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岛易断》是日本 易圣 高岛吞象一生智慧的结晶。书中收录了高岛氏亲断的近百多个占例,内容涉及日本军政大事、国际关系等,其中有些还曾上呈至日本天皇、内阁总理大臣等。 我国学者孙正治、孙奥麟以弘扬易学为己任,历经多年,始完成对《高岛易断》的点校、今译工作,不仅保留原书精髓,且对书中涉及的重大事件加注予以说明,对于研究《周易》在日本的流布应用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内容涉及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理想国》共十卷。、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有各类品质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即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悲剧的诞生》一书主要从两个问题出发,其一是探究人类文化的本质,指出现代文化所存在的弊病,其二是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尼采在书中提出了日神和酒神的二元对立。他认为希腊悲剧源于酒神世界观和日神世界观的碰撞,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做出了不同的、全新的解释。而书中提到的日神代表的是一个理性的幻象世界,为人们制造美好表象,减轻存在所带来的痛苦,免于直面残酷的现实。而酒神所对应的是非理性的、放纵的现实世界,让人们在迷醉中回归自然本体,归于原始的统一。尼采所要寻找的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唯有艺术世界方能维持此种平衡,而悲剧艺术也可成为解救存在之痛的良药。
一本自我对话性质的小书,一些关于生死、自然、烦恼、自我、他者的洞察和思考,很多随性、审慎而又睿智的语言,让你回归内心的城堡。
《理想国》中的主要人物是苏格拉底,但真正表达意见的却是柏拉图,柏拉图站在苏格拉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希腊统治者和贵族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抨击。 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譬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书译者参照原本( Loeb 古典丛书本希腊原文和牛津版 Jowett & Campbell 的希腊原文,并参考 Jowett , Davies andVaughan , Lindsay , Shorey , Cornford , Lee , Rouse 等新旧英译本七种)和吴译本,重新翻译,将原书晦涩的语言进一步简化,希望让现在的年
本书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本书由一座座 高原 组成,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些主题则与众多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地壳不断隆起,形成了稳定的地标 高原。散布于书中的 根茎 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是人类历具创造力的,因为它已经触动了建筑、文学、舞蹈、电影、新媒体等众多非哲学领域的琴弦。
本书以清晰生动的文风和大量的例证,呈现了现象学领域的主要学说。它考察了知觉、图像、想象、记忆和指涉等现象,并展示了人类思考是如何从经验中生发出来的。这本书还探讨了个人身份同一性在时间中的确立,并讨论了哲学的本质。除了对符合论的真理观提出了一个新阐释,本书作者还解释了现象学是如何与现代和后现代的思考形态分别有所区分的。
译者从黑塞自1892年到1962年长达70年的书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信件,主要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追求、奋斗、创作的历程,与父母、妻儿、姐妹的日常信件,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 罗兰、托马斯 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战争、社会的观察和见解等,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平与经历,也呈现出半个多世纪历史交替与文化变迁的轨迹。 在这些信件中,黑塞有时谈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看法,有时发表对社会问题的意见,有时则以散文的语言描绘自然风景、抒发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流畅生动。这些信件将黑塞还原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立体呈现其与同时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
击碎主体性的迷梦 穿越欲望的幻象 最终达至对主体症状的突破 继康德之后,拉康给出了第四批判:纯粹欲望批判 本书首版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庞大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可以被看作是关于拉康生平的 小型传记 ,作者结合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和拉康学派的传奇。 下册是作者在细读了拉康《文集》,研读了拉康的研讨班作品和国外有关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后,从 主体间性 的概念和视角出发,对拉康庞杂的理论所展开的全面梳理。 本次作者除做小幅修订外,还增加了一篇修订版序言,回顾了这十年国内拉康研究的状况。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 自我》《女人 人性》《生命 人生》《心 思想》《爱 幸福》《行动 沟通》《超越 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精神现象学》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部纲领性巨著。黑格尔自认此书为其哲学体系的导言。马克思誉《精神现象学》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和 黑格尔哲学的圣* 。黑格尔通过此书提出,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到达 *知识 或 科学 (即哲学)的道路的科学,它为个体提供了一把攀登*知识的 梯子 。中译本由贺麟、王玖兴合译,分上、下卷先后于1962年和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卷1979年再版时曾修订译文,以与下卷译名统一,本次整理出版 贺麟全集 版,对勘再版所作修改,择其重要者,以编注形式留存上卷初版原貌。
