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常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哲学思考录,要思考大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对我国巴克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虽简明扼要也相当全面的概括,这表明本书是批判地考察和总结国内有关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写的。但它又绝不是旁人的已有成果和总结,而是以自己的研究大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已有成果,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 更有意义的是,本书不仅考察总结了国内的已有成果,而且更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外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近的巴克莱哲学研究的状况,列举了许多著名的巴克莱研究专家和权威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也扼要地介绍了他们的主要观点和突出成就,并对他们的得失作出了自己的评论。 本书在巴克莱研究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研究方面之所以值得重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巴克莱哲学的本质或主要倾向,提出了很新颖的见解,对这方面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本书的成就也不仅在于对巴克
《沉思录》,古罗马专享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本书是古罗马 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纵观历史,书籍可以改变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 《伟大的思想》系列丛书将带广大读者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她一生著述颇丰,思想尖锐广博;因英年早逝,她的思想少为人知;但近年来随着其著作的整理出版,声誉日益上升。本书收集了西蒙娜·薇依八篇早期著作,对全面了解西蒙娜·薇依不无裨益。本书适合大学文学系、哲学系学生和法国文学、哲学研究者阅读。
学界讨论海德格尔与现代神学的关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未中辍。这一关系主要不是指海德格尔神学著作的影响,而是指其哲学对当代神学的影响。 海德格尔哲学对现代神学思想已有和可能有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神学思想的一个事件,研究这一事件的基本意义在于,可以由此搞清基督神学与现代哲学的沟通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激发出了哪些神学的现代性问题。
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著名学者,对其本人对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国内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大约在公元前392年,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撰写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游叙弗伦》等记述老师哲学思想的著作,这通常被称做他的早期著作,今天再来读这本包括这三篇著作的书,不由让人想起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唯有理智为可贵。 亲爱的克力同,你的热肠很可贵,如果是根据正当的原则,否则愈是热肠,愈难遵命。我们必须考虑此事该做不该做;我为人不但现在,并且经常,只是服从理智,此外其他一切都不能牵制我,经过深思熟虑,唯有理智为可贵。我不能因目前的遭遇,放弃以往的言论,以往的言论在我依然如故,我还是尊重它。在当前的处境中,如不可得胜于以往的原则,请认清,我不会对你让步,即使大众的淫威恐吓我们如小儿,加以比当前更强烈的恐怖,如坐监、杀头、籍没等等。我们如何思索这问题合理?是否先把你关于
海德格尔拟在1941年至1942年冬季学期开《尼采的形而上学》这门课,除撰写的讲义外,另有备课札记,“谁是查拉图斯特拉”——这样一个问题赫然在目。(《海德格尔全集》,50卷,84页)海德格尔是位从哲学上评价尼采的思想家,他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解读和对荷尔德林的诗的阐释一样,可谓历久弥新。 有趣的是,已经公布的《尼采的形而上学》课程结果却换为《荷尔德林的赞歌“思念”》。1973年秋天在准备出版《海德格尔全集》时,海德格尔指定,把《尼采的形而上学》与《哲学导论·思和诗》两种讲义合为一集,后者是他被迫离开教职时中断的课程,完整的标题是“哲学导论作为通过思想者尼采和涛人荷尔德林抵达真正思想的指南”,时值1944年至1945年的冬季学期,课只讲了两个小时。 课程的切换标识着思想家的思想转折,海德格尔认为尼
功利主义是由边沁提出、穆勒完善、西季维克反思、新古典经济学发扬光大的一种伦理学思想,它的前身是庸俗的享乐主义。作为个采用 功利主义 一词来概括功利学说的人,穆勒对边沁和他父亲詹姆斯之后的功利主义进行了很多重要的诠释,这些工作让他在功利主义发展史上芳名永驻。他对功利作了快乐和幸福的阐释,认为美德是达至幸福的手段,而社会的道德标准则是*多数人的*幸福。这些观点构成了穆勒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归宿。
本书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英国著名自由思想家约翰 托兰德所写的小册子,副标题是《或一个著名协会的颂文》,这个协会指苏格拉底协会,《泛神论要义》总结了他的主要哲学和神学思想。 “泛神”的解释大约就是“神即一切,一切即神”,当然这里神的概念是“一”,在书中提到“世上万物是一,一是万物中的一切”,“世上万物皆由上帝而来,而且将与上帝重新合而为一,上帝是万物的开端和终极”。约翰 托兰德不认为上帝是一个处处干预人类生活,不时还用洪水雷电之类的东西灭绝几个城邦对人类稍加惩罚,或用奇迹显圣为人类增加信心的有着过多古代巫王特色的上帝,也不认为上帝是在某个假期用自己的无限的大能创造了世界之后就对这个世界置之不理的,任人类在上帝创造的规律法则之下自生自灭的上帝,约翰 托兰德认为上帝是不会用那些虚妄的
另有一类假象是由人们相互间的交接和联系所形成,我称之为市场的假象,取人们在市场中有往来交接之意。人们是靠谈话来联系的;而所利用的文字则是依照一般俗人的了解。因此,选用文字失当害意就惊人地障碍着理解力。有学问的人们在某些事物中所惯用以防护自己的定义或注解也丝毫不能把事情纠正。而文字仍然强制和统辖着理解力,弄得一切混乱,并把人们贫引到无数空洞的争论和无谓的幻想上去。 人类理解力依其本性容易容易倾向于把世界中的秩序性和规则性设想得比所见到的多一些。虽然自然中许多事情是单独而不配对的,人的理解力却每爱给它们想出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平行物、连属物和相关物。由于这样,人们就虚构出一切天体都按正圆轨道而运动之说,而完全排拒了螺旋线和龙头龙尾的想法。由于这样,人们就把“火”这一元素连同它的
本书为康德的晚期作品,是康德德性论的代表作,集中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且具有自主性的思想,对西方伦理思想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分析地从普通认识过渡到这种认识的原则的规定,再反过来综合地从这种原则的验证、它的源泉回到它在那里得到应用的普通认识。尽管与善良意志概念有关的论断在康德的道德著述中随处可见,但是有关善良意志概念本身及其合理性论证则仅仅出现在本书中,因此本书跟《实践理性批判》一起,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文本。