说: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这本书对《周易》的版本流传、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卜筮的具体过程、卦象的来历、各卦的地位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李零 我们的经典 便携、易读本,新装上市! 解读《论语》《老子》《孙子》《周易》四部中国古典学术代表作,面向大众的人文经典入门读物。 来自北大 经典阅读课 : 生命之命,与命运之命 如何以自然科学视角看待 命 ? 《易经》被称作 群经之首 ,作为一种数占体系,其神秘性与系统性、阐释性伴生。读《易》之前,先要了解些什么?来自考古学、古文字研究、文献考证的发现,破解了哪些学术谜题?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中,为进入经典提供了简明、必要的视角与方法。方便读者便捷、系统地了解文本要义,收获新知,逐步深入这一筮占原典的世界。 本书首先介绍了易经的本质、衍变和经典化的过程,进而通过对上博古简、马王堆帛书、双古堆汉简的对勘,以简帛出土本为参照,校正了今本。随后在此基础
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出土易学的成果集结。前两章,分别讨论了数字卦问题,梳理了《说卦》三篇后得和汲冢竹书《易》等问题,解决了 《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是什么 的重大疑难问题。中间五章,研究了马王堆帛书《易传》的文本和思想;从解《易》原则、阴阳说、乾坤说及今本、帛书之思想比较四个方面,全面概括和论述了帛书《易传》哲学思想的基本要点及其学术价值;还论证了《缪和》《昭力》二篇的 子曰 和 孔子曰 的观点。*后两章,梳理和分析了《老子》《周易》这两种经典的文本演变特征及文本思想之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从出土易学材料的角度论述了《周易》经学的哲学解释问题。
《周易》被称为 国学 古代东方奇书 ,人人想知却又人人难知。易学名家王振复教授的《〈周易〉通识》,既介绍阅读《周易》须知的基本常识,又详细解析与《周易》有关的各种符号、图式及相应文辞,还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进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历史,旁及其世界影响,正本清源,为读者打开通向《周易》世界的门户,构建《周易》学习的基本知识框架,是理想的学《易》入门读物。
学术界一般将魏晋玄学划分为汉魏之际、正始、竹林、元康、东晋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士人群体的文化性格、学术主题与哲学理论,存在明显差异。本书分别探讨了在这五个不同时期《周易》与玄学思潮的关系。章,汉魏之际思想变革与义理易学兴起。创新之处是指出其中有影响的道家学派,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老庄哲学,而是所谓的 黄老之学 。第二章,《周易》与正始玄学。取得新进展之处有二,一是将黄老道家 因循 哲学纳入研究视野。二是重新定义何晏易学的性质。第三章,《周易》与竹林玄学。认为竹林玄学以义理易学为主导方向,但是在汉代 象数 问题上存在不同态度。第四章,《周易》与西晋玄学。着重分析了 言意之辩 这种源于《周易》的学术方法,对元康玄学不同学派的影响。第五章,《周易》与东晋玄学,创新之处多,一是将东
在前出版的《易经杂说》一书中,也涉及部分《系传》的内容,但是,《杂说》内容广泛,可使读者了解《易经》的全貌,而本书则是后来完整的《系传》讲录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虽与《杂说》略有重叠,但并不是重复,反而更得深广解说之妙。 南怀瑾著述的《易经系传别讲(精)》内容包含了政治艺术、身心修养之道、人文文化*的哲理,以及做人做事的智慧之学。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易经》是很平易的一种学问,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种学问。*重要的是,本书会使你豁然开朗,智慧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