《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谢林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明确指出: 如果你们 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那么我只能推荐他去研究这部《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展示了自我如何基于自身的原初同一性和二重性结构,经过无意识地生产出外部世界而最终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进而建立了一个包揽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目的论,并且以艺术哲学为封顶石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作为谢林早期哲学的枢纽,比他此前的自然哲学体系更为全面,也比他此后的同一性哲学体系更具有辩证法的活力。 《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于,谢林在这里第一次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
《利维坦》是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 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全书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权力的本质以及社会秩序的基础。霍布斯从 自然状态 的假设出发,描绘了一个没有法律和权威的社会中,人类彼此竞争、冲突和不安的状态,提出 人对人是狼 的著名观点。他认为,为了摆脱这种混乱,人们必须通过契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以确保和平与安全。
《小逻辑》是《哲学全书纲要》的部分,通称《小逻辑》,以区别于《大逻辑》(即逻辑学)。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反映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
《宽容》是一部描述人类思想解放的历程、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 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借助 宽容 之眼, 重新审视人类由史前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 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到现代几千年文明的变迁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这期间,善与恶、黑暗与光明、进步与反动的不断搏杀,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恐怖之物为何令人痴迷?又为何必要? 《怪异与阴森》是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马克 费舍的遗作,全书共十四篇文章,集中探讨了流行文化中的恐怖主题,更准确地说,是 怪异 与 阴森 这两个概念。20 世纪一些最令人魂牵梦萦、最反常的小说就属于这两种模式。费舍探讨了众多流行作家、导演、音乐人的作品。 怪异和阴森,从根本上说,是对未知的刺探,是日常世界偏离自身的方式。马克 费舍将这两个概念定义为激进的叙事模式或 超验的震撼 时刻,要正确理解人类的生存状态,就必须对这类边缘概念进行研究。从这种意义上看来,科技、资本也是这样一种阴森可怖的存在。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其一贯的敏锐而毫不妥协的风格,直指人内心最深处的欲求,为在恐惧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点明了洞察自我、解放心灵的一种可能。 他提出,唯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恐惧的来源,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视差之见》是齐泽克重要的理论作品,斯拉沃热·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鼬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 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在今天这个令人疲惫万分、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 没有任何一个大哲学家,像罗素一样深切地关注个体的幸福,并做出过如此深刻全面的论述,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伯特兰 罗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思想多姿多彩,睿智深刻,有着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和历久弥新的人生洞察。罗素的作品蔚为大观,篇幅恢弘,本书精选他对自由和幸福、教育、伦理道德、东西方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的精彩论述,以回应当下人们亟需解惑的问题。 阅读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当下正在思考或困扰其中的人生与社会问题,无不被他在近一百年前清晰有力地思考过,并坦率地给出了切身实用的答案。罗素曾说,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激励、由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而他自己的作品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 充满了对人生的
金陵刻经处有两种《成唯识论》的刻本:1. 藏要本 ,即收入 藏要 中带校勘记的刻本,我们前几年已影印出版精装本;2.即金陵刻经处的通行佛经刻本,一般简称 金陵本 。本次影印通行本《成唯识论》,我们将筒子页展开,保留其左右页的完整性,而不从中间切开,这样整体感更好,阅读更方便。并将本论解释 三十颂 每一颂所在刻本的卷页数和新的页码都标出,方便检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