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问到:“明天会怎样?”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一名哲学家与一名记者进行了一次构思严谨、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的对话。为什么他们选择共同出版这本书呢?因为他们已建立了长期的友谊,并有着共同的经历。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他们就不停地讨论有关问题。那时卢迪内斯库还是个年轻的大学生,她发现比她年长15岁的德里达是位卓越的思想家,他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们一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思想意识的形成。 尽管二人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所继承的精神遗产是相同的,他们都想把这份遗产整理出来。德里达做到了这一点,他向世人展示了思想家们有关精神的和历史的珍贵资料。 他们的对话围绕着数个重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如何看待不同国家的差异?家庭是否还会存在下去?人类的自由是否会受到限制,或者说人类的意愿是否还会得到尊重?
《印度哲学史略》以汤用彤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编印而成,文中所引《黎俱吠陀》与《奥义书》的一些重要章节皆为作者直接由梵文原本翻译而来。作者于绪沦中指出印度学说宗派之复杂,并总括其共同要义为业报轮回、解脱之道、人我问题三点。正论中则以此三点为提纲,将印度各种哲学学说依其出现的先后次序一一列述,详细分辨各教派教义与学说之源流,并简述其间联系与差异。全文语言精练,条理明晰,已概见印度哲学全貌。读者读《印度哲学史略》,则可“熟知一宗变迁之史迹”,“了然各宗相互之关系”,更于我国佛教源流可窥一斑。
学界讨论海德格尔与现代神学的关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未中辍。这一关系主要不是指海德格尔神学著作的影响,而是指其哲学对当代神学的影响。 海德格尔哲学对现代神学思想已有和可能有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神学思想的一个事件,研究这一事件的基本意义在于,可以由此搞清基督神学与现代哲学的沟通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激发出了哪些神学的现代性问题。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她一生著述颇丰,思想尖锐广博;因英年早逝,她的思想少为人知;但近年来随着其著作的整理出版,声誉日益上升。本书收集了西蒙娜·薇依八篇早期著作,对全面了解西蒙娜·薇依不无裨益。本书适合大学文学系、哲学系学生和法国文学、哲学研究者阅读。
本书是德国有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前篇公开发表的、表明自己成熟后的主要哲学思想体系的作品。详尽地阐述了他对形体与灵魂的关系这一古老哲学问题的见解,并提出了“前定和谐” 的理论。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讨论的是当代一些自由主义者的理论。这些文章以介绍理论为主,但同时也对它们提出批评。希望这些文章能使大家对当今重要的哲学体系有所认识,并且对它所处理的问题去作一些思考。
在外部世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人类的“诗”与“思”都似乎越来越少了。本书阐述诗意的哲学,包含无穷的智慧,作者早我们许久完成了精神和情感的长征,他们在前方呼唤我们:过有思想的生活,过有诗意的生活。 本书是《诗与思文丛》之一。是尼采一八八二年撰写的,其中第五卷补写于一八八六年。他在第二版前言(一八八六年秋)中提及,此书是他大病初愈之后写就的,是疾病和痉娩出的胎儿,由于这次康复大出他的意外,故“快乐的知识”意味着“心灵的狂欢”,“康复的陶醉使他居然阐发诸多非理性、愚妄之论,抒发孟浪情愫,侈谈外表棘手而实则并非如此的种种问题”。 这本语录式的小书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本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等,是否可以说,尼
对自己朋友的诚意不加怀疑,这是一种美德,可要是总企望人家的回报就显得不大高尚了。那还有什么纯洁的友情可言,不成了奸商了吗?你以为你的友情是什么,是爱的核反应堆呀? 不对,真正纯洁的友情应当是不图回报的。我当然知道这种朋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但是正因为少才显得尤其珍贵,尤其需要我们去追求和捍卫。不然你忏悔了半天,还以为自己是全世界冤枉,尚的人呢,那还叫什么忏悔,那不成了声讨全人类的檄文了吗?
本书全面回溯了曾在世界范围内猖獗一时的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19世纪的*保守主义传统,以及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日本的四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本书还通过大量*的材料,审视了西欧极右势力在政治活动中不断扩张的原因和在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急速膨胀的现象。由于作者学识渊博、阅历颇丰,本书史料翔实,分析深刻而又不失生动。其中的插图,对各色人物、事件的刻画生动形象、简洁有力。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关于法西斯主义研究的价值颇高的著作,适合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阅读。
哲学并非只是学者们才可以谈论的高深莫测的理论,哲学也对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发挥着重大作用。《六大观念》是一本谈论哲学观念的书,作者莫蒂默.艾德勒并没有讲述空泛的哲学理论,相反,重点讨论了我们在生活中据以判断的观念,如真、善、美和据以行为的自由、平等、正义等。 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正是沿着上述观念前进的一种轨迹,在追求幸福生活时人类总是把真、善、美和自由、平等、正义作为起码的准则,而当今物质文明的发展正在驱动我们转变这些传统观念,使我们与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远。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自由、平等、正义?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重新思考这些人类永恒的观念,无疑能使每个人的生活都能保持原本真实而丰富的色彩。 本书思想健康,内容严谨,务实而富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